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获悉,由该院负责的“青海草地早熟禾(草地早熟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冷地早熟禾原种良种扩繁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日前已通过青海省科技厅的成果评价,该项目解决了高寒地区人工草地建设和天然草地恢复治理草种短缺的瓶颈问题。
据了解,青海草地早熟禾是目前黑土滩植被恢复与重建的最适宜草种,被誉为黑土滩治理技术的重大突破。青海冷地早熟禾在20世纪80年代被确定为三江源区的高寒草地的当家栽培品种。由于这两个草种的生产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现有种子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三江源区黑土滩治理工程的需要。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的副院长马玉寿介绍,项目组开展了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成熟的规模化良种生产技术和模式。改进了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收获和加工机械,确定了青海草地早熟禾的最佳收获期,解决了种子收获和加工的难题。同时,制定了青海草地早熟禾在青海高寒牧区的种植区划,提出了适宜种植范围。
据了解,青海草地早熟禾新品种已在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的黑土滩治理项目中推广种植35万亩,治理后的黑土滩退化草地植物盖度达到了80%以上,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提高20%,使次生裸地变成了亩产牧草500公斤的优良牧场。
此外,青海省已将该草种列入“三江源二期”生态工程、“祁连山水源涵养”等重大生态工程的首选草种。
“目前,已建植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良种生产基地6500亩,生产原种31.86万公斤,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应用前景广阔。”马玉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