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能源生产、消费、效益及发展情况研究

2006-11-08 11:59阅读:157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山西省统计局

字号
  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山西能源工业仍然是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不仅是现在,而且在将来,山西能源工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跨入新世纪以来,山西能源工业投资、建设快速发展,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各种能源产品的生产、外销大幅猛增,强势体现了山西在我国中的能源生产大省和调出大省的地位。全省能源工业经济效益全面提升,资产结构趋于合理。但在新的形势下,面对世界及国内能源形势和全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特别是中部崛起的大好时机。如何能在处理好历史积淀问题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山西经济的快速崛起做出更大贡献。本文将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全面资料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一、生产:能源工业实力增强经济建设贡献巨大
 
  山西能源工业目前仍然是以原煤的生产、销售及原煤的加工转化生产二次能源为主。主要行业有煤炭、电力、焦化三大行业以及煤气制造业;能源产品主要有原煤、洗精煤、火电、焦炭、煤气等。
 
  (一)能源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1、煤炭企业数量下降,规模上升,资产增加。2004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煤炭采选企业5852个,占全省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19.67%;比2000年的7998个下降26.8%,其中,规模以上各类煤炭采选企业1427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5013个的28.47%,比2000年增加841个,比重上升2.79个百分点。
 
  从规模上煤炭企业资产情况看:资产增加,比重上升。2004年规模以上煤炭采选企业资产总额达1710亿,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额的28.63%。比2000年增长114.45%,比重上升2.99个百分点。煤炭采选业企业平均拥有资产11987万元,比规模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数高出0.55%;拥有流动资产总额达697.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总额的28.97%,比2000年增长100.37%,比重上升0.35个百分点。煤炭采选业企业平均拥有流动资产4890万元,比规模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数高出1.77%;拥有固定资产总额达80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额的27.25%,比2000年增长100.01%。煤炭采选业企业平均拥有固定资产额5658万元。比规模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数低4.28%
 
  2、石油及炼焦业发展迅速,资产总量快速猛增。到2004年底,山西全省共有各类石油及炼焦企业1142个,占全省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3.84%,比2000年的1500家,下降23.9%,其中,规模以上各类石油及炼焦企业400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13个的7.98%。比2000年增加205个。
 
  从规模上石油及炼焦企业现有资产情况看,资产成倍猛增,比重大幅增加。2004年规模以上石油及炼焦企业拥有资产总额达668.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额的11.18%,比2000年增长412.38%,比重上升7.05个百分点。石油及炼焦业企业平均拥有资产16706万元,高出规模上工业企业平均数的40.13%。比2000年增长149.79%;拥有流动资产总额达329.1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额的13.66%,比2000年增长389.46%,比重上升8.15个百分点。石油及炼焦业企业平均拥有资产8228万元,高出规模上工业企业平均数的71.23%。比2000年增长138.63%;拥有固定资产总额达298.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额的10.07%,比2000年增长408.7%,比重上升6.64个百分点。石油及炼焦业企业平均拥有固定资产7456万元,高出规模上工业企业平均数的26.14%。比2000年增长147.95%
 
  3、电力企业数量微增,资产总额大量增加。到2004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电力企业247个,占全省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0.83%,其中,规模以上各类电力企业118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13个的2.35%。比2000年增加5个。
 
  从全省电力行业现有资产情况看,单个企业资产猛增,规模扩大。2004年规模以上电力行业资产总额达997.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额的16.65%,比2000年增长75.25%,比重降低1.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力企业平均拥有资产84315万元,高出规模上工业企业平均数的607.22%。比2000年增长67.82%;拥有流动资产总额为233.6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额的9.7%,比2000年增长119.09%,比重上升0.9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力企业企业平均拥有流动资产19800万元,高出规模上工业企业平均数的312.07%。比2000年增长109.81%;拥有固定资产总额为646.0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额的21.8%。比2000年增长59.73%,比重降低1.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力企业平均拥有固定资产54751万元,高出规模上工业企业平均数的826.26%。比2000年增长52.96%
 
  煤气行业作为能源工业的组成部分,近几年单位数微量增加,2004年与2000年相比,除资产总量增加外,其余均不同程度有所下降。
 
  从能源工业整体情况看,跨入新世纪山西能源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二)能源工业投资增长迅速,生产能力大大增加
 
  2004年全省基本建设投资额为668.29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1.06倍,而2004年用于能源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额达到284.39亿元,占到全省总额的42.6%,比2000年增长1.17倍,增速快于全省。在能源工业投资中,电力工业投资额为160.76亿元,占到能源工业一半以上份额达到56.5%,煤炭工业为82.76亿元,占到近1/329.1%,其余为石油及炼焦业。
 
  2004年当年全省能源工业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122.89亿元,占全省新增固定资产总额的35.2%,比2000年新增固定资产增长41.4%。其中,电力工业新增固定资产62.55亿元,占能源工业新增固定资产总额的50.9%;煤炭工业新增固定资产36.45亿元,占能源工业新增固定资产总额的29.7%;石油及炼焦业新增固定资产23.89亿元,占新增固定资产总额的19.4%
 
  在2004年能源工业新增生产能力中,煤炭工业新增原煤开采能力1632万吨,为2000年的8.9倍,新增洗煤能力2310万吨,为2000年的77倍;新增焦炭生产能力370万吨,为2000年的26.4倍;电力工业新增装机容量233.06万千瓦,为2000年的1.57倍。在新投产能源工业项目中,煤炭采选业中采煤企业主要有:平朔煤炭工业公司新投产1000万吨,高平赵庄煤矿90万吨,山西新元煤矿90万吨,蒲县东河煤矿80万吨等等共投产1720万吨。洗煤企业主要有:平朔安家岭露天矿1000万吨,平朔刘家口洗煤厂500万吨,朔州神华洗煤厂500万吨,霍州煤电集团150万吨,古县一一焦化集团300万吨,焦城华鑫煤焦集团150万吨等等共投产洗煤能力3300万吨。石油及炼焦业主要有:吕梁东辉焦化厂100万吨,长治瑞达焦业股份公司60万吨,长治劲牛焦化厂60万吨,运城太新焦化厂60万吨,运城稷山县秦晋焦化厂60万吨等等共投产1005万吨。电力行业主要有:山西大唐平旺热电厂投产60万千瓦机组,长治嶂山发电厂60万千瓦机组,神头二电厂50万千瓦机组,榆社电厂60万千瓦机组等等共新投产230万千瓦机组。一大批能源骨干项目的相继投产,使山西能源工业实力大大增强,技术装备进一步提高,2004年底全省能源工业拥有原煤生产能力已近6亿吨,比2000年增长50%;炼焦洗精煤入洗能力已达1.4亿吨,比2000年增长100%;焦炭生产能力已达1亿吨,比2000年增长66.7%;电力装机容量已达1843.07万千瓦,比2000年增长41.56%
 
  (三)能源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1、一次能源产品快速发展。2004年全省生产原煤51495万吨,为2000年的2.05倍;水电产量21亿千瓦小时,为1.31倍;煤层天然气产量2.96亿立方米,为2000年的2.6倍。在一次能源产品构成中,2004年原煤占99.74%,比2000年上升0.11个百分点;水电占0.19%,比2000年下降0.12个百分点;煤层天然气占0.08%,比2000年上升0.02个百分点。
 
  2、二次能源产品产量,增速加快。2004年全省炼焦洗精煤8921万吨,为2000年的1.85倍;生产焦炭6805万吨,为2000年的1.37倍;生产电力1058亿千瓦小时,为2000年的1.73倍。
 
  (四)能源产品外调迅猛增长,优质能源比重不断上升
 
  2004年全年外调煤炭35654万吨,为2000年的1.58倍,其中,供应外贸出口4307万吨,为2000年的1.57倍,外调电力238.1亿千瓦小时,为2000年的2倍,外调焦炭4067.2万吨,为2000年的1.7倍,其中供应外贸出口焦炭668.93万吨,为2000年的1.04倍。有力的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
 
  在2004年外调能源产品中,原煤占到78.9%,比重比2000年微升0.5个百分点,电力占到2.2%,比2000年上升0.5个百分点,焦炭占到11.2%,比2000年上升0.7个百分点,洗煤占到7.2%,比2000年降低0.7个百分点。总体看,电力、焦炭等优质能源比重上升。
 
  二、消费:能源消费总量增加,能耗结构明显偏高
 
  (一)能源消费总量增加,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
 
  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达11251万吨标准煤,为2000年的1.67倍。在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中,能源加工转换消费总量增加,转换效率提高。全年全省加工转换总投入20876.72万吨标煤,比2000年增长62%,总产出为17085.21万吨标准煤,加工转换总效率为81.84%,比2000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加工转换消费量中原煤用于加工转换总消费量为21565.3万吨,比2000年增长61%,其中,用于火力发电及供热消费5567.32万吨,比2000年增长77.99%,用于入洗原煤消费13380.99万吨,比2000年增长92.29%,直接用于炼焦消费2509.88万吨,比2000年下降22.77%,炼焦洗精煤用于炼焦消费6403.84万吨,比2000年增长110.26%,用于制气消费85.52万吨,比2000年增长47.37%
 
  (二)终端消费增速快,行业消费构成逐步呈现高耗能结构
 
  2004年全省能源终端消费量达9551万吨标准煤,为2000年的2.66倍,在全省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第一产业农业消费303.41万吨标煤,占到全省总量的2.7%;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消费9255.55万吨标煤,占到全省总量的82.26%;在工业消费量中,轻工业消费211.7万吨标煤,占到工业总量的2.3%;重工业消费9043.85万吨标煤,占到工业总量的97.7%;建筑业消费120.7万吨标煤,占到全省总量的1.08%;第三产业消费705.57万吨标煤,占到全省总量的6.27%;人民生活消费865.52万吨标煤,占到全省总量的7.69%。与2000年相比行业构成中除工业所占比重上升5.08个百分点外,其余行业所占比重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农业下降2.23个百分点,建筑下降0.27个百分点,三产下降0.06个百分点,人民生活下降2.51个百分点。
 
  从上述消费结构中可以看出,工业部门特别是重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增长快,所占比重高。在工业行业中,煤炭、焦化、化工、建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电力七个高耗能行业2004年能源消费量达8558.83万吨标准煤,占全省总量的76.07%,比2000年上述行业能源消费所占比重上升了10.91个百分点,说明了进入21世纪以来山西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呈项出重型高耗能的产业结构。
 
  (三)品种消费构成有所改善
 
  我省“富煤、贫油”,能源消费一直以初级能源煤品燃料为主。与全国相比低品位能源所占比重大。2004年与2000年全省一次能源加外调油品的消费构成比较情况见下表: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煤)
占能源消费的比重(%)
 
煤品燃料
油品燃料
天然气
水电
2004
11251
95.1
3.9
0.3
0.7
2000
6728
95.3
4.2
0.2
0.3

 
  从上表可看出,我省2004年煤品燃料所占比重比2000年下降0.2个百分点,油品下降0.3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比重分别上升0.10.4个百分点,但品种优化程度与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煤炭消费占26.5%)以及工业化国家(煤炭消费占21.4%)的能源结构相差更远。把煤炭从加工转换产出二次能源产品这个角度进一步分析,全省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的品种构成为:煤炭消费量及其损失共4600.93万吨标煤,仍占到全省总量的40.89%;焦炭消费量2646.39万吨标煤,占23.52%;石油制品消费量437.41万吨标煤,占3.89%;电力消费量2781.11万吨标煤,占24.72%;煤气、天然气等消费量784.74万吨标煤,占6.98%;可以看出煤炭的消费比重仍为第一,电力第二,焦炭第三,三项比重合计占到全省的89.13%
 
  三、效益:实现利税比重过半经济效益全面上升
 
  (一)能源工业撑起山西经济的半边天
 
  从实现增加值与实现利税两大主要经济指标情况看,2004年,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共实现增加值769.77亿元,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55.77%,比2000年增长118.06%,其中:煤炭采选业实现增加值为453.80亿元,比2000年增长290.33%;石油及炼焦行业实现增加值169.47亿元,比2000年增长542.18%;电力行业实现增加值为145.81亿元,比2000年增长126.13%;煤气行业实现增加值6996万元,比2000年增长97.4%
 
  从增加值的相对数值看,2004年,能源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总量的55.77%,比2000年的48.04%提高了7.77个百分点。其中,煤炭采选业增加值占32.88%,比2000年的26.92%提高了6个百分点;石油及炼焦业增加值占12.28%,比2000年的6.11%提高了6个多百分点;电力行业增加值占10.56%,比2000年的14.93%下降了4个多百分点。
 
  2004年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共实现利税327.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60.46%,比2000年的47.79%提高了个13个百分点。其中:煤炭采选业实现利税184.3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34.03%,比2000年的20.16%提高了14个百分点;石油及炼焦业实现利税额88.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16.25%,比2000年的6.52%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电力、煤气行业实现利税额55.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10.18%,比2000年的23.1%减少了个13百分点。
 
  (二)能源行业经济效益全面提升
 
  从以下几个经济效益指标看
 
  1、从工业增加值率看:2004年全省规模上工业增加值率为36.6%,比2000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煤炭采选业增加值率达到49.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57个百分点,在38个行业大类中仅次于烟草制造业排在第2位,比2000年上升0.19个百分点;石油及炼焦业增加值率为34.2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9个百分点,在38个行业大类中排在第18位,但比2000年上升0.47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增加值率达到38.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2个百分点,在38个行业大类中排在第12位。
 
  2、从总资产贡献率看:2004年全省规模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0.51%,比2000年提高4.9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采选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1.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4个百分点,在38个行业大类中排在第9位,比2000年上升8.12个百分点;石油及炼焦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4.9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43个百分点,在38个行业大类中排在第4位,比2000年提高7.59个百分点;电力行业总资产贡献率为7.3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在38个行业大类中排在第13位,比2000年提高0.13个百分点。
 
  3、从成本费用利润率看:2004年全省规模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05%,比2000年提高5.11个百分点。其中:煤炭采选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7个百分点,在38个行业大类中排在第4位,比2000年上升11.26个百分点;石油及炼焦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4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7个百分点,在38个行业大类中排在第12位,但比2000年提高3.89个百分点;电力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5个百分点,在38个行业大类中排在第11位,比2000年降低0.64个百分点。
 
  4、从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看:2004年全省规模上工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68次,比2000年提高0.98次。其中:煤炭采选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57次,比2000年多0.92次;石油及炼焦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65次,比2000年多0.58次;电力行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62次,比2000年多0.03次。
 
  5、从全员劳动生产率看:2004年全省规模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5686/人,比2000年提高179.15%。其中:煤炭采选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4404/人,比2000年提高195.08%;石油及炼焦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8570/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5.29%,比2000年提高205.5%;电力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8919/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1.49%,比2000年提高98.94%
 
  四、发展:转变方式增强后劲持续发展再筑辉煌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能源危机或能源短缺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世界各国对其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甚至上升到外交高度。由于受世界性能源危机的影响,从上世纪末到现在,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的我国也间歇性地出现了“煤荒”“电荒”“油荒”等能源短缺现象。随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以及以煤炭为原料、燃料生产的焦炭、火电等二次能源,其价格一路走高,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面对世界性的能源危机、面对国内缺油、缺电和新能源发展缓慢的现状,山西作为以煤炭、焦炭、电力生产、外销以及出口为主的能源大省,其能源工业的发展走向,对山西经济的发展乃至全国的能源安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必需从关系国家和省的能源安全和民族大业的战略高度最大限度的作好能源工业发展这篇文章。要从事关山西自身和国家长远利益出发,把山西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的发展融入国际能源大格局中、纳入到国家能源总体战略中来制定山西能源发展战略。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效益为中心重建能源新基地
 
  从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品种构成看,煤炭仍占有70%的比重,而且近期不会有大的改变,这就是说,对于以燃煤为主的我国经济发展来说,煤炭安全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底线,山西原煤储量丰富,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4。近二十多年来,调出煤炭始终占全国省际间煤炭净调出量的75%以上,二次能源产品外调量也大幅度上升,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源生产和供应基地。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能在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的同时,又能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低耗高效的新路子?我们认为:首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于把山西建成国家的新型能源和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发展战略。一是要依靠煤炭深加工,实现山西经济发展。未来山西经济发展,仍然主要依靠煤炭的开采与深加工增值。在一定条件下,加快经济发展,也就是加快煤炭的开采与深加工。加快煤炭的开采,意味着煤炭资源枯竭到来的时间的缩短。从煤炭资源面临枯竭的角度讲,在新能源不能大发展之前,煤炭的开采就需“细水长流”。细水长流意味着煤炭的“限制性开采”煤炭的“限制性开采”和经济又要大发展是一对矛盾。其解决的办法,只有选择走煤炭深加工之路,因为煤炭深加工可以实现原煤价值的成倍放大。但是,煤炭深加工要投入、需要时间。对于经济还不富裕的我省,眼前利益大于长远利益,自然生产销售原煤会是首选。但为了长远利益,就必须走煤炭深加工之路。而要实现煤炭的深加工,就必须从经济发展战略上,政策上加以规定与引导。二是要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经济形态,推进资源的有偿使用、有序开发、有效保护。走综合高效发展道路,建设我国新型能源和材料工业基地。三是要走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着力解决思想观念保守、利用外资偏少、开放水平较低等突出问题,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基本前提,把深化改革作为必要保障,把优化环境作为关键举措,把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有效途径,把开发区作为重要载体,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多地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用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四是要走实施“品牌”战略的路子通过上述战略,最终实现从煤炭大省向煤炭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二)下大力气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
 
  山西的能源资源结构主要是煤,“富煤贫油”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长期以来主要是生产和输出煤炭。“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努力把山西建设为国家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基地,就不应再是单一的煤炭生产和输出基地,而要积极往综合能源基地方向发展。主要通过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积极发展电力、焦炭、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利用、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等综合能源产品,形成一次、二次能源并举,煤、电、气、油各类能源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当前,全球石油价格屡创新高且居高不下,使煤化工具有成本优势和发展潜力;高新技术发展及其在煤化工领域的应用,不但可以制造出绝大部分的石油化工产品,而且可以大大减轻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我省具备发展煤化工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因此,必须抓住机遇全力发展,力争使煤化工行业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把山西建设为国家重要的煤化工基地。我省发展煤化工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优质的煤炭资源、焦炭资源、相对低廉的煤价和电价,有潜力转化为煤化工产品的竞争优势。山西煤炭储量大、品种全、品质优,煤层气储量超过10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良好的资源条件为山西发展煤化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晋城、潞安、阳泉等地的无烟煤资源是煤炭气化的优质原料,通过煤炭气化可生产合成氨、尿素、甲醇及其下游有机化工产品;资源的优势不仅表现为可以为煤化工产业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还表现为能保证原料价格相对低廉。
 
  其次,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山西已基本形成了以化肥、甲醇、乙炔化工、合成材料、无机盐、橡胶加工、精细化工等以煤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体系,并且已经建设了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培育了以天脊、三维、山焦、太化、丰喜、兰花、南风等为核心的大型企业集团。随着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大规模引进,山西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第三,山西区域煤化工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依托资源、能源、区位和技术等优势,在积聚效应和规模经济的引导下,山西煤化工产业逐渐呈现出向大型企业和资源集中地发展的趋势,初步形成了区域性集中联片发展的特色煤化工集群:依托核心企业带动、初具规模的太行山煤化工经济带、洪洞煤化工经济区和丰喜煤化工经济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吕梁煤化工经济区、原平煤化工经济区和朔同煤化工经济区;以精细化工为主的太原煤化工经济区等。
 
  (三)延伸焦化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省是国内最大的焦煤基地,焦煤资源探明储量1400亿吨,占全国的57%,2004年全省焦炭产量6805万吨,副产品焦炉煤气约150亿立方米、粗苯70万吨、煤焦油约300万吨,这些丰富的副产品为生产尿素、甲醇和苯加工、煤焦油深加工提供了原料。
 
  (四)努力加快电力基地建设,扩大外输电量
 
  经过多年发展,电力都已经成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对山西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山西今后的发展,无论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也好,还是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也好,都离不开发展电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需求将不断增长。山西建设大煤电基地不仅是为了满足省内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向外输送,每吨煤用来发电所创造的价值,与单纯出售相比,是41,对山西来说,输煤输电,谁更合适,不言自明。因此要努力扩大山西的向外输电能力。通过跨大区、跨流域,大规模、大范围的增加外送电量,在华东、华中市场内实现平衡和互济。根据目前我省境内电网情况必须加快建设电压等级更高、网架结构更强、资源配置规模更大的特高压电网,进一步强化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山西丰富的动力煤资源是发展电力工业的有利条件,而且通过回收利用采煤废水和应用节水75%的空冷发电机组,可以保证坑口电厂用水需要。因此,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省多上坑口电厂,特别是利用煤矸石和洗中煤发电的电厂,并全力配合国家在山西建设特高压输电网,多往华北、华中、华东地区输电,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经济效益。
 
  (五)积极发展和开发新能源
 
  山西已初步探测煤层气储量十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储量的三分之一,每年炼焦炭产生的焦炉煤气大约150亿立方米,利用率很低,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大气。因此要依托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以开放的思路和市场机制加快开发和多联产利用煤层气和焦炉煤气这一优良的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改善我省能源消费的品种结构,提高能耗效益。
 
  (六)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整治和保护生态环境
 
  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能源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种以严重破坏当代人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并祸及子孙后代为代价的发展,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发展,无异于慢性自杀行为,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因此要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立法、政府制定规章政策和加强监管等措施,引导和约束煤炭、焦炭和煤化工以及电力、冶金、建材等企业安装除硫脱尘等环保设施,大力推进节能、节水、降耗,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最终实现山西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