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类住宅(以下简称商住房)限购三个月有余,目前市场已全面陷入冰冻期。据了解,有些此前销售商住房的开发商已经暂停销售公寓。同时,对于此前分割成小户型销售的办公物业,有些开发商选择暂停或者推迟入市。值得关注的是,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由于严厉的管控政策,今年6月份,北京商住房项目成交均价为30907 元/平方米,与4月份45906 元/平方米的成交均价相比,每平方米下跌超过1.5万元。二季度开始,该类物业价格迅速回落,市场交易几乎为零,北京商住房“量价”均出现断崖式下跌。
今年上半年,商住市场温度骤降。在“3·26”新政后取得预售证的12个非住宅项目中,10个项目至今零成交。新政出台后两个月,全市商办类项目成交环比跌幅近60%。显然,这意味着逾八成新入市的商住项目零成交,市场进入冰冻期。3月26 日,北京商业办公类项目实施了严厉的管控政策,成为国内第一个管控商住房的政策,尤其是涉及限购、限贷、限售等细分政策内容。此后,中介机构第一时间下架了该类二手房的买卖信息,一时间,商住房市场可谓进入停滞状态。
据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该政策实施后,二季度,北京商住房市场积极消化此类政策,成交量仅为1 万平方米,明显低于第一季度的水平,甚至这种过去曾一度成为北京新房市场交易主力的商住房,其成交量要比全国其他一、二线城市疲软。
而新政实施两个多月后,6 月份,北京商住房项目成交量继续下滑,成交面积为0.01 万平方米,环比减少94%,同比减少100%;成交套数为2 套,环比减少95%,同比减少100%,市场交易几乎为零成交,相比2016 年月均34 万平方米的交易规模,当前此类市场已基本上处于“绝迹”状态。由于价格下跌,有一些投资客正试图切入这个市场。北京通州某商住房市场出现了个别“改底单”的交易,即从业主手里买公寓或办公产品,然后再到开发商处更名。
事实上,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研究及顾问部董事熊志坤表示表示,“商改住”或者称之为“类住宅”项目,溯其发展源头,最初是开发商为了规避风险,将搁置了数年的烂尾楼重新包装,变成“商务公寓”或者“酒店式公寓”销售,尝到了迅速回款的甜头。随后,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把以商业、酒店、办公为名立项的项目,通过分割产权,改变商业立项的使用属性,设计开发建设成“类住宅”对外销售,并在用电、用水方面打起了擦边球吸引购房者。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住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自2011年限购政策实施以来,商住房在北京一手房市场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由于商住房不限购和总价低等优点,吸引了大量无购房资格或者资金实力有限的外来人口购买。彼时,通州某商住项目开盘,山西人一买就是一整层。大批炒房客和无购房资格的外地人涌入这一市场,一时间,押宝该类项目的开发商甚至一跃成为北京新房年度销售额排行榜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