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PC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聚碳酸酯生产有多种工艺,目前主流是光气界面法。该工艺将双酚A和烧碱溶液混合,同时加入苯酚,通光气进行光气化反应,再进行缩聚反应生产聚碳酸酯。该工艺适于规模生产和连续生产,生产出的产品纯净、易加工、产品分子量高,能满足各种用途;但生产中使用剧毒光气,对环境有很大影响,目前处于限制发展状态。

非光气酯交换法以碳酸二苯酯在熔融状态下与双酚A进行酯交换,缩聚制得聚碳酸酯。该工艺无副产物,也基本无污染,在生产过程中甲醇和苯酚可以循环使用,避免使用剧毒光气,因此具有明显成本优势。
我国自主研发国产PC技术有:鲁西化工(光气界面缩聚法,2018年产能20万吨),江山化工即浙江高科(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2018年产能20万吨),万华化学(光气界面缩聚法,2018年计划20万吨/年,一期7万吨已经建成,目前尚未投产)。
非光气酯交换法生产聚碳酸酯是一种全封闭、无副产物、污染很少、符合环境要求的绿色工艺,是今后聚碳酸酯工艺的发展方向。
2013年我国PC行业产量约为39.8万吨,2014年我国PC行业产量约为44.5万吨,同比增长11.81%;2015年我国PC行业产量约为50.3万吨,同比增长13.03%;2016年我国PC行业产量约为57.8万吨,同比增长14.91%;2017年我国PC行业产量约为66.1万吨,同比增长14.36%。

PC行业的产能与企业生产能力和技术研发有关,2013年我国PC行业产能为48.7万吨,2014年我国PC行业产能为58.7万吨,同比增长20.53%;2015年我国PC行业产能为78.2万吨,同比增长33.22%;2016年我国PC行业产能为87.5万吨,同比增长11.89%;2017年我国PC行业产能为98.5万吨,同比增长12.57%。
随着PC需求的增长,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更多企业加入PC研发生产行列,产业投资热度持续上涨。
相关研究报告
PC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PC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PC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