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甘肃是一个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欠发达省份。虽然经过
30多年的努力,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低生育水平,但由于人口和育龄妇女基数较大,全省总人口规模还将继续增长,人口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2008年甘肃省继续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国策,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全省人口继续保持低出生、低增长的特点,人口结构日趋优化,为甘肃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宽松的人口环境。
一、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
根据200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评估推算,甘肃省2008年末常住人口为2628.12万人,比2007年净增10.96万人,增长0.42%,是西北第二人口大省。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省人口总量增速减缓。1990年至2000年,人口年均增速为1.27%。2000年以来,人口年均增速已降到0.56%,继续稳定在较低的增长水平上(见表1)。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甘肃省人口总量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口增长速度稳步下降。
表1 1990―2008年甘肃省人口主要数据
单位:万人,‰
年份 |
常住人口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增率 |
2000 |
2513.19 |
14.38 |
6.41 |
7.97 |
2001 |
2531.23 |
13.58 |
6.43 |
7.15 |
2002 |
2548.27 |
13.16 |
6.45 |
6.71 |
2003 |
2563.91 |
12.58 |
6.46 |
6.12 |
2004 |
2579.11 |
12.43 |
6.52 |
5.91 |
2005 |
2594.36 |
12.59 |
6.57 |
6.02 |
2006 |
2606.25 |
12.86 |
6.62 |
6.24 |
2007 |
2617.16 |
13.14 |
6.65 |
6.49 |
2008 |
2628.12 |
13.22 |
6.68 |
6.54 |
全省14个市、州,人口增长幅度较大的是酒泉市和嘉峪关市,分别增长2.31%和2.19%,其次为临夏州、金昌市和武威市,分别增长0.60%、0.57%和0.52%,增长幅度较小的为定西市、陇南市、白银市和甘南州,分别增长0.15%、0.13%、0.06%和0.03%(见表2)。各市州常住人口的增长与流动人口密切相关,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流入人口较多,导致常住人口较快增长;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外出打工人数较多,导致常住人口缓慢增长。酒泉市常住人口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的移民增加所致。
表2 2007、2008年甘肃省各市州人口自增率
单位:万人,‰
市州 |
常住人口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增率 |
2007年 |
2008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7年 |
2008年 |
兰州市 |
329.43 |
331.01 |
9.98 |
9.98 |
5.01 |
5.02 |
4.97 |
4.96 |
嘉峪关市 |
20.53 |
20.98 |
11.99 |
11.54 |
6.04 |
6.04 |
5.95 |
5.50 |
金昌市 |
47.02 |
47.29 |
10.78 |
10.81 |
5.02 |
5.02 |
5.76 |
5.79 |
白银市 |
175.01 |
175.12 |
11.66 |
11.97 |
4.95 |
5.15 |
6.71 |
6.82 |
天水市 |
341.32 |
342.59 |
12.66 |
12.78 |
5.84 |
5.85 |
6.82 |
6.93 |
武威市 |
190.16 |
191.14 |
12.18 |
12.45 |
5.75 |
5.76 |
6.43 |
6.69 |
张掖市 |
127.55 |
128.16 |
12.01 |
12.19 |
6.52 |
6.55 |
5.49 |
5.64 |
平凉市 |
219.03 |
219.58 |
12.04 |
12.21 |
6.05 |
6.06 |
5.99 |
6.15 |
酒泉市 |
99.03 |
101.32 |
11.46 |
11.52 |
5.95 |
5.98 |
5.51 |
5.54 |
庆阳市 |
251.27 |
252.16 |
13.41 |
13.57 |
5.98 |
6.13 |
7.43 |
7.44 |
定西市 |
293.08 |
293.51 |
13.01 |
13.16 |
6.88 |
6.89 |
6.13 |
6.27 |
陇南市 |
261.44 |
261.79 |
12.99 |
13.06 |
6.91 |
6.92 |
6.08 |
6.14 |
临夏州 |
194.28 |
195.44 |
14.68 |
14.50 |
7.21 |
7.03 |
7.47 |
7.47 |
甘南州 |
68.01 |
68.03 |
15.26 |
15.28 |
7.81 |
7.80 |
7.45 |
7.48 |
甘肃省人口数量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兰州市、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和陇南市六个市人口超过200万,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4.71%,比2007年下降0.08个百分点;白银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和临夏州五个市州人口在100-200万人之间,占30.10%,比2007年上升3.85个百分点;嘉峪关市、金昌市和甘南州三个市州人口数量较少,不足100万人,仅占5.19%,比2007年下降3.78个百分点。
从人口分布变动可以看出,随着各地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数量在各地的分布也逐步发生变化。2008年,兰州市、嘉峪关市、武威市、酒泉市和临夏州五个市州的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比上年略有增长,白银市、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和甘南州7个市的比重略有下降,金昌市和张掖市的比重基本稳定。
二、人口自然增长率缓慢回升
从2005年开始到2014年,由于第三次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期,导致人口出生率的回升,但回升的幅度较小。2008年,全省出生人口34.71万人,比上年增加0.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22‰,比上年上升0.08个千分点。2000年人口普查时,甘肃省人口死亡率的年龄分布已进入典型的"J"型结构,青壮年死亡率稳中有降,死亡人口年龄提高,死亡人口重心移向老年人口。全省统计公报的死亡率从2000年开始一直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在现行医疗水平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死亡率应呈逐年缓慢上升态势。2008年全省死亡人口17.54万人,比上年增加0.15万人,人口死亡率6.68‰,比上年上升0.03个千分点。全省自然增长人口17.17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4‰,比上年上升0.05个千分点。
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逐步深入人心和人们少生快富、优生优育观念的逐步建立,甘肃省人口生育水平逐渐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死亡率也基本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只是由于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缓慢回升。虽然人口出生率从2005年开始由于第四次出生高峰而回升,但回升幅度较小,只要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人口工作力度,保持低生育水平,第四次出生高峰期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是完全可以平抑的。
全省14个市、州,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甘南州和临夏州,分别为15.28‰和14.50‰,其次为庆阳市、定西市和陇南市,分别为13.57‰、13.16‰和13.06‰,最低的是金昌市和兰州市,分别为10.81‰和9.98‰。人口死亡率与2007年相比只有临夏州和甘南州下降,分别下降0.18和0.01个千分点,其余12个市与上年持平或略有上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2007年相比只有兰州市和嘉峪关市下降,分别下降0.01和0.45个千分点,其余12个市、州都有不同程度地回升。
三、人口性别比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性别构成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之一,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它对于一个社会的人口状况来说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人口自身的发展,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安排有着密切关系,对于研究婚姻问题和人口再生产也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348.75万人,占51.32%;女性人口为1279.37万人,占48.68%。性别比为105.42,比2007年下降0.13个百分点,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107.59下降2.17个百分点,比全国人口性别比106.07低0.65个百分点。性别比下降与人口总量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密切相关,因为我省是省际净外出人口省份,而外出人口中又以男性较多。
四、人口年龄结构进一步向老年型转变
2008年全省0-14岁人口为556.37万人,比2000年减少133.99万人,年平均下降2.66%,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27.00%下降到2007年21.17%,下降了5.83个百分点,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甘肃省近年来控制人口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5-64岁人口为1872.54万人,比2000年增加133.85万人,年平均增长0.93%,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25%,比2000年上升3.25个百分点,呈逐年上升趋势,劳动年龄段人口的增加,一方面使甘肃省处于人口红利期,人口负担系数最小,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又可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9.21万人,比2000年增加71.37万人,年平均增长5.7%,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58%,比2000年上升2.58个百分点,呈逐年上升势头,说明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改善,人均寿命在不断提高,老年人口逐渐增多,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当然,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与外出流动人口也有一定的关系(见表3)。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口老龄化总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迟早要面对的现实、是绕不开的人口过程。但由于人口转变的模式不同,不仅老龄化的速度有快慢之分,而且老龄化的程度也有很大区别。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进一步加重了家庭赡养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对养老保障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表3 甘肃省2000-2008年人口年龄构成
单位:万人,%
年份 |
0-14岁 |
15-64岁 |
65岁及以上 |
老少比 |
人口 |
比重 |
人口 |
比重 |
人口 |
比重 |
2000 |
690.36 |
27.00 |
1738.69 |
68.00 |
127.84 |
5.00 |
18.52 |
2001 |
669.05 |
25.98 |
1761.72 |
68.41 |
144.47 |
5.61 |
21.59 |
2002 |
646.85 |
24.95 |
1796.92 |
69.31 |
148.81 |
5.74 |
23.01 |
2003 |
622.46 |
23.91 |
1823.90 |
70.06 |
156.98 |
6.03 |
25.22 |
2004 |
595.77 |
22.75 |
1859.60 |
71.01 |
163.41 |
6.24 |
27.43 |
2005 |
607.60 |
23.42 |
1799.19 |
69.35 |
187.57 |
7.23 |
30.87 |
2006 |
580.93 |
22.29 |
1833.76 |
70.36 |
191.56 |
7.35 |
32.97 |
2007 |
558.24 |
21.33 |
1862.89 |
71.18 |
196.03 |
7.49 |
35.12 |
2008 |
556.37 |
21.17 |
1872.54 |
71.25 |
199.21 |
7.58 |
38.51 |
全省14个市、州,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7%以上的有5个,其中嘉峪关市高达9.25%,其次为兰州市、陇南市、甘南州和定西市,分别为8.97%、7.93%、7.73%和7.28%;最低的张掖市只有4.05%(见表4)。
全省各市、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是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生育水平降低,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引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二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在提高,人口预期寿命普遍延长,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三是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对部分市、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也较大。
表4 2008年甘肃省各市州人口年龄结构
单位:万人,%
|
0-14岁 |
15-64岁 |
65岁及以上 |
人口 |
比重 |
人口 |
比重 |
人口 |
比重 |
全省 |
556.37 |
21.17 |
1872.54 |
71.25 |
199.21 |
7.58 |
兰州市 |
48.77 |
14.73 |
252.56 |
76.30 |
29.68 |
8.97 |
嘉峪关市 |
3.37 |
16.06 |
15.67 |
74.69 |
1.94 |
9.25 |
金昌市 |
8.47 |
17.91 |
35.83 |
75.77 |
2.99 |
6.32 |
白银市 |
52.01 |
29.70 |
115.40 |
65.90 |
7.71 |
4.40 |
天水市 |
95.12 |
27.76 |
224.07 |
65.40 |
23.40 |
6.83 |
武威市 |
44.59 |
23.33 |
134.60 |
70.42 |
11.95 |
6.25 |
张掖市 |
22.42 |
17.49 |
100.55 |
78.46 |
5.19 |
4.05 |
平凉市 |
61.85 |
28.17 |
145.52 |
66.27 |
12.21 |
5.56 |
酒泉市 |
22.80 |
22.50 |
73.45 |
72.49 |
5.07 |
5.00 |
庆阳市 |
68.82 |
27.29 |
166.88 |
66.18 |
16.46 |
6.53 |
定西市 |
71.79 |
24.46 |
200.34 |
68.26 |
21.38 |
7.28 |
陇南市 |
61.76 |
23.59 |
179.27 |
68.48 |
20.76 |
7.93 |
临夏州 |
56.68 |
29.00 |
128.99 |
66.00 |
9.77 |
5.00 |
甘南州 |
14.96 |
21.99 |
47.81 |
70.28 |
5.26 |
7.73 |
五、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乡改镇及城中村的改造建设,全省城镇建设的范围和规模继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流量大大增加,从而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底,全省城镇人口达到844.94万人,比2007年增加18.1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2.15%,比2007年提高0.56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31.03万人,比重上升了8.14个百分点(见表5)。
表5 甘肃省2000-2008年城镇人口
单位:万人,%
年份 |
城镇人口 |
乡村人口 |
人口数 |
比重 |
人口数 |
比重 |
2000 |
613.91 |
24.01 |
1942.98 |
75.99 |
2001 |
631.19 |
24.51 |
1944.05 |
75.49 |
2003 |
712.79 |
27.38 |
1890.55 |
72.62 |
2004 |
749.23 |
28.61 |
1869.55 |
71.39 |
2005 |
778.83 |
30.02 |
1815.53 |
69.98 |
2006 |
810.28 |
31.09 |
1795.97 |
68.91 |
2007 |
826.76 |
31.59 |
1790.40 |
68.41 |
2008 |
844.94 |
32.15 |
1783.18 |
67.85 |
近年来,甘肃省各市、州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建设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人口迁移政策的放宽,进城难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的数量大大增加,有力地推进了各市、州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全省14个市、州中城镇人口比重最高的是嘉峪关市,高达90.30%,其次为兰州市、金昌市和酒泉市,分别为59.66%、57.58%和57.31%。增幅最快的是平凉市、陇南市、庆阳市、张掖市和白银市,分别增长1.70%、1.15%、1.06%、1.00%和0.79%。城镇人口比重较低的是定西市和临夏州,分别为12.73%和12.42%。增幅较小的是金昌市和甘南州,分别增长0.03%和0.07%。全省城镇化率最高的嘉峪关市和最低的临夏州相差77.88个百分点(见表6)。
表6 2008年甘肃省各市州城镇化率
单位:%
市州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8比2007增减 |
全省 |
31.09 |
31.59 |
32.15 |
0.56 |
兰州市 |
59.18 |
59.19 |
59.66 |
0.47 |
嘉峪关市 |
89.51 |
90.13 |
90.30 |
0.17 |
金昌市 |
56.69 |
57.55 |
57.58 |
0.03 |
白银市 |
33.69 |
34.41 |
35.20 |
0.79 |
天水市 |
26.13 |
27.73 |
28.25 |
0.52 |
武威市 |
31.61 |
33.00 |
33.54 |
0.54 |
张掖市 |
32.50 |
33.50 |
34.50 |
1.00 |
平凉市 |
26.56 |
28.11 |
29.81 |
1.70 |
酒泉市 |
55.97 |
56.79 |
57.31 |
0.52 |
庆阳市 |
21.60 |
24.70 |
25.76 |
1.06 |
定西市 |
11.72 |
12.22 |
12.73 |
0.51 |
陇南市 |
16.63 |
18.07 |
19.22 |
1.15 |
临夏州 |
11.62 |
12.12 |
12.42 |
0.30 |
甘南州 |
16.30 |
17.68 |
17.75 |
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