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反驳美质疑的中国科研经费分配问题

2010-11-09 11:29阅读:177

作者 : 千讯   来源 / 转载

字号

2010年9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涉及我国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分配问题,7日科技部发言人回应说,“我们认为与事实不相符合”。

科技部发言人表示,我国基础科研项目在规划、立项、评审和验收等各个环节,按照国际通常办法,都建立了由各学科领域高层专家所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参与项目全过程的评审和监督管理。

各环节符合国际通常方法

科技部发言人解释说,我国基础研究科研项目经费在支持方向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资助科学家自由探索为主的基础研究,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另一类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的基础研究项目,例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等。

该发言人表示,此类项目在规划、立项、评审和验收等各个环节,按照国际通常办法,都建立了由各学科领域高层专家所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参与项目全过程的评审和监督管理。

发言人还表示,文章的两位作者施一公、饶毅,都被聘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饶毅教授也是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他们都承担了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的科研项目,国家对他们在科研经费和条件保障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向科技部反映问题渠道畅通

科技部发言人介绍说,科技部作为国家科学技术的行政管理部门,与各科研机构、学术机构、院校、企业、各学术领域科学家、科研人员等联系和反映问题的渠道是畅通的。

科技部发言人表示,热忱欢迎所有关心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人们,就所关心的问题向科技部了解情况、交换意见、提出建议。

科技部发言人还表示,“我们重申对任何违反科学道德、科研诚信、违规违纪的不端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有举必查,查实必究,绝不姑息”。

学者称拿项目要凭“关系”

9月3日,北大海归教授饶毅和清华大学海归教授施一公联合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讨论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

文章认为,“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

饶毅是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归国前是美国西北大学讲习教授,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归国前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习教授。

饶毅和施一公在文章中表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