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市是河北省资源大市,“挖煤采石”曾是这里的支柱产业,过去依托资源优势,企业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但长期过度开发却使周边环境不断恶化。沙河市白塔镇张下曹村村民张保国以前是一名矿老板,在村边的红石沟经营着一座煤矿。张保国称,前些年的沙河经常是一辆辆运煤、拉铁矿(铁矿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的大卡车排着队驶过坑洼不平的道路,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烟雾。“生活在这里的群众以前是被粉尘包围着,脸洗得再干净,出趟门就是一脸黑。现在好了,不仅粉尘没有了,衣服穿几天也是干净的。”张保国说。
经过20年的开发,沙河的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矿产经济的发展显露出后劲不足的迹象。随着近些年“绿色发展”在我国成为“热词”,政府对企业环保要求越来越严。采煤挖矿给沙河山场留下的一道道“伤疤”,也深深触动了张保国。2009年,张保国主动申请关闭了经营15年的煤矿,成为沙河市主动关矿的第一家民营企业。这些年张保国先后流转了周边9个村,绿化了2.1万亩荒山荒坡,在村边的红石沟建起了休闲农业生态园。“说实话,那些年挖煤确实赚钱,但矿产总有挖空的一天,对环境也造成破坏,我们不能只吃"资源饭"。”张保国说。张保国也坦言,搞农业投资大、周期长,这是之前不曾想到的,但只要一想到山绿了、水清了,周围百姓认可,都说做了件好事,确实是越干越有劲。经过多次考察,张保国坚信搞生态产业才是未来发展出路。今天,再看红石沟,光秃秃的矿山已被绿树覆盖,绿化率达95%以上,松柏、核桃树遍布山腰;山脚下,樱桃、蓝莓等苗木成行成排,2万多亩山场全部实现自动灌溉。张保国的收获季要来了,据他预测,3年后红石沟营业额能突破5000万元。目前,红石沟生产的一些中高档果品错季上市,卖到了北京、天津等地,销量很好。
近年来,沙河矿企纷纷瞄准绿色经济谋求转型,旅游、生态种植养殖成为不少矿老板的新选择。沙河市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山区开发,出台了推进山区建设和生态保护的优惠政策,相关部门优先予以立项,农业、水利等部门资金捆绑支持。沙河的山区开发也由最初的粗放发展向着集约化发展转变,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赢”的山区综合开发之路。在距离红石沟20公里的南高村,利多生态经济示范区同样引来了不少参观者。原来从事铁矿生意的乔立森称,这里有30座日光温室大棚、1200亩园林苗圃基地,还有500亩核桃园、100亩采摘园。沙河市委书记曲斌说,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沙河将继续引导矿产企业摆脱资源依赖,参与开发山区资源,让山区绿起来、农民富起来。近年来沙河先后有20多名矿老板转型山场开发,现在沙河千亩以上的农业生态经济园区有50家,开发面积达到24万余亩,累计完成投资13.6亿元,实现经济年产值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