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报道了池州市多部门叫停共享电动车一事,引发广泛关注。说到池州的公共出行,不得不提到当地的公共自行车项目。2009年9月,池州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在安徽省内“首吃螃蟹”实施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然而,历经8年风雨之后,池州的公共自行车项目最终还是走向没落。据了解,池州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已拟将退出市场。
据了解,池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2009年至2014年间,是由一家武汉背景的自行车公司具体运营,当时实行的是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政企共建”模式,政府按运营成本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市民办卡时只须凭当地居民身份证即可免费办理,一次借车后可免费骑行四小时,四小时后如需继续使用,只需重新到站点办一次借车手续即可,公共自行车全城联网,可实现异地借还,一卡通行。
据池州市城管执法局此前派驻运营公司负责监管的工作人员介绍,第一阶段,池州市建设了67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共投入自行车2300余辆。作为安徽省内首个吃螃蟹的,“池州模式”曾引起业界广泛关注,甚至有周边城市前来考察或取经。2016年4月后,该市又增设了23个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站点,最高峰时,该市主城区共有83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车辆近3000辆。
“2010年,我就是冲着办卡方便且免费的特点办了卡,当时除下雨天不骑外,平时只要时间不是太赶,我经常会骑车上下班。感觉很不错,既锻炼了身体又比公交车方便。”10月31日下午,在池州某部门上班的张先生称,当年,他身边的很多人办了卡,有时甚至周末相约着骑车郊游。“但后来开始收押金了,且2小时后就收费,让我们兴头减了不少,所以后来要求换卡时干脆没再办卡了。”
交押金换卡、减短免费骑行时间,只是让部分市民对公共自行车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池州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诸多弊端也逐渐显现。谈及不愿再骑公共自行车的原因时,除了收押金等因素外,不少市民表示,“后来借还车不是太方便,站点位置太固定,且有一段时间甚至出现周末部分站点无法借还车的现象,而且车况也越来越不好,有些车辆生锈甚至损坏……”
2016年以来,池州市民能感受到的一个明显变化是,池州街头骑公共自行车的越来越少了,今年以来更是难得一见。10月31日上午,笔者在池州主城区长江南路二中附近一处自行车智能化站点前探访时,等了二十来分钟也未见一个人前来借车。自动桩点前停满了几十辆自行车,就那样静静地停在路边。
“感觉现在骑这车的人好少,估计以后也搞不下去了。”经过现场的一位市民表示。笔者随后又来到池州市委党校前的一个站点,发现该站点早已空空如也,以前存在的停车桩也已拆除。“以前最高峰时每天能出租一两千车次,现在每天只有百把次。”昨天下午,池州市城管执法局此前派驻运营公司的相关人员称,总部位于杭州的公司接手以来,虽然每年依然有政府补贴,但由于广告开发依然没有起色,且人员成本上升厉害,公司效益一直不好,“这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公司效益不行,公司在人工站点的管理方面开始松懈,经常会出现无人值守,导致市民更加冷落自行车。”
10月31日上午,来到池州市长江南路上的公共自行车运行公司。相关人员表示,现在街头还有23个智能化站点尚在运营,其他人工站点2016年底就已经停止运营了。“政府已决定公共自行车不搞了,我们现在也处于观望状态。目前政府方面的律师正和运营公司的律师就清算等事项进行接触。”随后从池州市城管执法局证实,“政府层面确实在考虑停掉公共自行车项目,目前正委托相关律师与自行车公司协商相关善后事宜。
据了解,早在2016年底,该市街头60来个人工站点已全部停止运营,只留下23个智能化站点。“目前车辆只有546辆,办的卡只有2000多张。而且2015年以后政府又出面调整了办卡政策,现在都没有收押金了。”池州市城管局此前派驻运营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些智能化站点大多设在平天湖、清溪河等景区沿线,“所以市民参与度确实不高。”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自行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今年6月份,池州市政府曾经提出,“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便民自行车项目虽经多方努力,车辆使用率仍然低下,运营难以为继,社会效益不能发挥,不宜继续运营。”项目被人冷落,近来刚露面的共享电动单车又被叫停,更多的池州市民则希望,政府是否考虑引进共享自行车呢?对此,目前,已有多家共享单车公司与池州方面接触。“但考虑到外地共享单车问题多多,市政府层面也比较谨慎,会先做好具体的规划实施方案,然后再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