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联结生产、生活、流通、分配、消费诸多环节,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推动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依托,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兴安盟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经济发展方针政策,抢抓机遇,也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全盟第三产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繁荣,并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当前,正值兴安盟新一轮发展的关键之年,又逢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全盟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加社会就业、扩大社会消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盟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第三产业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兴安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GDP总量和增速逐年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也由2005年的45.6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1.66亿元,年均增长7.5%,占GDP的比重达到34.5%。
(二)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加大
近年来,兴安盟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2005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34.40亿元,2008年达71.98亿元,增加了37.58亿元,增长了109.2%。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55.8%,上升到2008年的56.8%。
(三)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渐增强
近年来,随着第三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宽,就业岗位逐渐增加,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已成为全盟吸纳新生劳动力及转移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企业下岗分流人员再就业的主要渠道。2008年全盟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6.44万人,比2005年增长14.2%;年均增长4.5%,占全盟就业总人数的22.8%。
(四)第三产业的区域发展各具特色
近年来,六个旗县市积极落实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努力使第三产业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区域发展特色正逐步显现。到2008年底,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为主的乌兰浩特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6.30亿元,占其GDP比重达46.4%,以特色旅游业为主的阿尔山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62亿元,占其GDP比重达57.7%,以房地产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为主的科右前旗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67亿元,占其GDP比重的25.9,以商贸流通业、其他服务业为主的科右中旗、扎赉特旗、突泉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95亿元、10.76亿元、6.25亿元,占其GDP比重分别达33.1%、31.9%、23.1%。
(五)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趋向优化
近年来,兴安盟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趋向优化。2008年,以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保险为代表的传统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7.33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44.3%。以信息服务、旅游、房地产等为代表的现代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实现增加值达34.33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55.7%,正逐步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热点。
二、第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兴安盟第三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找出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健康稳定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下降
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上升,被认为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普遍规律。但是2005年到2008年,全盟在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却出现了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全盟正处在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工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5-2008年全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比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2.3个百分点。不同产业间阶段性不平衡发展,导致了各产业间的此消彼长,从长远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必然是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体制环境、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全球制造产业分工的背景下,兴安盟第三产业发展尚未进入以知识型、效益型、生产配套型为核心,以产业化、规模化、城市化为依托的内生扩张期,第三产业亟待提质提效。
(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第三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产业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到目前为止全盟没有一家具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大型商场,没有一家有特色、上规模、上档次、辐射面大的商品交易市场。这说明兴安盟的商品市场还不够发达。科技、教育、文化、房地产、金融、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仍难以起到支撑作用。传统产业的发展并不是第三产业发达的标志,信息咨询、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发展水平才反映第三产业的水平和档次,而兴安盟这些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三)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低
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差,突出表现在劳动力素质低,新兴行业人才严重不足,本地又不具备吸引人才和造就人才的良好条件,从深层上制约着其对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和促进第三产业升级的服务效能。同时,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政策灵活性把握不够,也制约了投资和经营的环境,其服务职能的发挥也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产业的高质量稳健发展。
(四)第三产业发展的层次不高
兴安盟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度化、规模化、专业化等明显不足,金融业服务地方经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够;现代物流业在社会化、专业化方面与区内外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自主品牌的大型跨地区、跨行业龙头物流企业几乎还是空白;第三产业社会事业的基础设施落后;在知识服务业发展方面,包括文化教育卫生、律师服务、会计服务、广告服务等行业与区内外先进地区的合作能力欠佳。
(五)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低
一是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低。首先表现为垄断过度,竞争不足。服务业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使一部分潜在的服务业需求不能得到实现。目前除商业、餐饮业、运输业中的公路运输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以外,金融、保险、电讯、运输中的铁路和航空运输、教育、卫生、文化、信息媒体,还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管理经营和限制经营的状态。其次,服务业投资基本上以国家为主。由于市场限制经营,一些本来可以产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服务领域,都被当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在服务业领域还未形成。
二是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低。由于国家型的服务业像邮电通信、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业等,长期以来都是由国家行政干预,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效率也比较低。这些国家型的服务业,国有经济处于垄断地位或直接垄断经营,对非国有经济来说,进入壁垒森严,以至行业中缺乏竞争对手,市场机制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第三产业总的来说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与城乡社会化综合体系不健全。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建议
发展第三产业必须依据区内外市场的即期需求,结合区位、口岸、产业、产品、资源和现有基础等方面的条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实施优势带动战略,选择重点行业加快发展。
(一)不断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全盟上下必须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第三产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产业,摆到全局工作的更加重要位置上来。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构,责任到人,切实加强对第三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探索今后一个阶段发展第三产业的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和新途径。全面落实盟委(扩大)会议中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尽快编制或完善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旅游等第三产业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通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根据各自实际,尽快研究制定本地区、本行业发展思路和规划,每年列出若干件大事重点予以落实。
(二)优化结构,营造发展新格局
一是要振兴传统服务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贸易餐饮等传统第三产业仍是全盟第三产业的主体,总量大,基础好,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大,仍是全盟强化发展的重点。二是要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立足全盟实际,发挥比较优势,选择重点行业率先突破,尽快建立“覆盖面广、带动力强、增加就业机会多”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三是要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新兴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发展平台,尤其是要改革现行不合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大资本投入,增强发展动力,尽快把以信息、旅游、房地产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四是要注重第三产业中知识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程度高的行业发展,从以生活消费为主转向以生产服务为主。为生产服务,则主要体现在为物质生产提供投入。这种投入不是具体的物质,而是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资金、社会保障、服务)。这类第三产业包括金融、保险、通讯、运输、技术服务、租赁、工程设计、项目评估和可行性研究、生产设备保修及租赁,产品广告宣传等。
(三)优化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要切实增强为第三产业发展服务的意识。要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对现有第三产业市场准入制度与规定作深入调查研究,全面落实盟委、行署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切实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加大清费治乱力度,坚决制止乱检查、乱收费、乱处罚等“扰民”行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环境,放宽第三产业市场准入,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多主体竞争,形成社会各方面相互交叉、优势互补的发展第三产业新局面及国家、集体、个体私营和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第三产业所有制结构,在努力增加政府对公益性和基础设施项目投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努力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的同时,创新思路,拓宽融资渠道。要把招商引资、吸引民间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全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第三产业项目作好引导服务工作。建立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库,努力调研储备一批规模大、具有一定档次和特色、适合兴安盟发展的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全力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工作,及时根据情况变化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实现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形成新的第三产业投融资机制。
(四)抓好各项配套改革,提高服务消费能力
加快第三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第三产业的不同行业特点,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成从事业型向企业型的转变,打破政企不分、行业垄断的局面,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条件。继续深化第三产业企业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通过多种方式,努力在商贸流通、餐饮娱乐、运输物流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搞活中小企业,提高住房、教育和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各项改革透明度,引导居民增加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优化服务消费环境。
(五)找准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扩大就业岗位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与城市化进程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只有人口相对集中,才能形成规模化的交易和运输。只有聚集较高的消费群体,才能形成规模化的市场。从地域看,乌兰浩特市应成为发展服务业的重点区域,应付之以发展服务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建设核心服务业区。从行业上看,投入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层次多、适合各类人员就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旅游业、社区服务业应成为兴安盟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同时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促使全盟的科教力量、文化底蕴、信息技术等"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水平的“硬实力”,这将使发展第三产业与全盟新一轮发展相得益彰,形成互动互进的良性动力机制。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根据第三产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专门人才。针对不同类型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建立和完善就业前培训和在职职工定期培训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放手把大批优秀人才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形成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要重视利用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为第三产业发展构建起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