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岩沥青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由于岩沥青在整个沥青产业的占比较少,本行业企业大型供应商较少,更多的是加工厂和转卖的贸易商,且企业间地域特征突出,运用“五力竞争分析模型”,比较适合于岩沥青行业在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之一:供给层面。
岩沥青矿源更多的是存在于美国犹太州东部Uintah盆地的UINTAITE(美国商品名Gilsonite),北美硬沥青2017年产量达1.17万吨;印尼布敦岩天然沥青(BRA)已探明储量达5亿吨,我国的新疆、青海及四川一带的天然岩沥青,仅四川北部已探明储量300万吨以上,但基本已开采枯竭,更多的是等企业来探明。其次是中东和其他地区,但是因为地理、气候和其他条件的不同,其储量相对较少。
而从性价比来看,印尼布敦和伊朗岩沥青因为价格相对美国的价格占优不少,且具有抗车辙、抗剥落、抗老化、抗高温、耐候性等优良品质,所以更受国内企业和市政工程道路的青睐。2018年国内进口量中,54%进口的印尼的布敦岩沥青,约合6015吨;其次约32%的是进口来自伊朗的岩沥青,约3549吨;而美国岩沥青进口量为108.8吨,仅仅占到0.98%的市场份额。所以各家都在争夺印尼公司和伊朗厂商的分销和代理权,谁拿到的代理资格更大,谁就更有话语权。其中来自北京的天和嘉业商贸有限公司由于进入市场较早,且拿到印尼一家最大的经销商的中国区域总代理,其市场份额就可以遥遥领先。其他后进入市场的企业就更需更在岩沥青改性剂或者设备的研发使用上下功夫。
五力之二:替代品的威胁。
市面上对岩沥青的主要已有替代者是SBS改性沥青。而SBS改性沥青,同样具有耐候性、抗车辙、路面的抗疲劳、抗滑和增强承载能力、减少车辆漏油而对地面的破坏等特性,其也同样大部分地运用到道路工程的应用当中。且今年来是呈增长趋势,涌入此细分领域的企业更多。
五力之三:现有行业内的企业之间的竞争。
本行业产品在中国被应用的时间不是很长,除去只是做贸易的交易商,涉及到岩沥青业务的深加工的有实力的企业数量较少。且各企业区域特征明显,基本上处于垄断的市场。在北京区域,主要是北京天和嘉业公司(产能2万吨)和北京路优公司(产能1万吨)拿道路工程项目,在福建广东一带则主要是泉州布敦岩沥青,在武汉是湖北正康(布敦岩成品产能10万吨),在上海则主要是北京天和嘉业提供产品,在安徽、河南等地则主要是安徽和轩岩沥青公司在参与道路建设提供产品。而北京天和嘉业属于全国区域做的时间最久、拿的项目最多和跨省市最多最远的企业。其所占天然岩沥青市场的市场份额为最大,在改性岩沥青市场也有一定功绩。
五力之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由于资源的稀缺、不可再生性,而道路建设的需求在持续增长,在岩沥青行业,属于卖方市场。岩沥青供不应求,买主争购,卖方掌握买卖的主动权,所以价格短期之内不会走低。为让企业的优势地位不减,企业需更多的关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降低合同风险、利率风险、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和运输中的不可控因素等。
五力之五:潜在的进入者。
相对于其他高科技企业或能源企业,进入岩沥青行业的壁垒不高。岩沥青相对于其他改性沥青价格更优、性能更好,当道路、桥梁、机场、港口等路面新建或者维修改造的建设需求巨大且增长时,不排除有潜在的进入者进入的可能。
从销售数量来看,2018年,前五家岩沥青企业分别是北京天河嘉业、青岛美联能源、北京路优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和轩公司和潍坊明星企业,其市场份额分别为30.5%、29.1%、15.3%和7.8%和7.3%。从销售金额来看,前五的市场份额变为28.4%、24.0%、14.2%、6.4%和6%。
2018年中国岩沥青市场Top5企业(品牌)市场份额(数量)(单位:%)

2018年中国岩沥青市场Top5企业(品牌)市场份额(金额)(单位:%)

我国岩沥青行业的集中度已经较高,CR4已经达到极高寡占型的水平(CR4>75%)。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
2014-2018年中国岩沥青市场的市场集中度(数量、金额CR4)(单位:%)

由于替代品的激烈抢夺市场,以及2014年一批新建立的企业将更多地注重市场推广以及参与到道路等建设工程项目更有经验,以及岩沥青改进技术的更新,更多后起之秀将会加入到区域市场的争夺之中。我们预计2019年及以后5年,市场集中度将变低,且波动幅度越来越平缓。
2019-2023年中国岩沥青行业市场集中度(数量CR4)变化趋势预测(单位:%)

2019-2023年中国岩沥青行业市场集中度(金额CR4)变化趋势预测(单位:%)

相关研究报告
岩沥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岩沥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岩沥青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