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08年二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辽宁企业信心、景气两大指数持续下滑,企业运行质量明显下降,生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但随着国家一系列刺激经济方案的陆续实施,以及辽宁保增长、扩内需等具体措施的出台,特别是保企业就是保增长力度的加大,今年一季度,全省企业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企业景气指数下降明显趋缓,企业家信心指数重回景气区间,对近期辽宁经济走势信心增强,为实现保增长和两个“不低于”的目标进一步释放积极信号。
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根据企业景气调查资料,对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如何保企业、保增长进行分析,供领导及有关部门参考。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仍处在衰退之中,外需急剧萎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但随着国家及辽宁刺激经济政策措施陆续实施,企业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一季度景气监测数据显示,辽宁企业回暖迹象初露端倪,前期宏观调控措施成效正渐次显现。在巩固回稳的基础上保持辽宁经济的持续回升,最根本就是要全力保企业,而激发企业活力是实现保增长目标关键所在。
一、全球金融危机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挑战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化和扩散,辽宁微观经济从2008年第2季度开始,增长出现下滑迹象,到了3季度非常明显,4季度更加突出,企业困难不断增多,经营压力不断增大。
从企业景气走势情况看,2008年二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持续走低,由145.6下降到104.9,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创下10年来新低。其中: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住宿餐饮业等主要行业景气指数均已降至景气临界点以下,处于不景气状态。
从企业家信心情况看,2008年二季度到2008年四季度,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四季度首次跌入不景气区间,为10年来信心指数最低。其中:工业、交通运输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信息软件业等五大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开始同时走低。
从微观看,企业运行质量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企业生产、产品订单、劳动力需求、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景气指数持续下滑(见下表):
主要景气指标走势情况
|
2008年 |
2009年
一季度 |
下降幅度
(环比) |
二季度 |
三季度 |
下降幅度
(环比) |
四季度 |
下降幅度
(环比) |
生产总量 |
131.3 |
123.0 |
8.3 |
82.1 |
40.9 |
76.4 |
5.7 |
企业订单 |
126.9 |
113.3 |
13.6 |
79.4 |
33.9 |
76.3 |
3.1 |
劳动力需求 |
114.8 |
113.1 |
1.7 |
83.7 |
29.4 |
78.3 |
5.4 |
盈亏变化 |
120.3 |
102.2 |
18.1 |
85.6 |
16.6 |
82.5 |
3.1 |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企业主要指标景气指数持续下降,四季度急转直下,下降幅度均超过两位数,其中生产总量景气指数下降幅度达40.9点,创降幅之最。
从与宏观经济走势对比看,随着企业景气指数下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逐步放慢(见下表):
企业景气指数与宏观经济指标增幅对比情况
|
2008年 |
2009年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四季度 |
企业景气 |
145.6 |
133.8 |
110.8 |
104.9 |
GDP |
14.2% |
13.8% |
13.1% |
9.6% |
工业增加值 |
20.4% |
19.0% |
17.5% |
11.2% |
从上表看,从2008年三季度开始,全省企业景气指数、地区GDP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呈同步回落态势,分别由上年二季度的145.6、14.2%和20.4%下滑到今年一季度的104.9、9.6%和11.2%。从GDP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与企业景气一致走势看出,微观企业运行的景气下滑,是导致全省经济增速减缓的直接原因。
二、先行指数发生积极变化 景气指数传递回暖信号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使宏观经济环境不断改善,调查表明:企业家信心指数由2008年四季度的97.6上升到2009年一季度的102.3,重返景气区间;企业景气指数虽然继续下降,但降幅大幅收窄,环比下降幅度由2008年四季度的23.0点收缩到今年一季度的5.9点,部分行业景气指数开始回升,企业生产回暖趋势显现。
1.企业家信心指数重回景气区间。信心重于黄金,只有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了,经济回暖才能成为现实。调查显示: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2.3,重新回到景气区间,环比上升4.7点。分行业看,工业、交通运输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信息软件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开始回升,指数分别为96.6、117.9、129.0、87.1和148.6,环比分别上升7.6、13.1、2.9、11.7和6.8点。此外,上市公司企业对宏观经济环境最为乐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2.3,环比上升12.1。
2.工业等行业下滑趋势明显放缓。今年一季度,从企业监测的八大行业情况看,虽然与同期相比,企业景气指数仍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大幅收窄,特别是工业和房地产业环比(与上期比)下降幅度分别由2008年四季度的28.6和19.3点收缩到今年一季度的1.8和4.0点。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和计算机软件业开始回升,景气指数分别为115.0和155.7,环比分别上升14.8和19.2点。
从工业看,今年一季度,辽宁工业企业中认为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占22.4%,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与2008年四季度比三季度下降18.4个百分点相比,下降幅度缩小16.2个百分点。工业景气指数为99.4,环比下降1.7点,与2008年四季度比三季度下降28.7点相比,下滑趋势明显放缓。从主要景气指标看,工业企业产品订货、产品销售价格、产成品库存和工业企业用工景气指数分别为75.0、76.1、104.6和79.9,环比分别上升1.0、7.1、11.0和2.4点,其中产成品库存景气指数重新回到景气区间,表明产品积压状况有明显改善。从工业增加值增速看,由2月的10.6%上升到3月的11.2%,而辽宁同期增速也由上年同期全国第15位上升到第10位,4月的增速持续回升到11.5%。此外,一季度,辽宁工业企业设备利用率为75.6%,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这是辽宁工业企业设备利用率在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后已开始出现回升,向好趋势已初步显现。
三、企业预期进一步向好,但实现保增长仍有难度
1.企业预期宏观经济环境将不断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将不断提高。企业家预计企业景气继续回升,为实现保增长和两个“不低于”的目标进一步释放积极信号。从企业家对近期宏观经济环境走势的判断情况看,上半年企业生产经营景气度将继续上升,对宏观经济环境走势信心不断增强。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预计达到109左右,比一季度将提高7点,其中,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业和计算机软件业六大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将回升到景气区间。从企业家对生产经营情况判断看,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预计达到114左右,比一季度将提高9点,八大行业景气指数将全部回升到景气区间。企业家对企业生产前景充满信心足以表明:国家刺激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初见成效,省委、省政府工作措施得力,企业积极应对有了回报。
2.实现保增长仍有难度。一是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企业生产继续下滑、企业订单减少、企业用工需求下降。调查显示,一季度,企业生产、产品订单和用工需求景气指数分别为76.4、76.3和78.3,环比分别下降5.7、3.1和5.4点。从出口情况看,工业企业出口继续下降,国外订货景气指数为75.7,环比下降4.4点,全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2.3%。从投资情况看,需求的不足及产能过剩问题将继续强化,从而加大企业困难及恶化企业的投资预期,一季度,辽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93.3,环比下降3.3点。二是中小企业资金环境恶化。目前,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加剧、融资难的问题没有明显改善,企业资金严重不足仍然是困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调查显示:一季度,全省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和融资景气指数分别为62.4和66.8,均处于严重不景气状态,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7.6和5.6点。
四、保企业是重点,激发活力是关键
企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企业不活,经济不振。1998年保增长的难度之所以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企业活力不够。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相对于宏观政策的调控,微观措施对中国经济更加重要,不要把全部希望都放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在微观上帮助企业改变生存环境,这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企业就是保增长,就是抓住了矛盾的实质,问题的关键。
1.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一是保企业生存。以工业为例,辽宁工业增加值占地区总值近一半,在抵御经济危机中,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主要靠工业企业的强力支撑。要保增长发挥大企业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加大对大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优势企业锦上添花,为困难企业雪中送炭,解决企业生存问题。同时,帮助企业与国家重点产业规划衔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扩大企业发展空间。二是保企业发展。保企业发展,突出的重点是要保证企业产品销售和订单。把销售抓好了,产品卖出去了,企业才能更好生存下去。景气监测表明:振兴以来的2004年―2008年5年间,工业销售景气度最高年份是2007年,工业产品销售景气指数年均为135.0,而同期全省GDP增幅达14.5%,同为此期间最高增幅,充分说明工业销售对全省经济增长具有较强拉动作用。因此鼓励企业走出去,了解市场,抓住机遇,在全国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措施中,努力抢占市场份额,在很抓销售的同时完善专业的销售队伍和健全全国的营销网络;还要加大企业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降低或取消相关税费,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
2.保企业就是保就业。我国属于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更适合中国国情,更能缓解当前日益加重的就业压力问题。从辽宁情况看,解决就业问题关键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资产相对分散,工资成本也低于大企业,相同的投入中小企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方面是大企业难以匹敌的,可以吸纳更多的人就业。景气监测显示:振兴以来的2004年―2008年5年间,全省企业用工景气指数总体保持在景气区间,并呈稳定上升态势。其中2007年企业用工景气指数达111.7,为5年间最高值,当年城镇就业人数达1027万人,增长幅度为3.2%,是振兴以来增幅最高的年份,表明企业用工情况对保就业发挥着重大作用。另据有关方面计算,我国目前全民所有制大、中、小型企业的资金就业率之比是0.48:0.66:1,以相同的资金投入,创办中小型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是大型企业的4倍左右,小型企业是大型企业的2倍多。辽宁从2008年8月到今年4月先后出台了《关于中小企业稳定发展的意见》、《辽宁省中小企业条例》和《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文件,降低中小企业门槛,为促增长、保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3.保企业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经营环境。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出台措施,对中小企业融资作出更多制度性安排。对目前有订单、有市场、有利润,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要想方设法利用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帮助企业融资。包括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构建中小企业银行、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动用财力为中小企业提供贴息、低息或无息贷款等办法,对已有的措施加以认真落实,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解决融资瓶颈,减免中小企业税费,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激发企业内在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的活力来源其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这次经济危机受冲击最大的就是没有自主研发能力、没有营销体系的企业。最近,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双百工程”,从国外引进100个研发团队,从国外并购100个科技型企业,是很有针对性的战略决策,对提升辽宁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辽宁优势企业在危机中脱颖而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实现保增长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企业要化“危”为“机”,修炼内功,立足长远。一方面企业通过自身能力推进技术改造,调整优化组织结构等措施来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创新型企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国现有体制对生产要素的动员和组织优势,综合运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务等多元化的方式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技术领先企业和优势企业兼并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危机中找商机,做强做大辽宁优势产业,争取在危机过后造就一批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叫的响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增强企业抵御各种风险能力,确保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