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5月10日公布的数字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中国IC卡挂式消费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价格(CPI)同比上涨2.3%,涨幅和今年2月、3月持平。
在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原因中,猪肉和鲜菜依然扮演重要作用。今年4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3.5%,影响CPI上涨约0.75个百分点。而鲜菜的价格虽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与去年同月相比价格依然较高,同比涨幅达22.6%,影响CPI上涨约0.56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以来的3个月,CPI的月度涨幅均为2.3%,但猪肉价格对于CPI的影响正在加大。今年2月,猪肉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约0.59个百分点,3月时猪肉影响CPI上涨0.64个百分点,而4月,猪肉对CPI的影响进一步达到了0.75个百分点。
中国人对于吃这件事向来比较注重。在中国的CPI计算体系中,食品占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食品中,猪肉又是重中之重。因此,猪肉价格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CPI造成重大影响。一般而言,CPI连续保持在2%以上就意味着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如今,猪肉价格推动CPI连续3个月“破2”,是否意味着中国可能进入通货膨胀?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认为,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还是“供应偏紧”。而多数分析认为,“猪周期”的影响下,猪肉价格有继续上涨趋势,但涨幅可能会逐渐变小。物价水平总体上仍可望保持“温和上涨”。换言之,猪肉价格上涨的“后劲不足”,总体物价出现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有望控制在全年3%的物价涨幅控制目标内。
不过,有权威人士日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部分服务领域价格持续上涨。面对这样的形势,社会上认为通胀的人其实在增加。
但还是有人认为,拿掉猪后全是通缩。尽管CPI连续“破2”引发了通货膨胀的隐忧,但在一些经济学者看来,如果扣除猪肉的因素,当前中国最大的风险仍是通缩。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就认为:“没有通胀,拿掉猪以后全是通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