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阶段评估报告称汶川地震并非蓄水触发

2010-12-18 02:01阅读:100

作者 : 千讯   来源 / 转载

字号

17日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报告·综合卷》(下称评估)认为,汶川地震并非三峡水库蓄水触发。

否认三峡成为第二个三门峡

《评估》认为,三峡工程在1986年至1989年的论证工作与可行性研究(“原论证”)中做出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的总结论;推荐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经受了实践检验。

据《评估》披露,两年来专家对三峡工程相关热点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研究认为,三峡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门峡”;川渝大旱与暴雨和三峡工程没有必然联系;汶川地震并非三峡水库蓄水触发;库区地质灾害是可以控制的;三峡蓄水后,长江中下游河势总体未发生巨大变化。

承认原论证某些指标预测不准

《评估》认为,目前亟待关注的问题有三峡水库及其支流的水质和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移民安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库区地质灾害问题、优化调度及其与干支流各水库的联合调度问题等。

《评估》坦承,“原论证”有个别预测指标贴近度不是很高。如航运专题中的规划对长江航运迅速发展估计不足;移民专题中对实物指标与环境容量的预测与实际情况也有较大差距。

工程院原副院长、项目评估专家组组长沈国舫院士认为,造成上述差别的主因,是三峡工程时间跨度大,又处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时期,“原论证”难以对20年后的某些指标做出准确预测。

《评估》指出,三峡水库具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江汉平原地区最薄弱的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已从不到“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以上。

库区移民致富难 专家建议扶贫

《评估》认为,三峡移民安置工作实现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任重道远。

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从1993年开始,截至2008年6月,库区175米高程以下移民搬迁任务全部完成,淹没涉及的12座城市和114座集镇完成整体搬迁,累计搬迁移民逾120万人。外迁到四川、江苏、上海等12个省份的20万移民基本融入当地生活。

同时,《评估》指出,部分后靠农村移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生产生活困难。《评估》建议,改善农村移民生产条件,财政资金要向库区和移民倾斜,三峡总公司应研究帮扶机制。

37院士参与评估工作

2008年初,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托中国工程院实施“三峡工程论证及可行性研究结论的阶段性评估”。工程院成立了由时任院长徐匡迪为组长的评估领导小组和时任副院长沈国舫为组长的评估专家组。相关领域的37名院士和近300名专家参加了地质与地震、水文与防洪、泥沙、生态与环境、移民等10个课题的评估工作。

院士建议严控三峡源头污染

《评估》认为,上游来水氮磷污染较重,对三峡库区水环境影响较大,三峡库区污染物排放远高于环评预测。

工程院原副院长、项目评估专家组组长沈国舫介绍,近10年来,三峡地区发展模式粗放,工业结构性污染突出,行业企业高能耗高污染较普遍。

院士们在《评估》中呼吁,严格控制源头污染。此外,《评估》认为,人口压力过大是三峡地区水污染治理的最大瓶颈和难点,建议加强青壮年就业技能培训,使劳动力有序输出。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