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所原所长陆大道说:“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人均综合用地已超过120平方米,对照国际上的大都市,东京人均综合用地仅78平方米,香港才37平方米。”
他还说,“10年以前,北京大学一位教授研究的成果,按当时每单位工业用地所产生的工业增加值计算,北京大概只相当于东京的1/20。”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说:“从1980年到2005年,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急剧扩张的时期,经济每增长1%,会占用农地30万亩左右。与日本的快速发展时期相比较,我国GDP每增长1%,对土地的占用量差不多是日本的8倍。”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前不久发表的署名文章《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中提到:“2008年全国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达1.231亿亩,人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大高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工业用地开发强度明显偏低,容积率一般只有0.3~0.6。农村居民点用地达24798万亩,把统计公布的7.13亿农村人口和1.5亿进城务工人口加在一起,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也达到214平方米,远超150平方米的国标上限。”
能耗是近年来常用的词,与此对照,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地耗。概括地讲,地耗表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消耗的土地资源(主要指从农用地变为建设用地)。如果与能耗一样,我们来计算一下万元GDP地耗、人均地耗、单位工业增加值地耗等指标,其结果会相当可怕。
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数据,至少没有全面、准确而持续地发布过这样的数据。在这方面,能耗的统计和管理无疑走在了前面。
2005年底,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此后,又把上述节能目标分解到年,从2006年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硬指标”。
节能降耗已成为社会共识。这是必须的,因为它关乎科学发展、关乎可持续发展。但是集约用地呢?我们脑袋里土地浪费的模糊印象什么时候才能变成地耗的精确计算,去一分一厘地呵护和利用土地?
陆大道说,现在许多人对土地,尤其是耕地对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人甚至认为,我国现阶段存在土地红利。
陆大道说,“就是说,现在土地便宜,要赶快用,用得越多,赚得越多,发展越快。这是一个机遇,如果现在不抓住,很多事情干不成。”这种思想推动着大量征地,严重浪费。
实际上,我国陆上国土面积虽然很大,但人均少,质量总体不高。土地资源中难利用地多,宜农地少,宜居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20%。这种条件,何谈土地红利?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介绍,“十一五”以来,全国每年建设用地需求在1200万亩以上,每年土地利用计划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只有600万亩左右,缺口达50%以上。“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建设用地供求矛盾还将进一步加大。
这个矛盾怎么解决?许多地方仍然是老办法:未批先占、少批多占、以租代征……去年全年,我国发现违法用地行为5.3万件。一边从农民手中强制低价拿地,一边在建设中大肆挥霍用地。我们去看一看,林林总总的新城区、遍地开花的工业园,是怎样的气派;还有为数不少的高尔夫球场、方圆数里的大学校园,是多么的壮阔。这就是我们解决矛盾的办法!
陆大道沉痛地说:“我国在利用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上,没有资格跟美国比。温总理说过,任何大的数字被13亿人一除,都变得很小。在资源利用上一定要精雕细刻,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我们的邻居日本、韩国学习,包括向我国的台湾地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