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投入稳中有升 科技产出成果显著

2009-07-08 11:37阅读:115

作者 : 千讯   来源 / 江苏省统计局

字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和深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下,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科技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8年,全省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4792家,比上年增加724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7.3%,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总量显著扩大,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更大的支柱作用。为反映全面反映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实力和潜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下面对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科技投入稳中有升
 
  (一)不断优化的科技队伍是企业科技活动的根本
 
  2008年末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延续了近年来科技人员不断增加的趋势,全年科技活动人员达29.36万人,比上年增长13.54%,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5%,基本与上年持平。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共17.73万人,占60.4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研究与发展(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部分,企业从事R&D活动的科技人员是企业科技的骨干力量。200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从事R&D活动的科技人员14.87万人,同比增长16.49%R&D人员占科技人员的50.65%,首次出现半数以上的科技人员从事R&D活动的情况。这一强度指标充分说明了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得到优化。
 
1: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2006-2008年科技人力变动状况
                                                      单位:万人
   
从业人员
科技活动人员
R&D人员
2006
403.40
20.50
10.25
2007
448.73
25.86
12.76
2008
537.02
29.36
14.86
年平均增速
15.46%
19.86%
20.48%
 
  (二)稳步追加的科技经费为企业创新提供了重要保障
 
  200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筹集科技活动经费76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增幅平稳。其中:企业自筹资金684.84亿元,增长19.9%,占筹资总额的88.94%,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企业在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明显突出;金融机构贷款56.61亿元,比上年降低15.87%,占总额的7.35%,同比降低2.82个百分点;政府资金18.51亿元,增长40.33%,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这些都体现出政府对企业科技互动扶持政策和企业依靠科技求发展的思路上了新台阶。
 
1:按来源分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筹集对比
 
 
  2008年度内,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达755.66亿元,较上年增长16.98%,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9%,基本维持上年的水平。R&D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新产品开发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充足的科技经费投入,保证了企业R&D活动和新产品开发的顺利进行。200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支出及新产品开发支出均大幅上涨,体现出更趋合理的科技经费支出结构。200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达409.02亿元,比2007年增加87.17亿元,增幅为27.08%,占科技经费内部支出的54.13%,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505亿元,同比增长21.4%,占内部支出的66.83%,提高2.4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向技术创新活动高度集聚。
 
  二、科技产出成果显著
 
  (一)新产品产销两旺,外向度逆境反升
 
  200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在不景气的国际环境下,全力开展新产品开发活动,取得了丰厚的回报。2008年,全省平均每个企业投入新产品开发的经费1053.84万元,比上年增加30万元。共开展新产品项目14473项,比上年增加1640项,其中,立项经费在10万元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项目8020项,比上年增加1024项。2008年,实现新产品产值6603.87亿元,增长27.98%;新产品销售收入6589.35亿元,增长31.91%。其中:出口销售收入2799.61亿元,比上年增长72.1%,占销售收入的份额提高了10.5个百分点,成为200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一大亮点。
 
220062008年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销情况
 
 
  图中显示的新产品产销值率的情况表明:近年来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销正稳步增长,呈现出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工业发展的良好势头。2008年,虽然工业生产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但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新产品产销仍然在2007年的基础上保持了上扬的态势。
 
  (二)企业加大项目攻关力度,科技项目规模和水平跃上新台阶
 
  200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开展科技项目20889项,比上年增加596项,其中R&D项目占55.68%,高于上年8.7个百分点;R&D项目经费支出377.24亿元,同比增长26.93%。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立项经费在10万元以上的项目11866项,比上年增加2381项,项目经费内部支出581.14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项目经费支出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有31项,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江苏沙钢集团、兴澄特种钢、永钢集团、林洋电子、泰金宝光电等企业,体现出国家对钢铁、能源等行业重点扶持政策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这些重大项目大多是企业自主研发,有部分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
 
  (三)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增强,财税优惠政策惠及面广
 
  专利是企业科技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个部分,从侧面反映了地区的科技水平和对新技术的消化能力。2008年度,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申请专利13281项,比上年增长50%,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923项,增长46.7%。年末拥有发明专利6471项,比上年增加370项。申请专利的意识在大中型工业企业逐年得到增强。2008年,省委、省政府继续大力促进企业开展科技活动,在财税政策方面向高新技术行业等企业更多地倾斜。2008年,江苏出台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并认定了一批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这部分企业当年就享受到政府给予的减免税。 200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共享受各级政府对技术开发的减免税9.44亿元,是2007年的2倍多。优惠的刺激性政策更加激发了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激情。
 
  (四)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实现了更大了经济效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活动的直接作用表现为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通过科技活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工艺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拉动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200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在科技投入的推动下,经济效益再创新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2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06%,平均每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4亿元,比上年增加0.7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597.62亿元,同比增长21.9%。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433.35亿元,比上年增长30.0%
 
  三、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占比减少
 
  2008年,全省4792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2508家企业开展了科技活动,占总数的52.34%;其中有1868家企业有R&D活动,占总数的38.98%。与2007年相比,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占比降低2.66个百分点,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降低1个百分点。仍然有近半数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为空白,这些企业在发展中未能走出忽视科技活动的误区。从登记注册形式看,股份有限公司普遍持有科技发展的理念,开展科技活动面最广:全省大中型股份有限公司中,87%有科技活动;其次是国有独资企业,近70%有科技活动。值得思考的是,无科技活动的企业所占比例较高的主要有:私营独资、外商投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这一现象说明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还没完全走出以劳动密集型和装配型为主的被动局面。在扩张企业规模的同时,不能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只有掌握了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才能在发展中把握主动权。
 
  (二)企业科技经费投入远远不足
 
  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经费投入总量逐年递增,但对比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等指标的增幅,不难发现企业仍然吝于科技经费的投入。200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绝对数有所增加,同比增长16.97%,但是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9%,比2007年的2.1%有所回落。与此同时,200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产值同比增长23.06%;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1.9%30.0%。对比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仍然只拿出效益的微小部分投入科技活动中,大多数企业仍然没有真正理解秉持科技发展的理念。追求眼前的、短期的效益,往往使企业忽略了科技活动,从长远利益上来说,对企业是有害无益的。
 
  (三)研究与发展投入强度亟需加强
 
  研究与发展(R&D)投入强度(即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国际通用的科技强度指标,用于衡量国家地区的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额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投入强度仍然偏低。2007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年销售收入的1.02%,而2008年,这一强度指标为1.03%,基本在原地踏步。了解一下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早在2000年,美国和日本的R&D经费投入就分别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68%2.87%,我们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省政府在《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12年,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达到1.5%以上,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政府、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
 
  2009年,全省工业经济正经受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调整和振兴的重大机遇。如何坚定信心、创新克难,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是大中型工业企业也是所有企业的一道必答题,而“科技创新”正是这道题的关键答题点之一。政府有效运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行政推动等手段积极推进,企业继续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大投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目标指日可待。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