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7月6日,ICE期棉连续收出长阴线,主力合约技术图形受损,价格破位下跌直逼74美分/磅;国内郑棉期货和电子撮合市场总体维持近强远弱的格局,现货价格继续稳中上涨。
当周,代表内地229级棉价格的国家棉花价格A指数(CNCottonA)均价18716元/吨,较前周上涨220元/吨;代表内地328级棉价格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CNCottonB)均价18276元/吨,上涨190元/吨。
本年度以来国棉B指数与郑棉近月合约收盘价走势对比图

国内市场,据了解,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部分滑准税进口棉配额,由于抛储政策迟迟没有出台,并且目前的外棉价格相对国棉来说具有较大优势,因此一些纺织企业拿到配额后积极订购外棉,对于国内棉花的采购较为谨慎,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纺织企业库存充裕,而国内现货价格维持高位运行,因而有意等待国家抛储政策的落实,以期能买到相对便宜的棉花。
回到国际市场上,6月30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实播面积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棉花播种面积为6627.2万亩,同比增长19%,高于市场预期。这给本就表现疲软的ICE期棉市场以继续下挫的理由,再加上美国新棉长势良好、6月份美国非农失业人数下降以及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不减,致使ICE期棉持续下跌,市场信心恢复尚需时间,关键在于价格下跌后能否刺激有效的需求。
目前,下游棉纱价格开始呈现从局部松动到全面下跌的过程,表面上看,这可能是后道产品消费增速放缓对棉纱销量形成的制约,部分市场人士也开始担心这或许会间接影响到纺织企业对于高棉价的承受能力。
但据了解,目前纱价下调仅是对前期快速上涨做出的一些修正,大多数地区纱价下调幅度尽管在1000元/吨左右,然而纺纱利润普遍仍在4000-5000元/吨之间,因此目前纱价下调对于纺企来说不会“伤筋动骨”,纱布产品销量速度的暂时放缓对于本年度用棉需求的改变也不足为道。
总的来说,受外棉持续疲软、人民币升值以及抛储预期强烈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国内棉花市场承受的压力较大,价格易跌难涨,但在基本面的支撑下,相信价格下调幅度不会太大,本年度后期高棉价特征有望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