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工业战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工业经济效益平稳上升持续向好,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呈现出稳步攀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工业企业盈利现状
(一)工业企业利润总量不断扩大
近年来,吉林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量不断扩大,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工业利润实现平稳增长。2010年,吉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81家,比2005年增加3407家;累计实现资产10196.15亿元,比2005年增加5689.27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47.34亿元,比2005年增加9012.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43.21亿元,比2005年增加702.21亿元。2010年企业户均实现利润1364.20万元,比2005年增加855.91亿元。从2005年到2010年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持续上升,年均增长43.0%,增幅较高、增长稳定性也较强。
表1:2005—2010年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支柱及优势产业盈利能力较强
吉林省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了以交通运输、食品、石化和医药四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格局。2005—2010年间四大支柱行业主要指标均呈现较快的增长,所占比重的增长量也居各行业的前列。2010年,全省四大支柱产业累计实现利润64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量的比重为76.5%,比2005年降低1.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420.49亿元,占比为49.9%,比2005年提高30.5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实现利润102.15亿元,占比为12.1%,比2005年降低0.4个百分点;石化工业实现利润72.9亿元,占比为8.6%,比2005年降低28.2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49.26亿元,占比为5.8%,比2005年降低3.3个百分点。
表2:2005—2010年支柱及优势产业盈利情况表(单位:亿元、%)

(三)各市州工业企业盈利情况良好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引导全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水平提升,制定相关的发展扶持措施时,更加注意工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全省各市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都有了明显扩大。2010年,长春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利润509.02亿元,比2005年增加463.84亿元,在九个市州中增量最大;辽源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利润16.00亿元,在九个市州中增幅最高。五年间,吉林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绝对量在全省的位次,由第九位上升到了第三位,四平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在全省的位次已由第六位上升到了第四位。
表3:2005—2010年各市州工业企业利润情况表(单位:亿元)

(四) 地方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地方工业是吉林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近年来,吉林地方工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占全省工业比重有所提高。2010年地方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460.9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54.7%,所占比重比2005年提高2.7个百分点;中央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82.25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45.3%,所占比重比2005年降低2.7个百分点。
表4:2005—2010年地方工业企业利润占比(单位:亿元)
(五)户均实现利润高于辽宁低于黑龙江
从总量上看,2010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6181户,比辽宁少17691户,比黑龙江多1286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47.34亿元,比辽宁少24174.45亿元,比黑龙江多2461.74亿元。从企业盈利能力看,2010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实现利润1364.20万元,比辽宁高733.19万元,比黑龙江低824.97万元,总资产利润率达8.3%,比辽宁高2.6个百分点,比黑龙江低2.9个百分点。
表5: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单位:户、亿元、%)

二、进一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建议
近年来,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确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但同时也应看到,吉林省与全国平均水平、与部分省、市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提高盈利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政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吉林省中小企业户数多、增速快、贡献大的优势,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时要从优化环境、完善担保体系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帮扶,重点扶持有市场前景、附加值高、能耗低的小型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要在资金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力促一些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好的小型企业增产扩模,为全省工业注入新活力。
(二)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资本获利能力
加强企业管理,推动管理创新,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吉林省工业企业这几年发展状态较好,应该说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直接关系,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创新科学管理模式,正确把握好资本积累发展与当前利益关系,严格控制各项成本开支,充分发挥资本应有作用,最大限度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努力增强资本获利水平。
(三)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四)加大科技创新实现产品升级
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以培养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为目标,力争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加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