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竞争力跨越式提升上升至第17名

2010-10-25 01:23阅读:85

作者 : 千讯   来源 / 转载

字号

  社科院发布国家竞争力蓝皮书

  北京25日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将“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九个主要目标之一。全球化与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国家间的竞争,世界主要国家均在积极谋求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2010年10月25日,由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发布研讨暨2010年度孙冶方“青年菁英奖学金”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由倪鹏飞博士主持完成的2010《国家竞争力蓝皮书》。

  蓝皮书从国家竞争力表现的角度,分析了1990-2008年中国在全球100个主要国家的位置及其变化:中国国家竞争力由第73名上升至第17名。中国国家竞争力态势概括为:进步巨大潜力无穷,改革开放居功至伟。2008年,全球10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国家竞争力排名前10名分别是: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英国、荷兰、瑞士、法国。

  中国实现跨越式提升

  蓝皮书认为,中国的国家竞争力伴随着中国发展而艰难地盘旋上升,中国的努力与成就令举世瞩目,再次证明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居功至伟。同时,蓝皮书也指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一国实力的综合体现,不仅表现在经济总量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经济效率、经济结构、发展潜力以及一国的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维度上。

  从规模竞争力来看,中国经济总量巨大,位居全球前列,目前已直逼前三。在增长竞争力方面,中国也保持了长期领先的优势,稳定增长潜力巨大。蓝皮书认为,中国真正的经济腾飞始于1992年。1990年和1991年两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排名分别是世界第13位和第6位,而到了1992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一跃成为世界第1名。在此后的10来年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始终没有跌出世界前五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

  中国核心竞争力与大国地位不符

  劳动力素质不高

  在人力资源总量上,中国依靠人口众多的优势,在G20国家中排名稳居第1,并远远领先其他国家。这得益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但更能反映一国人力资本水平的人力资本构成指数却连续五年排在第18位,指数值仅是美国的1/12,日本的1/10,差距非常大。

  人力资源素质指数反映了本科学历以上、技能人才、工程师和科学家所占的比重。2004-2008年,美国、日本一直高居人力资本构成指数的冠亚军,加拿大由第4位上升至第3位,也有较强竞争力。这说明中国人力资源总量虽大,但是拥有技能人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比例很低,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