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艺术品的用户分布主要行业有:金融、地产、食品、建筑、化工、计算机等。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绝大多数,这类企业在资金富余时,以收藏和投资为主,有的还会建立博物馆,碰到好的市场机会也频频卖出。他们都拥有自己的专家队伍,出手谨慎,对于好的东西,不在意其价格。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在中国企业阶层的崛起的进程中,富有的中国藏家将会成为私人美术馆的兴建热潮的一大主力。我国的机构收藏发展速度较快,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中越来越重要的参与力量。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国内的企业收藏资金增幅较大,涉及的领域也很丰富,除了传统的艺术品类,当代艺术的收藏比例明显增加,并开始出现针对外国艺术品的企业收藏。
艺术品价格较高,国内高端艺术品的收藏用户多为资金雄厚的企业家或者个人。另外,由于艺术品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极强的保值功能,一旦购入,很少会贬值,投资者不必担心行情突变带来的风险,属于安全性投资,投资者众多。最后,近年艺术品逐步进入大众领域,价格适中,可供家居装饰的艺术品逐渐吸引白领人士的注意力,这一部分占比较小。
文化水平对于艺术品消费具有重大影响。通常,进行艺术品消费的人文化水平较高,而且人文修养越丰厚,消费艺术品的需求就越迫切,消费数量也越大。至于职业及职业环境,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文职人员较理工出身的职业者,艺术品消费的动机更强烈。
然而文化水平并不是艺术品消费、收藏、投资等唯一的决定因素,因为艺术品的价格较高,市场上收藏艺术品大多为资金雄厚的企业家,故本报告将我国2016-2017年高净值人群的学历构成情况列出供参考。
年轻的成功人士具有时尚化的审美趣向他们在社会上获取了令人尊敬而艳羡的地位,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精神的消费。在诸多的精神产品中,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粹,也最能彰显一个人的文化品位、素养和艺术内涵,故而受到年轻的成功人士的青睐。当然,这些年轻的成功人士在收藏艺术品的同时,并非只是将其当作包装自我形象的招牌。恰恰相反,他们年轻的特质与紧跟潮流的思维决定了他们具有时尚化的审美取向,具有良好的美学陶养,对艺术品内在的文化艺术底蕴有着独到的眼光与见解。因此,他们也用手中一部分闲置的资金将收藏的艺术品用于投资活动,易于获得投资领域的成功。
在古玩艺术品领域,40至60岁的中老年群体因为有着稳定的工作或是已经退休在家,因此有很多时间去了解艺术品市场,而手中也有一定积蓄。值得一提的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消费者也占到了接近20%的比例,这些老人们大都已退休,每月有固定的退休金作为艺术品投资的保障,他们大都将自己的爱好与艺术品投资结合起来,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个人欣赏鉴定经验,他们把艺术品投资看作是一种最好的活动来充实晚年生活。比起上述的中老年消费者,在古玩艺术品市场的年轻消费者还是少数。他们大多是抱着随便逛逛的心理,很少有人是真正的艺术品投资者。
在现当代艺术品领域,消费者集中在20至30岁,消费者年龄的年轻化,正说明了现当代艺术品更加贴近时代紧跟潮流,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观念。随着年龄增加,消费者的比例逐渐减小,但值得一提的是,60岁以上消费者也有一部分。这部分消费者往往从事的是和现当代艺术品相关的工作,对这个领域非常了解,往往自身就是艺术家,因此能够保持对现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关注。
对于艺术品的在线交易,近年来兴起的艺典中国艺术品拍卖网显示,艺典的用户群,年龄段主要在20到40几岁之间,少量在50岁以上。在这些人中,买艺术品做生意或者送礼、用作室内装饰的买家居多。这决定了艺典拍品的实用价值大于收藏价值,同时也意味着,这些买家并不如专业收藏圈内的买家一样,对于艺术品分享和品鉴有较大的需求。
艺术品主要销售途径是通过拍卖。拍卖市场的状况反应艺术品市场趋势变化。而近20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一直保持以5年为周期的发展变化规律。
自1992年中国首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北京国际拍卖会举办至今,文物艺术品拍卖在中国已经有23年的历史。199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上拍3143件作品,成交1516件,总成交额为1.76亿元人民币。这是第一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具有系统性数据记录的年份。在1995年,随着先行企业成功示范效应的扩大,市场容量出现井喷,总上拍艺术品数量达到6842件,同比上涨118%;总成交3656件,同比上涨141%;总成交额为3.95亿元,同比上涨124%。随后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稳定的5年发展周期中。
1995年至1999年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保持在一个非常稳定的发展状态中,上拍作品量在6千至9千件之间,成交数量在3千至5千件之间,总成交额介于3亿至4.5亿之间,反映出当时市场整体的供给水平、市场需求量状况和收藏品爱好者总体经济实力。这一阶段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相对非常纯洁的发展时期,拍卖公司对上拍作品的质量和真伪状况的把关相对较严格。所以这一阶段的市场数据对当下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这5年的市场高峰出现在1996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在20%左右。随后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出现衰退,1997年总上拍量同比下降15%,1998年下降7%,1999年下降3%。但1998年时,市场总成交额已经开始回暖,当时同比上涨了26%。可以看出,艺术品拍卖市场遭受宏观经济影响时能迅速恢复的坚挺属性。
2000年,新千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再次出现井喷行情,23078件拍品的总上拍量、9948件的总成交量和11.12亿元人民币的总成交额,同比均实现了超过200%的增长。这一年是市场新繁荣的一个开端。如果那时有人质疑艺术品市场泡沫化发展的话,市场随后5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将使这部分人失去难得可贵的市场机遇。2001年至2004年,市场总上拍量的增速分别为42%、66%、66%、75%;市场总成交量的增速分别为:35%、109%、62%、121%;市场总成交额的增速分别为:12%、45%、34%和209%。
2005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了100亿元总成交额的新发展阶段。当年上拍作品数量超过19万件,几乎是2000年的10倍,总成交额156亿元,是2000年的14倍。
2005年之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扩容神话依旧在继续。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成交额已经达到597亿元的水平,是2005年市场总成交额的4倍。市场总上拍量达到了42万件的级别,市场总成交量达到24万件,均是2005年的2倍多。当然,这5年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底的世界金融风暴殃及国内市场,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08年的市场总成交额出现了28%的回落,但随后2009年和2010年又迅速回到增长的轨道中。
2011年是目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顶峰时期,是被诸多媒体和业内人士标记为泡沫和非理性繁荣的一年。这一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达到975亿元人民币的水平。这一年,整个市场上拍了超过66万件的拍品,总成交超过33万件,均是历史之最。
而随后的2012年市场开始明显下滑,总上拍量下降16%,总成交量下降20%,总成交额下降37%。2012年,欧美债务危机的全球性影响导致中国经济增速的明显下滑,这一年我们虽然没有冠以经济危机的称谓,但是国内经济从9.2%下滑至7.8%,整个宏观经济和投资环境的不景气程度并不比2009年时差多少。再结合艺术品拍卖市场多年高速发展所导致的内在调整需求,2012年市场的回落完全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正常市场现象。
2013年中国艺术品内地拍卖市场成交额为438亿元,同比下降-0.90%,相较于2012年的降速-53.35%,艺术品市场回暖。截止到2014年12月18日,中国艺术品内地成交量相比去年同期下滑18.26%,成交额下滑17.37%,500万以上成交的拍品较去年同期下降16.17%。艺术品市场处于调整期。
2015年春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为244亿元,同比下降27.2% ,成交量同比下降40%,成交率同比下降12.89%。2015年春书画市场释出量为144,751件,有48,730件拍品成功交易,共创收113.11亿元,同比下降了33.05%,环比下降了23.36%,不仅如此,2015年春拍的成交率也不如2014年同期,为33.66%,同比跌了14.66%。
在经历了两年的微调后,中国大陆艺术市场在2016年有所回升。总成交额48.3亿美元(334.1亿元人民币),高端市场的增长对于中国大陆市场的总体回升起到了关键作用。2016年,1千万元人民币以上成交的拍品总额,在全国总成交额中占比29%。这一市场份额相较两年前增长了一倍多。2016年,中国大陆上拍的拍品总数也下降至7年来最低水平,总计49.9万件(套),较2015年下调了6%,更是比2013年峰值下滑了29%。尽管供给量下降,2016年中国大陆成交拍品总数却较上年有所提升,达到25.4万件(套)。随着拍品总体质量的提升,中国大陆市场成交率在过去两年内持续提高,从2014年的46%回升至2016年的51%。
相关研究报告
艺术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艺术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