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矿产品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8.3亿元;2014年我国矿产品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9.2亿元,同比增长22.6%;2015年,我国矿产品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8.7亿元,同比增长16.1%;2016年我国矿产品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8.5亿元,同比增长14.2%;2017年我国矿产品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8.3亿元,同比增长12.4%。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矿产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矿、铝土矿、铜矿、铅锌矿、铬矿、锰矿、石油等大宗资源性矿产品的进口量不断增加,以次充好、以假充好的欺诈行为也屡屡发生,山东口岸多次检出进口铜矿有害元素、放射性超过国家规定和以矿渣冒充铁矿、铜矿等多起案例,并均做出了退运处理,对外影响较大。
检验检疫机构作为出入境商品质量主管部门,在对进口矿产品的检验监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进口矿产品的检验把关上成绩斐然。但是,目前缺乏一个将进口矿产品检测数据信息进行集合的体系,致使相关信息资源利用衔接不够顺畅。本文设计了一套进口矿产品检测数据分析系统,有效整合、利用了全国各口岸进口矿产品的检验检疫信息,并动态收集进口矿产品检验数据,既能为上级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又能为检验检疫质量把关及海关监管提供辅助手段,还可为国内企业的贸易采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分析系统采用边开发、边应用、边维护、边输出成果的设计理念,以此良性循环不断完善进口矿产品信息。
为确保进口矿产品质量,防止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法检矿产品到达口岸后,均需检验后方可通关放行。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进口矿产品元素含量不同,适用的检测方法不同,而且不同矿产品组分差别较大,相关检测方法难以全面适用。为提高通关效率,防止危及环境安全的货物流入、商业欺诈,维护正常的贸易秩序,笔者在认真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检验标准的同时,也积极探索适合不同类型样品的方法,以建立适用不同进口矿产品的检测体系,也为进口矿产品检测数据分析系统的建立提供支撑。
对各进口矿种进行分类,采取与进口货物HS编码相对应的原则,这样可解决部分报验矿产品种类归属模糊的问题,方便业务部门和海关的对应归类。
针对矿产品的产地、种类、品质情况、物相组成、有毒有害元素含量情况、放射性、检测标准、异常情况、矿物实样照片、检测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功能的设计划分,满足不同部门和人员的使用需求。
属性鉴别是对进口矿产品及其中掺杂物品的属性进行鉴定,必要时判断其是否为固体废物并分类,从而为海关、检验检疫、环保等部门的执法提供科学依据。属性鉴别非常复杂。其流程一般为:根据进口固体货物的自然属性搜集资料,对物品进行必要的试验分析,综合判断进口货物的属性。在鉴别过程中,必须根据货物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理化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属性鉴别过程中得到的各种物理化学特征及信息资料需及时补充到进口矿产品检测数据分析系统中,以为以后的属性鉴别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进口矿产品检验结果评价一般分为三类:强制性检测指标限量评价、合同指标与实际结果差异评价、装卸两港检测结果差异评价。检测限量评价主要从国家层面针对安全卫生指标及某些计价项目的限量做出合格性评价。对于当前进口批,只要有一项评价指标不合格,则该进口批就为检测限量评价不合格。如果其中某一项目没有检测,则该项目就不列入该批的检测限量评价。
从我国2013-2017年矿产品检测市场规模的变动趋势来看,预计到2018年,我国矿产品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98.1亿元左右;2022年,我国矿产品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134.2亿元。
相关研究报告
矿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矿产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矿产品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