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安徽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状况简析

2009-03-12 11:52阅读:133

作者 : 千讯   来源 / 安徽省统计局

字号
  为全面了解安徽省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资源状况,为编制好全省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安徽省委组织部与安徽省统计局于200810月联合组织开展了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资源状况抽样调查。调查范围涵盖18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调查对象包括非国有和集体经济绝对或相对控股的其他联营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他(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含个体经营者、自营劳动者及非正规就业人员)。调查内容包括各类人才的数量、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及技能等级等。
 
  一、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安徽省非公有制企业(单位)的蓬勃发展,安徽省非公有制企业吸引了大量的从业人员,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成为全省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全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很多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进入非公有制企业领域,有效地提高了非公有制企业竞争力。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推算,目前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中,经营管理人员约50.1万人,占从业人员14.7%,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41.7%;专业技术人员约45.7万人,占13.4%,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37.9%;技能人员约135.4万人,占39.6%,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5.8%。这些非公有制人才呈以下特点:
 
  1、经营管理人员中七成多为男性,近六成为中高级管理人才,四成以上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经营管理人员50.1万人中,高级人员11.6万人,占23.1%;中级人员18.2万人,占36.4%;初级人员20.3万人,占40.5%。分性别看,男性36.4万人,占72.7%,女性13.7万人,占27.3%。分年龄看,35岁及以下的占36.1%,其中高级、中级及初级经营管理人员中35岁及以下分别占20.5%37.3%43.9%。分文化程度看,经营管理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占12.4%,大学专科占29.4%,中专及高中占43.8%,初中及以下的占14.5%。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4.8%,大学专科占30.7%;中级经营管理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3%,大学专科占36.1%;初级经营管理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4.7%,大学专科占22.5%
 
1   经营管理人员的构成
 
 
 
 
总数
(万人)
女性
%
35岁以下(%
研究生
%
大学本科(%
大学专科(%
中专及高中(%
初中及以下(%
经营管理人员
50.1
27.3
36.1
0.9
11.5
29.4
43.8
14.5
  其中:高级
11.6
20.0
20.5
2.7
22.1
30.7
36.4
8.1
        中级
18.2
30.9
37.3
0.4
12.6
36.1
42.4
8.5
        初级
20.3
28.3
43.9
0.2
4.5
22.5
49.2
23.6
 
  2、专业技术人员中有近五成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八成为男性,仅有二成具有国家评定的专业技术职称。调查结果显示,专业技术人员45.7万人中,具有国家评定的专业技术职称的占19.5%,其中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有16.1万人,占35.2%。从专业技术人员分等级看,高级5.3万人,占11.6%;中级16.4万人,占35.8%;初级19.2万人,占41.9%。从分性别看,男性36万人,占78.8%,女性9.7万人,占21.2%。从分年龄看,35岁及以下的占41%,其中高级、中级及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中35岁及以下的分别占30.4%41%39.1%。从分文化程度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占10.7%,大学专科占27.2%,中专及高中占45.8%,初中及以下的占16.3%。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0.3%,大学专科占29.2%;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9%,大学专科占32.5%;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6.6%,大学专科占22.7%
 
2   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成
 
 
 
 
总数
(万人)
女性
%
35
以下
%
研究生
%
大学
本科
%
大学
专科
%
中专
及高
中(%
初中
及以下
%
专业技术人员
45.7
21.2
41.0
1.2
9.5
27.2
45.8
16.3
其中:在管理岗位上工作
16.1
16.4
32.8
2.9
12.0
41.0
28.9
15.2
  其中:高级
5.3
12.5
30.4
4.4
25.9
29.2
38.9
1.5
        中级
16.4
17.9
41.0
0.7
9.2
32.5
48.0
9.5
        初级
19.2
24.6
39.1
0.8
5.8
22.7
45.0
25.8
 
  3、技能人员总量较大,比重较高,但中高级技能人员比重不高,具有国家评定的专业技能等级人才严重不足。技能人员135.4万人中,具有国家评定的专业技能等级的仅占3.9%;高级人员6.8万人,占5%;中级人员29.7万人,占21.9%;初级人员93.9万人,占69.4%。分性别看,男性81.4万人,占60.1%;女性54万人,占39.9%。分年龄看, 35岁及以下的占42.3%,其中高级、中级及初级技能人员中35岁及以下分别占28.4%35.8%44.1%。分文化程度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占0.9%,大学专科占4.9%,中专及高中占35%,初中及以下的占59.2%。高级技能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5%,大学专科占15.9%;中级技能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3%,大学专科占10.4%;初级技能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4%,大学专科仅占2.1%
 
3   技能人员的构成
 
 
 
 
总数
(万人)
女性
%
35岁以下
%
研究生
%
大学本科(%
大学专科
%
中专及高中(%
初中及以下(%
技能人员
135.4
39.9
42.3
0.1
0.8
4.9
35.0
59.2
  其中:高级
6.8
13.1
28.4
0.3
4.2
15.9
62.6
17.0
        中级
29.7
27.5
35.8
0.1
1.2
10.4
46.0
42.3
        初级
93.9
44.2
44.1
0.0
0.4
2.1
30.3
67.2
 
  4、从事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超过三成。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中,共有专业技术人才45.7万人,其中在管理岗位工作的有16.1万人,从事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了35.2%。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管理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单位)领域涌现出相当数量的高科技含量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凭借自己拥有的专利技术、科技产品,通过自主创业,科学管理,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既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增加了就业机会,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5、各行业的人才数分布差异较大。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144.2万人)、建筑业(26.8万人)和批发零售业(17.5万人),这三个行业人才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2.4%11.6%7.6%,比例累计达八成多。
 
  从各行业三类人才比重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六个行业均超过九成。其中,在经营管理人员中,房地产比重最高为30.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达到29.9%,金融业最低仅为6.3%;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最高为73.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最低仅为2.3%;在技能人才中,农林牧渔业比重最高为7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最低仅为9%(见表4)。
 
分行业各类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
                                                        单位:%
 
三类人才合计
经营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技能人员
合计
67.6
14.7
13.4
39.6
农、林、牧、渔业
93.5
11.4
10.2
72.0
采矿业
38.9
13.8
8.0
17.1
制造业
69.9
13.5
11.3
45.1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1.0
19.3
23.5
48.2
建筑业
73.6
9.8
17.8
4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9.2
12.3
5.7
51.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95.2
29.9
29.7
35.6
批发和零售业
56.1
23.7
16.6
15.8
住宿和餐饮业
67.1
18.6
12.4
36.1
金融业
30.8
6.3
13.0
11.5
房地产业
93.0
30.2
31.2
31.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9.5
26.6
36.2
26.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90.6
21.5
45.5
23.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0.4
21.7
18.0
30.7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2.5
8.5
2.3
11.7
教育
87.8
19.1
49.4
19.4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92.2
9.5
73.6
9.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8.6
21.2
16.7
30.7
 
  二、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代社会里,谁拥有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安徽省非公有制企业(单位)的发展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队伍也不断扩大,要全面实现安徽省“十一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必须有充裕的人才为基础。当前安徽省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总量不足。全省非公企业(单位)342万人(不含个体经营者、自营劳动者及非正规就业人员),从业人员中,经营管理人员占14.7%,专业技术人员(扣除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8.7%,高、中级技能人员占10.7%。三类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34.1%,总体偏低。
 
  2、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安徽省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呈“金字塔”形,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仍占大多数。人才质量远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单位)的需要。调查显示,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中,研究生仅占0.3%,大学本科占3.2%,大学专科占10%,中专及高中的占32.7%,初中及以下的占53.9%
 
  3、缺乏整体的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战略规划。目前,安徽省的非公有制企业(单位)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着临时招聘急缺人才的现象,很少有制定系统的人员招聘计划、替补计划、退养计划、发展规划等。战略规划的缺失,在企业发展初期,给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但企业规模扩大之后,对各类人才的储备不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很多的民营企业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高速发展后,往往会面临增长的停滞,甚至业绩的下滑,其中缺乏整体的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战略规划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4、体制壁垒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队伍成长。长期以来,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制约因素都已经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队伍发展的壁垒。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医疗保险政策以及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政策等不平等因素的存在,或多或少地限制着人才流动。非国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在引进、培训、科研、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等方面,有的难于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同等政策和“国民待遇”。
 
  5、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当前,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单位从业人员的8.7%,占非公人才总数的12.8%。说明安徽省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明显偏低,从结构上看,第三产业人才短缺问题更为突出,从事第三产业的非公从业人员仅为48.1万人,占非公人才总数的20.8%
 
  三、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大改革力度,营造聚才氛围。安徽省要实现崛起,开发人才资源刻不容缓。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制定符合省情的人才战略,建立起一整套的人才培养、选拔、交流和使用机制。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容才的胸怀、聚才的方法,善于用事业吸引和凝聚人才,提供发展机会留住人才。要克服人事管理上的腐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科学挖掘人才潜能,营造出求贤若渴、唯才是用、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社会氛围。
 
  2、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发掘和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人才质量。教育是市场经济趋向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内在支撑因素。安徽省应从教育制度创新和教育结构调整入手,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要优化教育结构,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巩固普及面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面向市场、面向需求、面向社会。同时,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风尚,强化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人才素质,使更多的单一型人才转变成复合型人才。一个人才可以搞活一个企业,甚至可以带动一条产业链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要把培养、发掘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招商引资一样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尽快出台吸引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单位)工作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创造各方面的条件“筑巢引凤”,培养、发掘和引进一批安徽省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3、要创新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一是要妥善处理国企改制后人才的去留问题,避免人才流失到外地,而要把这些人才招收到非公有制企业(单位)。对于有一定基础自主创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搭建平台,在政策上,资金上等方面重点扶植和倾斜;二是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一些特殊的专业技术人才领办企业或到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并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其编制和待遇不变,避免专业技术人员一窝蜂往机关挤这种人才流向不合理现象。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的范围和渠道,做到唯才是用、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
 
  4、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受省情限制,安徽省引才政策的优惠程度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要做好人才资源的开发,就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激励机制,努力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提高人才的生活待遇,关心人才的政治前途,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真正落到实处,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步建立起重效率,重实绩、重贡献、重知识产权的分配机制,充分体现“一流人才、一流回报”的人才激励机制。要建立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和发明创造的人才实行重奖。当前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纳税数量大的私营业主实行重奖,但对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发明创造的人才的奖励力度远远不够,建议每年对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发明创造的人才实行重奖,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
 
  5、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的选拔要依靠市场机制,人才的市场化交流是人才资本形成、投入与运营的典型方式。因此,要广泛宣传人才市场功能,建立人才工作网络,加强人才市场场所等硬件建设,拓展人才市场服务领域。要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市场,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激烈竞争的需要。健全政策法规,规范人才市场各种行为。加快无形人才市场的建设,以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大改革力度,鼓励人才合理流动,逐步实现人才闲置与人才短缺向市场交流、调剂余缺、合理配置转变;逐步实现人才单位、部门所有向社会所有、合理流动转变;逐步实现人才流动由单向选择向双向选择转变;逐步实现由“统包统配”的人才资源配置模式向人才市场模式转变。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