陈雷:“十二五”期间我国从四个方面提高水利应对极端气候

2011-04-28 08:14阅读:115

作者 : 千讯   来源 / 转载

字号

水利部部长陈雷22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极端气候应对战略高级圆桌会议上表示,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可预见性日显突出,局部地区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事件呈突发、多发、并发趋势。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所作的四次评价报告均表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温度变化;二是降水变化;三是海平面变化;四是蒸散发变化。这些变化都与水资源直接相关。如降水的变化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发;气温、降水和蒸散发的改变影响了干旱的区域范围和程度;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淹没,对河口地区造成较大影响等。

水资源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重点领域。陈雷分析说,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全球气候变化使得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的趋势更为凸现,主要江河的实测径流量多呈下降趋势,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不容乐观;春季物候期提前,主要农业区的干旱面积呈现扩大趋势,作物病虫害早发高发,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冰川与冻土面积减少,北方一些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消失,水库蓄水减少,湿地功能下降,河道水体污染加剧,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河口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陈雷说,“应对极端气候,防御水旱灾害,保障水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着力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加强水利建设是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重要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水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摆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突出位置。

陈雷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从四个方面提高水利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一是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全国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0.7%以下。二是加快夯实农田水利基础,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三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4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80立方米以下。四是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未来五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约500万千瓦,增加年发电量215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00万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