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乌齐县是昌都市北部的一个县,距离市区约数小时的路程,其中约30公里的翻山土路要走一个多小时,道路窄又有暗冰成了行车最大的困难,途中要不断停车错车,所以交通不便成了阻碍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类乌齐县农牧局局长登增群培介绍,该县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县,牦牛产业是主导产业,加快牦牛产业发展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2016年“类乌齐牦牛肉”成功申报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类乌齐牦牛遗传资源被中国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库。为充分发挥牦牛产业的带动作用,助力农牧民脱致富奔小康,类乌齐县打造了“种草—养畜—加工—销售”的扶贫产业链模式。
2018年,类乌齐县实施人工饲草地建设和退耕还草,面积累计达到2.38万亩,带动全县1100余户参与饲草料种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0余户,户均实现增收2000元(人民币,下同)以上。
据了解,类乌齐县新建了2座牦牛短期育肥基地,对原有的1座基地进行了改造,截至目前,3座基地已完成育肥出栏2600余头。参与到基地入股集中育肥和到户育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720余户,户均实现增收3000元以上。截至目前,全县牦牛存栏17.58万余头,适龄母畜占总存栏量的45%,出栏牦牛达3.58万头。
西藏昌都市藏家牦牛股份有限公司是类乌齐县引进的企业,该公司行政经理高克武介绍,目前1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在此务工,另外每年季节性宰杀,当地人来此务工一天能拿到300元的工钱。央拉是类乌齐县城附近央宗村村民,在这工作两年了,主要负责制作牛肉干。她说:“收入不错,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工资,每星期能休息一天。”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牦牛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目前,类乌齐县的大多数牦牛都会被送往该公司销售。近两天,该公司正向当地农牧民兑现购买牦牛的资金,泽丁然吉便是其中一位。采访当天,他在领款单上按下了手印拿到了1万余元,“以前牦牛都卖给私人,现在卖到企业价格也合适,而且企业还能为我们当地百姓提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