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危地马拉城街头出现一个约61米深的巨坑;6月4日,江西南昌市一处路面突然塌陷;6月4日,浙江衢州高速公路出现直径8米、深度10米的大坑。而此前,四川成都、广西来宾等地方也都出现过天坑。
那么,天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南京会不会出现天坑呢?
西南天坑现象多与大旱有关
6月7日,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吉利村又发生地陷,危险地带波及0.4平方公里——这是不是说,“天坑”更严重了。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会群教授介绍说,“其实大家不必恐慌,这些所谓的天坑并不是什么异常罕见的事情。”我国碳酸盐岩出露面积达340万km2,其中裸露面积达90万km2。通过一系列的地球化学反应,这一类的岩石是可以被地表水或地下水所溶蚀的,这种现象就叫“岩溶”,也称喀斯特地貌。
岩溶现象在我国十分普遍,比如上海附近的善卷洞、张公洞等旅游景点的落水洞、溶洞、暗河、天生桥等地下自然景观,就都是由于岩溶现象而形成的。但是当这种现象在地下广泛发育、尤其是发展到接近地表的时候,便可能会发生塌陷,也就会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天坑”。
之前一系列天坑现象,集中在西南地区。“这与当地的岩溶地貌有关。”而之所以会如此密集地出现“天坑”,这与前段时间的西南大旱也有关系。周会群说, “对于地面来说,原先还有一个地下水的浮托力在帮助维持平衡,但当水位大幅度下降后,浮托力减小了,那么也有可能诱发塌陷。”
危地马拉城也属于碳酸盐岩地层。“这些地区出现所谓‘天坑’现象,都是很正常的,不必太过担心。”
南京也有塌陷 天坑不大可能
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南京的岩溶现象主要分布在东郊仙鹤门、栖霞山、幕府山一带;以及市区模范马路至火车站一带,多属隐伏型。
其实,南京过去也曾经出现过地面塌陷的情况。资料记载,1978年,南京仙鹤门附近曾出现了长100余米,宽3—4厘米,深30—40厘米的地裂缝,引发3处泉眼周围塌陷。1997年6月,由于江南水泥厂自来水供应紧张,该厂深井全部启动,集中开采,地面发生了轻度的坍塌,致使距深井60米的水泥厂一栋宿舍楼出现较大的裂缝。
江苏省地质专家说,“不光是抽取地下水,煤矿开采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地面沉降。”江苏省铜山县、沛县等地,都曾经出现过天坑,就是因矿区地下水被疏干而造成。由于采掘矿产资源,使栖霞山铅锌银矿开采区出现地面塌陷,土地资源与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栖霞寺明镜湖景点因塌陷而被严重摧毁,使3400立方米的湖水漏失一空,湖中曲桥断裂,彩虹亭倒塌。
专家说,“大多数城市的地面沉降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所以今后我们要珍惜地下水资源,不能随意开采矿山。”专家还说,“从现在的情况看,江苏省出现‘天坑’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江苏省已经重视地下水保护工作,而且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是值得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