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环比已下降三月。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0%,环比下降0.3%,创下2010年7月以来的23个月新低。此前,多个机构预测CPI涨幅在3.2%左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低于预期。
食品价格助推CPI上涨
5月份,全国CPI总水平同比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4%,非食品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上涨3.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7%。1-5月平均,全国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5%。
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依然是拉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影响CPI总水平同比上涨约2.02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31.2%,影响CPI总水平上涨约0.78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5.1%,影响CPI总水平上涨约0.36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0.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2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食品价格下降0.8%。
其中,鲜菜价格下降6.9%,影响CPI总水平下降约0.24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1.4%,影响CPI总水平下降约0.10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3.0%,影响CPI总水平下降约0.10个百分点)。
房租价格上涨2.2%
在八大类消费商品中,除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0.1%外,其他七大类商品价格均上涨,这也是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八大类商品没有同时同比上涨。
居住价格同比上涨1.6%。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2.2%,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3%,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1.1%。
据测算,在5月份3.0%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