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经济普查之后,我们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对普查年度(
2004年)的支出法
GDP数据进行了重新核算。重新核算的
2004年支出法
GDP数据与原来数据相比增加了
17886亿元,其中,居民消费支出增加了
4839亿元,政府消费支出增加了
6754亿元,固定资本形成增加了
2766亿元,存货变动增加了
3527亿元。
为了保持支出法GDP数据的历史可比性,按照国际惯例,我们对经济普查以前年度的支出法GDP历史数据进行了系统的修订。本次支出法GDP历史数据修订是以1978年和2004年作为前后基准年,数据修订时期确定为1979-2003年。
修订后的支出法GDP历史数据使原来的数据发生了变化,包括其中的重要比例关系。1978-2004年,修订后的年均消费率[1]为59.5%,比修订前提高了1个百分点;修订后的年均投资率[2]为38.4%,比修订前下降了1个百分点;修订前后的年均净出口率[3]基本相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同时,在国际化趋势下,我国正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本文利用修订后的支出法GDP历史数据,以及联合国和OECD的统计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需求的变动趋势进行国内、国际比较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需求的基本状况
(一)投资需求
从投资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来看,1978年以来,我国的投资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1978年的38.2%上升到2006年的42.7%,年均投资率为39.4%,其中年均固定资本形成率[4]为36.2%。自1979年至2006年的28年中,有7年的投资率高于40%,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少有的,特别是2004-2006三年的固定资本形成率也超过了40%。从投资增长速度来看,1979-2006年资本形成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为10.5%,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为11.4%。可以看出,固定资本形成的增长速度快于存货变动的增长速度。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1979-2006年投资贡献率[5]为35.2%,其中固定资本形成贡献率[6]为30.5%。
(二)消费需求
从消费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来看,与投资率相比,我国的消费率则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62.1%下降为2006年的50%,年均消费率为57.4%,其中年均居民消费率为42.8%,有11年的消费率低于60%。从消费增长速度来看,1979-2006年最终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9.2%,其中居民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8.7%,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慢于政府消费。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1979-2006年消费贡献率[7]为56.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高于投资。但是,随着投资占经济总量比重的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增强。近年来,投资贡献率已超过消费贡献率。
(三)出口需求
出口需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需。根据进出口与经济总量的关系,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测度出口需求对经济的影响,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出口数,而是使用出口扣除进口数后的净值,即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从净出口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净出口率呈现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0.3%上升为2006年的7.3%,年均净出口率为3.2%。特别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我国持续实现了进出口贸易顺差,且顺差水平呈加大之势,净出口率一直保持在2%以上。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来看,1979-2006年净出口贡献率[8]为8%,说明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外贸依存度[9]持续上升,从1978年的8.4%上升为2006年的69.4%,年均48.9%,说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关度越来越高。
二、我国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轨迹
(一)整体分析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28年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三大需求变动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如下特点:
1、投资需求越旺盛,投资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越大,经济增长率越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率与经济增长同向变动,消费率与经济增长反向变动(见图1)。投资率高的年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高,经济增长速度就快;同时,消费率相对较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数据显示,凡投资率超过40%的年份,除个别年份外,投资贡献率均高于消费贡献率,经济增长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相反地,投资率低的年份,投资贡献率也相应降低,消费率和消费贡献率较高,经济增长速度减慢。
2、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程度大于消费。利用1979-2006年的投资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进行相关分析,计算出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8,其中,固定资本形成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84;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58。可以看出,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不像投资那样明显。
3、投资的波动幅度远远大于消费(见图2)。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增长率的振幅为29.2个百分点,而消费增长率的振幅仅为13.4个百分点,前者超过后者的两倍。1979-2006年投资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的变异系数[10]分别为0.67和0.31,前者也是大大高于后者。这主要是由于消费需求的刚性较强,增长相对平稳,因此不像投资那样大起大落。
4、住宅投资并非投资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全面开展了住房制度改革。对比房改前后数据可以看出,住宅投资占GDP的比重稳中有升,1990年住宅投资额占支出法GDP的比重为6%,2005年为8.2%,年平均为7.7%。但是,住宅投资额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24.1%下降为2005年的20%,年平均为21.3%。这种现象表明,我国住宅投资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但慢于固定资本形成的增长速度,可见投资率持续上升与居民住宅投资关系不大。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或投资率较高的年份,住宅投资额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却相对较低。如:1992、1993和2003年固定资本形成增长率分别高达24.1%、25%和19.9%,而住宅投资额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却分别为20.2%、20.5%和20.2%,均低于平均水平。再如:2004和2005两年固定资本形成率均超过40%,而住宅投资额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却均低于21%。
5、净出口变动与经济波动无明显的相关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净出口率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波动的振幅虽不及投资率和消费率,但相对波动幅度较大。1979-2006年净出口率的变异系数高达1.74,远远大于投资率的变异系数(0.08)和消费率的变异系数(0.07)。其主要原因:一是净出口率的数值与投资率和消费率比相对较小;二是净出口是出口和进口的轧差项,受到出口和进口的双重影响;三是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均会影响到净出口。由于净出口的波动较大,且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因此,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规律性不太明显。1979-2006年净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42,说明净出口变动与经济波动的相关程度不高。
综上所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每次经济升温都是投资增长加速引起的,投资的高增长带动了经济的高增长。当出现过快的经济增长局面时,中央政府就会采取紧缩政策,压缩固定资产投资,使经济增长回到正常水平。因此可以认为,投资的过热和萎缩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二)分阶段分析
按照比较有代表性的“谷-谷”划分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五次大的周期性波动,分别是:1979-1981年、1982-1986年、1987-1990年、1991-1999年、2000年-现在,其中包括四个膨胀阶段和四个收缩阶段。我国三大需求变动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存在不同的特点。
1、1979-1981年。正好是1977-1981年这一完整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针对前一阶段的经济过热,中央政府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紧缩型宏观调控,提出用三年时间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经济增长率从1978年的11.7%下降为1981年5.2%;投资增长率从25.1%下降为-0.8%,投资率由38.2%下降为32.5%。与之相比,消费增长率则从7.8%上升为9.3%,消费率由62.1%上升为67.1%。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投资贡献率为12.5%,消费贡献率为84.2%,净出口贡献率为3.3%,消费的贡献远远大于投资和净出口,说明在这一阶段,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1982-1986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所经历的第二轮经济周期。在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化进程开始起步,国内消费需求十分旺盛,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1.5%,投资率从1981年的32.5%上升为1986年的37.5%,消费率从67.1%下降为64.9%,净出口率从0.4%下降为-2.4%。1984年,达到了此轮经济周期的波峰,当年经济增长率为15.2%。中央政府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出台了一系列紧缩型宏观经济政策,1985年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投资继续加速增长,增长率达到28.4%,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投资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最终于1986年才双双回落到10%以下。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拉动作用,投资年均增长14.3%,消费年均增长11.4%,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8%和67.7%,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净出口贡献率为-9.5%。
3、1987-1991年。1987、1988两年经济再度升温,经济增长率均超过11%,1988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针对经济出现过热的情况,从1989年开始,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整顿措施,大力压缩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随着投资增速的放缓而明显回落,居民收入增长放慢,消费增长也呈现回落的趋势。在这一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外需,由于内需不足,进口的增长速度大大慢于出口的增长速度。1987-1991年间,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1%和50.5%,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净出口贡献率则高达28.4%,为各阶段中最高的。投资率、消费率也同时下降,投资率从1986年的37.5%下降为1991年的34.8%,消费率从64.9%下降为62.4%,净出口率则从-2.4%上升为2.8%。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7.9%,其中投资增长率为5.8%,消费增长率为7.4%。
4、1992-1995年。从1992年开始,全国又掀起了一个经济建设的新高潮,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并伴随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快速上升,经济再次出现过热现象。1992-1995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3%,其中投资增长率和固定资本形成增长率分别为17.6%和20.1%,消费增长率为10%;年均投资率高达40.2%,消费率为59.1%,净出口率为0.7%;投资贡献率达到52.9%,消费贡献率为51.7%,净出口贡献率为-4.6%。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消费,其中1994、1995两年固定资本形成的贡献率也超过了消费贡献率,说明在此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5、1996-2000年。针对过热的经济,中央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采取了以压缩投资和控制信贷投放为主的一系列调控措施,于1996年基本实现了软着陆。但从1997年起,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在此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6%,其中投资增长率为5.6%,消费增长率为8.7%;投资率从1995年的40.3%下降到2000年的35.3%,消费率则从58.1%回升到62.3%,净出口率保持在2%以上。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1%和58.9%,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净出口贡献率则达到16%,说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外需。同时,由于企业开工不足,存货变动连年下降,固定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全部投资贡献率,达到34.9%。
6、2001-2006年。由于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累积效应的释放,国民经济进入持续扩张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开始加快,机器设备厂房开始更新换代。投资率迅速回升,从2000年的35.3%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42.7%,年平均41.2%,其中2004年的43.2%创下了历史最高;消费率快速下降,从2000年的62.3%跌落到2006年的50%,成为历史最低点,年平均54.7%。经济增长率从8.4%上升为10.7%,上升幅度为2.3个百分点,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8%,宏观调控措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经济增长趋于稳定。但是,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仍是投资主导型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大于消费,固定资本形成的贡献率也超过消费,从长期来看仍存在一些隐患。这6年间,投资贡献率为49.4%,其中固定资本形成贡献率为46.2%,消费贡献率仅为40.8%。同时,外需在这一阶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2006年间,年均净出口率达4.1%,且呈现上升之势,在2006年达到7.3%的历史最高值;净出口贡献率为9.8%,高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水平。此外,还应注意到,本轮经济周期的波峰尚未出现,投资过热的情况时刻都有可能发生。
三、通过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三大需求
(一)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国际比较
与各国比较,我国目前的投资率明显偏高,消费率明显偏低。1978-2005年,全球的年均投资率为22.1%,投资率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24.2%下降为2005年的21%;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年均投资率分别为18.8%、27.4%、21.1%和17.6%;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年均投资率分别为21.2%、23.2%、26.4%和22.6%;亚洲国家的年均投资率为27.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年均投资率为38.9%,不论与发达国家比,还是与发展中国家比,都明显偏高。从消费率来看,1978-2005年,全球的年均消费率为77.6%,且消费率呈现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75.6%上升为2005年的78.8%;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年均消费率分别为83.9%、71%、78.5%和84.1%;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年均消费率分别为78.2%、78.7%、70.9%和84.1%;亚洲国家的年均消费率为70.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年均消费率为58.5%,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偏低。从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的投资率均有所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则相对复杂。此外,目前世界各国的投资率一般都在20%左右,这说明各国的投资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大。
(二)投资贡献率和消费贡献率的国际比较
我国目前的投资贡献率高于国外,消费贡献率低于国外。1979-2005年,全球的投资贡献率为23.5%,消费贡献率为77.4%;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投资贡献率分别为20%、18.6%、10.9%和26%,消费贡献率分别为89.7%、73.6%、69.2%和91.8%;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投资贡献率分别为13.9%、24%、20.1%和27.5%,消费贡献率分别为82.6%、75%、70.3%和69.1%。与之相比,我国的投资贡献率为35%,消费贡献率为57.4%,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大于其他各国,而消费的贡献明显小于其他国家。此外,从数据序列中还可看出,我国投资贡献率和消费贡献率相对稳定,波动较小,而其他国家的贡献率波动较大。
(三)投资和消费与东亚模式的比较
1、日本的情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日本1960-1973年相似,这是日本经济增长最快的阶段,1966年日本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此间,经济增长速度、投资率和投资贡献率都是日本二战以来最高的,而消费率和消费贡献率则相对较低。GDP年均增长9.6%,年均投资率为36.1%,投资贡献率为36.9%,年均消费率为62.8%,消费贡献率为65.4%,在1970年日本的投资率也曾一度达到39%。这一阶段过后,经济开始减速,投资率逐渐下降,消费率逐渐上升,同时,投资贡献率相应下降,消费贡献率有所上升。
2、韩国的情况。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韩国也进入到一个平稳高速的发展阶段,1977年韩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1971-1996年,韩国GDP年均增长7.9%,年均投资率为35.4%,投资贡献率为45.4%,年均消费率为64.8%,消费贡献率为59.0%,1991年韩国的投资率也曾一度达到39.7%。同样,这一阶段过后,经济开始减速,投资率和投资贡献率逐渐下降,消费率和消费贡献率有所上升。
与上述两国所处的同等发展阶段对比,我国的高投资率与东亚模式接近,但我国的投资率高于两国的水平,消费率低于两国的水平,投资贡献率和消费贡献率与两国的水平相当。
(四)住宅投资率的国际比较
通过研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以及韩国1995-2005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住宅投资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的住宅占支出法GDP的比重)一般在3-7%之间,我国偏高,为8%左右。但是,这些国家住宅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所占比重则差异较大,德国最高,达到33.1%;美国其次,为26.3%;我国居中,为21.9%;其他国家略低于我国。这说明我国住宅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是基本合理的。综合两项指标可以看出,我国住宅投资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住宅投资在整个投资中的比重大,而是由于投资率大大高于其他国家。
(五)进出口的国际比较
我国目前的净出口率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1978-2005年,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年均净出口率分别为-2.7%、1.6%、0.4%和-1.7%;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年均净出口率分别为0.6%、-2%、2.7%和-6.7%;亚洲国家整体属于贸易顺差,年均净出口率为1.9%,其中韩国为2.1%;而在同一时期,我国的年均净出口率为2.6%。此外,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数据显示,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32.8%上升为2005年的56.4%,年均44%。而我国则从1978年的8.4%上升为2005年的67.2%,年均45.9%。上升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年均水平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表1 世界及部分国家和地区投资率和消费率
单位:%
|
1978年 |
1980年 |
1985年 |
1990年 |
1995年 |
2000年 |
2005年 |
1978-2005年 |
世界 |
投资率 |
24.2 |
24.0 |
21.7 |
23.5 |
22.6 |
22.3 |
21.0 |
22.1 |
消费率 |
75.6 |
76.1 |
77.7 |
76.8 |
77.0 |
77.6 |
78.8 |
77.6 |
美国 |
投资率 |
22.0 |
20.3 |
20.3 |
17.7 |
18.1 |
20.5 |
16.5 |
18.8 |
消费率 |
79.1 |
80.2 |
82.5 |
83.7 |
83.1 |
83.4 |
89.2 |
83.9 |
日本 |
投资率 |
30.9 |
32.3 |
28.3 |
32.6 |
28.0 |
25.2 |
23.2 |
27.4 |
消费率 |
67.3 |
68.6 |
68.3 |
66.4 |
70.6 |
73.3 |
75.4 |
71.0 |
德国 |
投资率 |
23.4 |
25.4 |
21.4 |
23.5 |
22.2 |
21.8 |
17.2 |
21.1 |
消费率 |
80.9 |
82.0 |
81.6 |
77.0 |
77.3 |
77.9 |
77.8 |
78.5 |
英国 |
投资率 |
20.3 |
17.6 |
18.4 |
20.2 |
17.0 |
17.5 |
16.8 |
17.6 |
消费率 |
79.1 |
80.4 |
80.8 |
82.4 |
83.5 |
84.5 |
87.1 |
84.1 |
韩国 |
投资率 |
33.1 |
31.8 |
30.0 |
37.5 |
37.7 |
31.0 |
30.1 |
32.7 |
消费率 |
69.7 |
75.0 |
67.8 |
62.7 |
63.5 |
66.1 |
66.7 |
65.2 |
巴西 |
投资率 |
23.0 |
25.0 |
19.2 |
22.9 |
22.3 |
21.5 |
20.6 |
21.2 |
消费率 |
78.4 |
83.3 |
75.6 |
75.3 |
79.5 |
80.0 |
75.6 |
78.2 |
印度 |
投资率 |
22.3 |
20.9 |
24.2 |
25.2 |
26.5 |
22.6 |
23.5 |
23.3 |
消费率 |
87.3 |
88.2 |
84.8 |
79.0 |
74.8 |
77.4 |
75.7 |
78.7 |
印尼 |
投资率 |
20.5 |
20.9 |
28.0 |
30.7 |
31.9 |
22.2 |
22.2 |
26.4 |
消费率 |
78.4 |
70.8 |
70.2 |
67.7 |
69.4 |
68.2 |
73.7 |
70.9 |
埃及 |
投资率 |
40.6 |
39.5 |
29.4 |
28.3 |
16.6 |
17.7 |
18.6 |
22.6 |
消费率 |
76.1 |
75.2 |
78.9 |
80.1 |
87.3 |
87.9 |
90.9 |
84.1 |
亚洲 |
投资率 |
29.0 |
28.8 |
27.2 |
30.7 |
29.5 |
26.1 |
26.5 |
27.8 |
消费率 |
70.0 |
69.1 |
71.9 |
68.7 |
69.8 |
71.2 |
69.7 |
70.3 |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署数据库。
表2 部分国家住宅投资比重
单位:%
年份 |
中国 |
美国 |
日本 |
德国 |
英国 |
韩国 |
住宅投资率 |
住宅占固定资本形成的比重 |
住宅投资率 |
住宅占固定资本形成的比重 |
住宅投资率 |
住宅占固定资本形成的比重 |
住宅投资率 |
住宅占固定资本形成的比重 |
住宅投资率 |
住宅占固定资本形成的比重 |
住宅投资率 |
住宅占固定资本形成的比重 |
1995 |
7.6 |
22.9 |
4.1 |
23.3 |
5.2 |
18.6 |
7.7 |
35.1 |
3.1 |
19.0 |
7.3 |
19.7 |
1996 |
7.0 |
21.5 |
4.3 |
23.8 |
5.7 |
20.1 |
7.6 |
35.4 |
2.9 |
17.8 |
7.0 |
18.7 |
1997 |
6.6 |
20.7 |
4.2 |
22.8 |
5.0 |
18.1 |
7.4 |
35.3 |
2.9 |
17.9 |
6.5 |
18.2 |
1998 |
7.4 |
22.5 |
4.5 |
23.3 |
4.3 |
16.7 |
7.2 |
34.3 |
2.9 |
16.7 |
6.0 |
19.7 |
1999 |
7.8 |
23.3 |
4.6 |
23.6 |
4.3 |
16.9 |
7.2 |
33.7 |
2.8 |
16.4 |
5.1 |
17.2 |
2000 |
7.8 |
22.8 |
4.6 |
23.0 |
4.3 |
16.9 |
6.8 |
31.9 |
2.9 |
17.0 |
4.3 |
13.9 |
2001 |
7.8 |
22.5 |
4.7 |
24.4 |
4.0 |
16.3 |
6.3 |
31.3 |
3.0 |
18.0 |
4.7 |
15.9 |
2002 |
8.0 |
22.0 |
4.9 |
27.1 |
3.9 |
16.6 |
5.8 |
31.7 |
3.3 |
19.9 |
5.0 |
17.0 |
2003 |
8.1 |
20.6 |
5.3 |
29.4 |
3.8 |
16.7 |
5.7 |
32.0 |
3.5 |
21.5 |
5.5 |
18.5 |
2004 |
8.7 |
21.3 |
5.8 |
31.6 |
3.8 |
16.8 |
5.5 |
31.5 |
3.8 |
22.8 |
5.7 |
19.4 |
2005 |
8.9 |
21.7 |
6.2 |
32.6 |
3.8 |
16.2 |
5.2 |
30.3 |
4.0 |
23.6 |
5.9 |
20.3 |
年平均 |
8.0 |
21.9 |
4.9 |
26.3 |
4.4 |
17.4 |
6.5 |
33.1 |
3.3 |
19.6 |
5.8 |
18.2 |
资料来源:OECD数据库。
注:
,其中的住宅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其中项,不同于住宅投资额。
[1] 消费率:也称最终消费率,即最终消费支出占支出法GDP的比重。
[2] 投资率:也称资本形成率,即资本形成总额占支出法GDP的比重。
[3] 净出口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支出法GDP的比重。
[4] 固定资本形成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支出法GDP的比重。
[5] 投资贡献率:也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资本形成总额增量与支出法GDP增量的比率。
[6] 固定资本形成贡献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量与支出法GDP增量的比率。
[7] 消费贡献率:也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最终消费支出增量与支出法GDP增量的比率。
[8] 净出口贡献率:也称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量与支出法GDP增量的比率。
[9] 外贸易依存度: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占支出法GDP的比重。
[10] 序列的标准差与均值之比。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核算司 )
e="Times New Roman">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