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蔓延,对全国经济影响的辐射面也逐步加大,继而对整体就业形势产生压力,新增就业难度加大,劳动者失业风险增加。在此大环境下,陕西省就业工作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陕西省就业基本稳定,但压力依然很大
据统计,一季度末,陕西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341.9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48万人,比上年一季度末增加1.37万人;其中在岗职工330.0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4万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显示,去年1至12月,全省新增就业呈增长趋势,而今年前两个月,全省新增就业3.70万人,新增就业人数2月份和1月份均为1.85万人;2月底新增就业人数3.70万人仅占去年同期的55%,说明稳定和扩大就业仍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但3月份,随着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好转,累计新增就业人数达到7.18万人,净增了3.48万人,当月新增就业人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现回升态势。
又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调查,2009年,陕西省应届高校毕业生达24.68万人,加上历年沉淀,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达30万人左右;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农民工超过30万人,农村新增劳动力约20万人需要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国企改革新增的失业人员预计超过25万人,总数超过100万人。全省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30万个,就业缺口在70万人左右,就业的总量规模压力大,矛盾突出。
二、企业用工波动较小
1、大部分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企业用工情况良好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受到的影响较小。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利君制药有限公司以及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今年新增订单和生产量较往年都有所下降,但都能保证一季度的开工量,这部分企业大都承担了国家重点项目,且生产经营基础较好,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时有相对较好的能力和条件自救。西飞公司目前承担的大型运输机总装集成项目、新舟700飞机研制项目、天津滨海新区机翼总装项目,都基本保证了总体的用工需求。这些大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受到的影响较少,总体波动较小。
2、产品出口企业生产任务不饱满,部分就业人员处于隐性失业状态
出口产品企业因主要依靠国外市场需求拉动,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开工不足,业务量和企业效益下滑,企业受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目前虽尚未大面积裁员,但员工上岗率减少。如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受市场冲击,传统显像管销量逐步下滑,再加上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对彩虹电子的生产经营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陕西华润印染有限公司主营加工的印染产品,均直接或间接出口,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产品订单继续减少,毛利率不断降低,生产线处于半开半停状态,员工也处于隐性失业状态。
3、一些中小企业、私营企业运营艰难
由于原材料短缺,资金链断裂,产品价格暴跌,贷款拖欠增加,部分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亏损增加,运营艰难,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的也是亏损维持运行(如安康缫丝企业),对就业影响较大。
4、许多企业对生产经营前景存在一定的顾虑,用工计划不同程度减少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速回落,需求减少,企业订单和回款率下降,许多企业对今年的用工采取比原计划相对减少的政策,并不急于招新人,即使有岗位空缺,首先考虑的也是通过内部岗位调整来解决,急需的是一些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和少量知识型现代高级技能人才。
三、陕西省农民工就业呈现新特点
1、陕西省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技术型劳动力缺乏
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陕西省农业人口278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574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728万人左右。在农业富余劳动力中,从性别构成看,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占56.1%,女性占43.9%;从年龄结构看,农村适龄劳动力以中青年为主,16-25岁占48.9%,26—45岁占40.6%,46-60岁占10.5%;从文化构成看,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的占绝大多数,约占86%,中专、技校毕业及高中文化占12%,大专以上文化仅占2%;从技能构成看,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技术型劳动力缺乏,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比例较低。
2、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展有序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省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为560万人,截止3月底,已有431.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完成全年任务的77.1%。其中跨省外就业农民工人数为254.5万人,在省内转移就业177万人,已完成全年转移就业任务的77%。春节前,全省外出返乡农工77.4万人(不含正常回家过年人员),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3.9%,春节以后,绝大多数农民工重新返城,有85%的农民工已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就业,还有约1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
3、本地就业农民工人数增多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金融危机,让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利润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门槛较低的服务类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态度更加谨慎。部分沿海城市的中小企业延迟开工或倒闭,这些都加大了农民工外出找工作的难度。从陕西省的几场大型招聘会和就业市场的调研了解到,许多农民工都亲身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农民工原来所在企业倒闭或放假,这部分农民工在外出就业前景还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不愿盲目外出寻找工作,在短时期内,本地就业也就成为他们的首选。
4、农民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意识增强
金融危机在一定时期内对农民工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同时也增强了每个人的危机意识,他们也意识到仅靠简单的体力劳动不足以保障稳定持久的工作,只有多充电、多学习,掌握技术才会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四、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1、陕西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较低
从省教育厅了解到,今年陕西省高校共有毕业生24.68万人,其中本科生11.3万人,高职高专生11.2万人,研究生2.2万人。截止2009年4月1日,陕西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平均签约率为36.49%,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65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签约率30.34%,同比减少了9.21个百分点;高职高专生签约率为41.45%,增加了1.91个百分点;研究生签约率为42.81%,减少了10.15个百分点。从数据统计分析来看,陕西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呈现出“重点院校好,一般院校差;专业性强的学校好,综合性的学校差;高职院校好,一般本科院校差;省属高职院校好,市属高职院校差;工科强,理科弱,文科差”的特点。据教育厅预计,毕业前夕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会实现就业,但受国内外环境影响,今年仍是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为困难的一年。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大多数毕业生认为金融危机对就业有很大影响
根据腾讯大秦网在线问卷调查,截至一季度末,共有19318名网友参与此次调查,从学历构成上看,本科生占到很大一部分,达到49.93%,专科生占到39.18%,研究生占比8.56%,另外还有2.33%的其他学历人群。从性别上看,男性(64.05%)多于女性(35.95%)。其中,逾四分之三的西安高校毕业生认为金融危机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另外有16.59%的人认为金融危机对他们找工作影响不大,仅有7.59%的人认为金融危机对他们找工作没有影响。调查结果还显示,“需求职就业的人数太多”是毕业生普遍认为就业困难的第一大因素(占到37.20%),同时,“缺乏求职技巧与经验”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缩减”也是影响就业不可忽视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认为工作难找是因为就业期望太高的只占到0.24%。40.83%的求职者期望的第一份工作的薪资是1000-1500左右,薪资期望在1500-2000之间的人也只占到25.78%,期望薪资在2000-3000元之间的人已经大为减少,仅有14.41%,只有不到10%(9.45%)的人期望工资在3000元以上,甚至还有1.6%的求职者会选择“不要钱,能锻炼就行”。
从调查结果分析,陕西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呈现四个特点:
(1)毕业生就业市场岗位需求矛盾依然突出
陕西省高校数量多,专业范围广,是人才输出大省,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主要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随着扩招数量的增多,高校毕业生也在逐年增加。而全国新增就业岗位有限,加之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寒冬尚未消退,为节省企业用工成本,沿海城市部分企业延缓了招聘计划。岗位需求量与求职人数存在较大差距。
(2)“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成为应届毕业生的一道“新门槛”
为节省人力培训成本,缩短人才培训周期,选择成熟、有一定技能经验的求职者必然成为有招聘意愿企业的第一选择。从陕西省2月23日举行的“陕西省春季人才招聘会”上了解到,几乎90%以上的企业都打出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用工招聘条件,这无疑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加大了他们找工作的难度。因此,“缺乏求职技巧与经验”也就成为继“需求职就业的人数太多”之后就业困难的又一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大学生找工作的心理期望和就职标准也随之作相应的调整。
(3)金融危机改变了毕业生的择业取向,大多数毕业生不愿选择私企
在求职取向上(复选项),累计有30598票,选择事业单位、外企或上市公司和政府部门的人数相对较均衡,都在20%左右。外资或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实力雄厚的企业,工资待遇高,且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成为毕业生的较好选择;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稳定有保障的待遇、社会福利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公务员招考受广大毕业生热捧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大环境下,高待遇不再是高校毕业生找工作考虑的唯一重要因素,工作的稳定性也开始成为毕业生考虑择业取向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仅有14.12%的被调查者选择愿意去私企就职;有22.57%的人选择“无所谓”(上升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在求职压力渐增情况下降低心理期望值退而求其次的心理。
(4)毕业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渠道已发生转变,开始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问卷调查中近一半(49.96%)的人表示假如目前没有合适的工作,会降低期望继续努力,另有34.34%的人会考虑自主创业,且有意愿自主创业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人才市场、网络、校园招聘会成三大就职渠道,占比相对平均,分别为:25.89%、25.18%、22.22%;另外,有14.19%的人会选择通过父母亲戚朋友介绍来找工作,有11.74%的人会选择报纸广播电视报道找工作。这说明,随着就业难度的加大,毕业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择业范围在逐步扩大,就业渠道也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也反映陕西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开始显现一定成效。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稳定就业工作相对滞后,隐性失业是陕西省企业就业的潜在隐患。受金融风暴影响,今年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是否正常,能否继续支撑企业不裁员,目前尚不明确,若生产任务量不足,则不排除隐性失业变为显性失业的可能;而部分中小企业目前尚未有明显的好转迹象,这些都将是陕西省就业形势潜在的危机。目前,减轻企业负担的工作在一些市刚刚开展,个别市、县甚至尚未启动,迫切需要加大工作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企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提升,一些地方的农民工就业市场已经出现了向技能化、差别化、知识化等专业型转变的趋向,而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体力型层面,从而导致其就业选择范围狭窄,造成了企业一方面招聘所需人材难,而另一方面许多人又找不到工作的局面。有关部门应多组织一些技能培训,将其纳入政府就业计划的总体目标考虑,使得劳动者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满足用工单位需求的同时,也使失业找工作者处于一个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同时也提高劳动者的抗风险能力。
3、高校毕业生实习、实践和培训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在数量上依然为全省就业带来一定压力,同时,应届高校毕业生(特别是本科生和专科生)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他们被社会的认同需一个过程,这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难点。政府和高校应指导毕业生在实习实践中进一步步强化和提高动手能力,并鼓励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4、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还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各高校这几年虽然建立了就业市场,但在就业市场信息收集手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还不适应市场的要求;虽然都设立了就业工作机构,但在指导机关、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三到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工作的需要。
六、上半年就业形势预测
金融危机对陕西省就业和再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就业压力加大、供需矛盾突出,但由于各级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全省的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也为新增就业带来了机遇,预计上半年全省就业形势将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