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挑战中的伟大行进
——2008年度《统计公报》评读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谢鸿光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公报》中列举的一笔笔数据、一张张图表,全面客观地展现了过去一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顽强拼搏,共克时艰,战胜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民经济实现了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格局。
一、宏观调控卓有成效,经济增长来之不易
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达到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这个速度不仅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也明显超过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增长速度。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公布的数据,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4%。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0%,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3%。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增长1.1%,欧元区增长1.0%,日本下降0.3%。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俄罗斯增长6.2%,印度增长7.3%,巴西增长5.8%。在不景气的世界经济氛围中,中国经济发展仍可谓一枝独秀。初步测算,2008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2008年9%的增速来之不易。它是在连续5年高于10%的高速增长形成的较大经济规模的基础上实现的,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和遭遇罕见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取得的。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从国内来看,新年伊始,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12日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6、7月份肆虐南方不少省份的大面积洪涝灾害又接踵而至。这些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统计公报》显示,去年低温冷冻和雪灾及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1595亿元和8451亿元(2007年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为20.2亿元)。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在连续5年保持3%左右的增速,创下上世纪6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增长速度最快的上升期之后,2008年形势发生了突变。9月以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演变成一场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这些突发因素的影响,对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都构成了极大的压力。
2008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结果,2008年初,物价涨幅偏快、经济偏热,宏观调控施政“双防”。随着世界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我国出口增速明显回落,通胀压力有所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开始显现,年中宏观调控从“双防”转为“一保一控”,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首要任务。进入四季度,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凸显,世界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宏观调控改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眼于促进增长、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改善民生,既解决当前问题,又增强发展后劲,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措施。对于减轻特大自然灾害、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农业生产获得丰收,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比上年增产2690万吨,比历史上最高年份的1998年还要高1620万吨。粮食总产和单产双双创历史新高,均实现连续5年增产,成就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连续丰收的一段辉煌。在比上年增产的2690万吨粮食当中,因粮食播种面积扩大1500万亩而增产粮食500万吨;因单产提高而增产粮食2190万吨。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而增产的粮食分别占增产总量的19%和81%。其他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也大幅增长。
粮食的连年增产,既有粮食生产气候条件好的因素,也有政府政策支持的因素。2008年我国政府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具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用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资金达到1028亿元,增长1倍多。政府支农资金投入继续增加。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资金达5955.5亿元,增长37.9%。
农业生产的好形势对于2008年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尽管2008年农业增加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3%,但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粮食和农业生产的良好表现,为稳定物价、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市场繁荣活跃,价格涨幅回落
2008年以来,针对粮食、肉类价格的快速上涨,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市场供应,如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适当增加国内紧缺重要消费品进口等。《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这些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0万亿元,达到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加快2.3个百分点。从动态上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自5月份以来连续8个月回落,由2月份最高的涨幅8.7%回落到12月份的1.2%,这在历次价格调控中是少有的。从历史上看,1985-1986年,价格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12个月;1987-1990年,价格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29个月;1992-1997年,价格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52个月;而2008年从2月份8.7%的峰值回落到5%以下只用了6个月时间。与此同时,生产价格涨幅也全面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8月份达到峰值(10.1%)之后快速回落,12月份同比下降1.1%,结束了连续六年的上涨趋势。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历经7个月持续上涨之后,从8月份开始涨幅逐渐回落,12月份结束了年初以来的上涨态势,同比下降1.3%。
四、结构调整逐步推进,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8年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取得积极成果。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自2003年以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0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增速比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仅回落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第二产业快0.2个百分点。而2003-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第二产业慢3.2、1.0、1.2、0.9和0.9个百分点。
工业内部结构优化。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0%,比上年回落8.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产品产量增速大幅回落,钢材、粗钢、水泥和电解铝产量比上年分别只增长3.4%、2.4%、2.9%和6.8%,增速分别回落17.2、14.3、7.2和26.4个百分点。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0%,仅回落3.8个百分点。
投资和消费关系有所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5%,投资与消费增速之差由上年的8.0个百分点缩小到3.9个百分点,缩小了4.1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2.6%和26.9%,均高于东部地区(20.9%);其中东部地区对全国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下降0.7个百分点。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5%,大大快于第二产业(28.0%)、第三产业(24.1%)的增速,而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之差比上年缩小了1.9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08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59%,为近几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民生继续得到改善。
2008年,我国政府改善民生的力度加大。《统计公报》展示了2008年我国在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农村扶贫等诸多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城镇新增就业连续第三年突破1000万。2008年城镇就业30210万人,新增1113万人,这是自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第三年突破1000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增速连续5年超过6%。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为1978年以来新高,同比增长26.3%。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到2008年底,全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890万人、31698万人、12400万人、13810万人和9181万人,参保人数比上年末分别增加了1753万人、9387万人、755万人、1637万人和1406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达到4249万人和4976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增加1118万人和99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展到2729个县,参合率91.5%,分别比上年增加281个县和5.8个百分点。全年2334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62万人;4291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725万人。
农村扶贫成绩显著。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比2007年按照1067元标准测算的4320万人(低收入人口和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313万人。
六、科技发展成就突出,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我国在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全面进步。
科技方面,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科研机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推动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5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00亿元。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2.6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全年成功发射卫星11次,特别是全面综合反映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航天员成功实现太空行走,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教育方面,免除了全国城市280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多名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这是继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之后,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医疗卫生方面,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支持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不断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继续完善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投入政策,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等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429亿元,累积受益3.7亿人次。全年城市医疗救助5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农村医疗救助936万人次,增长148.0%。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2780万人次。
2008年,中国体育事业有着辉煌的一页,成功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圆了中华民族百年的奥运梦。全年运动健儿在24个项目中共获得了120个世界冠军,11人2队16次创16项世界纪录。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创造了历史,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奖牌总数100枚,位列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在北京残奥会上,我国运动员共获得89枚金牌,70枚银牌,52枚铜牌,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的第一位。
从《统计公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部需求减弱,工业生产放慢,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二是企业利润增幅回落较大,财政增收压力加大;三是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失业人员增多,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加大,等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及时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去年12月以来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信号。
展望2009年,尽管存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等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只要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认真落实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