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笔者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口局获悉,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3亿吨。其中外贸吞吐量完成2.5亿吨,同比增长3.2%;集装箱完成吞吐量876万标箱,同比增长4.1%。7月27日,数艘大型轮船停泊在南京龙潭港,不远处的江面上,有货轮逐渐靠近。“这些多是吃水超11米的海轮,大船云集已成港口新画面。”现场工作人员说。
“上半年,南京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5760万吨、装卸自然吨430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57万TEU。”南京港集团党委书记唐洪生介绍,随着货源结构持续调整,集装箱业务越做越大。我省沿江港口上半年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共完成货物吞吐量8.6亿吨、同比增长1.6%,其中外贸吞吐量1.7亿吨、同比增长3.5%,集装箱吞吐量611.7万标箱、同比增长6.1%,整体生产形势略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后,江苏沿江港口全部由江港转变为海港,沿江港口货物运输也呈现出新特点。”省交通运输厅港口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最明显的是大船进出增多、大宗货物吞吐量增加。上半年,沿江港口进出港船舶数同比增长20.2%;其中5万吨级大船达4607艘,数量大幅增长。金属矿石、油气制品吞吐量分别约为2.2亿吨和0.5亿吨,分别同比增长12.9%和5.7%。江阴港凭借大宗散货海进江最优区位、码头专业化等级高等特点,大型船舶频繁进出港,上半年共靠泊167艘载重量17万吨级以上的开普敦船,金属矿石吞吐量达到3590.5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1569.9万吨,同比增长52.2%。
长江中上游中转货物吞吐量增长同样惊人。据介绍,沿江港口吞吐量20%以上为长江中上游中转,中上游地区大型企业所需的70%的进口铁矿石、30%的集装箱由我省沿江港口中转。上半年南京港、镇江港、泰州港金属矿石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28.2%、49.5%、70.2%,南京、镇江等港口在长江中转运输体系中地位进一步强化。
上半年,上游的泰州、常州、江阴和镇江港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22.2%、16.8%、14.7%和11.2%,而下游的南通港同比仅增长8.3%。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黎峰认为,上游港口生产形势整体好于下游港口,主要是深水航道贯通优化了上游港口通航条件,同时也能看出地方发展的势头。通过实施资源统筹调配和业务协同,上半年省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营业收入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集装箱和外贸吞吐量增速高于全省沿江沿海和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增速,其中常州录安洲、镇江港增幅超过30%,泰州高港更是达到了74.1%。
江苏省港口集团董事长王永安介绍,推进沿江沿海港口整合提升了港口资源利用效率,“一体化”的红利正在逐步显现,宁镇扬港口群之间的业务协作和资源调配更加顺畅;苏州港口群整合、融合双推进,规模、效益双提升。抱团发展、体系竞争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江苏远洋上半年货运量同比增加24.3%,净利润在去年同期亏损2000万的局面下,上半年实现盈利2700万。“这是整合带来的效应!”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毛雪强说,江苏远洋“港航货”一体化协调发展,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高端航运服务三大板块越做越大,同时实现从单纯的生产经营向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经营双轮驱动转变,以及从单一从事期租经营的船东向具有完全市场经营能力的综合航运服务商转变。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集装箱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上半年苏州港集团吞吐量完成7998万吨,为年度计划的53%,占省港集团上半年吞吐量的38%。苏州港董事长吴红表示,一体化放大了规模优势、资源优势,比如在集装箱一体化上,围绕省港口集团长江集装箱事业部发展,产生了飞跃。王永安说,长江集装箱事业部全面统筹优化沿江港口集装箱功能布局、航线开辟、市场开拓、价格协同,握指成拳,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集团军作战,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经营效益有效提升。
当前,世界港口正朝着以物流型、智慧型和资源配置型等为特征的第四代港口升级,但我省绝大部分港口仍处在以货物装卸、仓储、转运等传统服务为主的第二代港口向第三代港口发展的攀升期,增值服务、全程物流、自由贸易、航运服务等功能基本处于空白。
据介绍,按全省港口一体化布局,需要完善集团集装箱、大宗散货、液体化工等运输系统,推进新兴邮轮、汽车滚装等业务发展,助推连云港、南京、苏州、南通为核心的枢纽体系建设,建成一批港口适应度优、运输结构合理、枢纽功能突出、集疏运体系完善的港口群。
据介绍,按规划,南京港口群将立足提升南京首位度,统筹宁镇扬常泰港口资源,着力打造江海转运枢纽,尽快建成南京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苏州港口群将立足打造长江出海口和集装箱干线港,统筹苏南地区港口资源,尽快建成内贸枢纽、近洋直达中心和远洋中转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