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中心,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着力培育规模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市共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产值28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可比价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162.25亿元,林业产值6.58亿元,牧业产值76.76亿元,渔业产值30.62亿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4.76亿元,分别增长14.8%、7.9%、23.0%、8.8%和8.4%;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657元,增长12.9%。
一、农作物生产情况
1、农民种粮积极性不减。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们种植粮食,对种植水稻和小麦直接以现金进行补贴,再加上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农民种粮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据统计,2008年全市粮播种面积951.23万亩,比上年增加21.02万亩,增长2.3%。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23.09万亩,比上年增加23.04万亩,增长5.8%。水稻播种面积421.83万亩,比上年增加1.26万亩。
2、粮食喜获丰收。2008年淮安粮食获得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51.23万亩,亩产446.5公斤,总产424.7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3%、2.2%和4.6%。2008年淮安夏粮获得了丰收,亩产384.1公斤,总产164.4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7.1%。其中,小麦亩产385公斤,增长3.0%,总产162.97万吨,增长8.8%。秋粮生产方面,由于2008年气候条件较好,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可以说是风调雨顺。全市秋粮亩产497.6公斤,总产260.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3.0%。其中水稻亩产544.9公斤,总产229.86万吨,分别增长2.0%和2.3%;玉米亩产319.8公斤,总产16.7万吨,分别增长5.6%和10.6%;薯类亩产437.5公斤,总产8.75万吨,分别增长5.1%和4.0%。
2008年夏秋两季粮食增产的原因: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随着国家和省市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种植粮食作物,不但有种子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还有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收益相对稳定,因此小麦播种面积近年连续增加,水稻播种面积相对较为稳定。二是墒情较好,光照充足。2008年良好的气候条件为淮安的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全年风调雨顺。三是优质高产品种种植面积增加,良种的普遍推广。实施良种推广补贴,有力促进了优良品种的推行。在播种期间,农户特别重视对种子的选育与管理,统一精选,优质专用高产良种比例增加、免(少)耕等轻简栽培技术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发展,为粮食的全面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管理技术措施到位,科学防治抗病能力加强。淮安农业部门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加大农作物的田间管理,组织农技人员定期到田头,帮助农民朋友们实地指导。利用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科学种植技术。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要求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第一线,科学指导病虫害防治。
3、油料呈面积、单产和总产“三减”局面。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油料播种面积为60.12万亩,亩产174.5公斤,总产为10.4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1%、4.8%和5.8%。其中油菜籽面积34.67万亩,亩产155.4公斤,总产量仅为5.39万吨,分别下降3.1%、1.0%和4.1%;花生除面积略有增加外,亩产和总产也大幅下降。全市现有花生面积22.19万亩,增长2.6%;亩产217.2公斤,总产量4.82万吨,分别下降10.4%和8.1%
4、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受棉花价格不断下降的影响,2008年全市棉花面积仅为0.95万亩,比上年减少1.36万亩;棉花亩产71公斤,比上年下降3.5公斤;受面积影响,棉花总产也大幅下降,总产仅为672吨,比上年下降1029吨。
二、畜牧水产生产情况
1、畜牧业生产开始复苏。2008年随着以生猪为主要代表的畜禽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农民养殖畜禽积极性,生猪等畜禽生产扭转了下滑态势开始恢复性增长。据统计,全年全市生猪存栏量140.60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5.9%;出栏量258.38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家禽存栏量2135.64万只,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出栏量5686.49万只,增长16.5%。
2、渔业生产稳定发展。2008年淮安渔业生产继续狠抓高效渔业生产,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加大特种养殖面积,全市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据统计,全年全市水产品产量为26.0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4%。其中,养殖产量20.37万吨,增长5.1%。为保证2008年淮安渔业生产持续稳定,淮安2008年在渔业生产方面重点实施了五大工程:一是龙虾养殖推广工程,在前两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增点扩面,全市总面积达20万亩;二是实施河蟹养殖“双百”工程,总面积约1万亩;三是草鱼养殖配套工程,围绕“外婆家”加工企业原料需求,开展草鱼集约化高产养殖试验示范,总面积约1000亩;四是特种养殖拓展工程,积极发展黄颡鱼、乌苏里鮠、泥鳅等特色小品种养殖,并尽快形成特色产业;五是生态渔业打造工程,开展池塘自净式循环水试验示范,面积约500亩,湖泊生态修复,生态养殖约2万亩。
3、规模养殖比重稳步提升。依托龙头企业,推行先进养殖模式,淮安先后培育了淮安温氏“公司+农户”养殖、淮阴正大一条龙代养、河蟹生态养殖、龙虾人工养殖、草鱼集约化养殖等高效养殖典型亮点。据统计,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大户累计达到1万户,规模畜牧业比重达到50%以上(其中生猪、肉禽、蛋禽和奶牛的规模比重分别达到52%、72%、68%和92%),亩收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渔业面积累计已达25万亩,其中200亩以上连片高效渔业养殖基地50个,高效渔业养殖比重达到26.7%。培育壮大了生猪、家禽、水产等9个县(区)级十亿元和3个市级百亿元农业主导产业,初步实现以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的生猪、家禽产业强市,以龙虾、河蟹产业为主的水产大市的目标。
三、农民收入情况
据全市63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全年淮安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5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47元,增长12.9%。
1、工资性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淮安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086元,同比增加393元,增长14.3%。农民的务工收入增加较快,一方面是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开展提高了劳务输出的质量,带来务工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富士康等几个大型工业项目落户本地加上农民返乡创业,本地用工需求进一步扩大,就地转移劳动力增多,同时物价的上涨和经济的发展用工竞争加剧也带动了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2、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淮安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278元,同比增加117元,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1930元,增长4.1%;二三产业348元,增长13.7%。
3、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增速最快。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293元,增长86.7%。增长点主要是农村亲友赠送收入、拆迁补偿和转让土地经营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