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市发布了《关于推进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首钢老工业区和周边地区建设发展的实施计划》两个政策文件,标志着首钢老工业区调整转型的重点政策难题基本破解,首钢老工业区将进入改造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实质性阶段。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首批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首钢老厂区在改造中积极探索资金筹措、土地治理与开发、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将为全面深入推进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提供示范。
为改善北京环境质量,2005年首钢将钢铁产业的冶炼部分迁往河北曹妃甸等地,拉开了首钢搬迁和首都西部地区功能调整优化的大幕。然而,从2011年1月正式宣布停产,首钢北京石景山厂区已经闲置了近4年。北京市发改委产业处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制约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建设发展主要有两大因素:一个是政策,另一个是体制机制。
首先,首钢的土地为工业用地,改造后需要变更为服务业用地。按照一般土地(土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供应政策,土地变性需走一级开发程序,经过土地整理、收储、上市等环节,办理各项手续,周期较长;同时,由于首钢实施的搬迁调整,面临停产、工业设备设施拆除、居民拆迁、人员分流安置、污染土壤综合治理等复杂工作,涉及大量沉没成本,一级开发成本核定存在困难。
首钢老工业区面积达9平方公里,是六环以内难得的大面积成片开发的区域,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如果土地上市通过招拍挂形式出让,成本抬高将影响后续的企业招商选资和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并不是想简单地卖地,而是要盘活存量资源,发挥土地效益,实现产业升级。”首钢总经理助理赵天旸表示。
据初步匡算,首钢老工业区的开发建设资金约2000亿元,单纯依靠首钢一家企业,难以实现科学、有效开发,这也是制约首钢老工业区改造的重要因素,亟须在投融资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