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发展一方面是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与总量增长相伴随的产业结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化演进。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回落,但在速度回落同时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3∶53.5∶43.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一、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2008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56亿元。从三次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64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869亿元,比上年增加3500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331亿元,比上年增加361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4∶54.4∶42.2调整为3.3∶53.5∶43.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
从与全国对比情况来看,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3∶48.6∶40.1。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8.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
从与江苏比较看,2008年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6.7∶55.9∶37.4调整为6.9∶55.0∶38.1。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低于江苏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低于江苏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高于江苏5.1个百分点。
从与浙江比较看,2008年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5.5∶54.1∶40.4调整为5.1∶53.9∶41.0。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低于浙江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低于浙江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高于浙江2.2个百分点。
二、三大板块产业结构的分析
2007年上海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69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8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6235.92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7350.43亿元,增长11.3%。全市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调整为0.8∶45.5∶53.7,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为2001年以来最高。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
江苏沿江8个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83.7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由上年的3.5∶58.3∶38.2调整为3.4∶57.4∶39.2;浙江环杭州湾7个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73.87亿元,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由上年的5.4∶54.6∶40.0调整为5.1∶54.4∶40.5。长三角地区的两翼都呈现“二、三、一”的格局。
三、16个城市产业结构的分析
2008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中除上海、南京外,其他14个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都呈现“二、三、一”分布。第三产业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角”,近年来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大力发展服务业,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比重明显提升,达到50%,成为长三角第二个服务业比重达到50%的城市,三次产业关系为2.5∶47.5∶50.0。
从第一产业比重来看,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中只有舟山市为两位数,即10%,已经有一半的城市第一产业比重低于5%,应该说这些城市都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16个城市中第一产业比重最低的是上海,只有0.8%。
从第二产业比重来看,2008年16个城市中除上海、南京和舟山外,13个城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或超过50%,11个城市超过55%,1个城市超过了60%。如苏州达到62.0%,表明各市对工业经济的依赖程度均较高。16个城市中9个城市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有所下降。
从第三产业比重来看,16个城市中除了舟山外,其他15个城市第三产业增速均快于第二产业。上海产业结构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达到53.7%,南京第三产业比重为50.0%,列长三角第2位,杭州为46.3%列第3位,此外舟山43.8%、无锡(41.0%)、台州(40.4%)、宁波(40.4%)成为另外4个比重超过40%的城市。16城市中最低的是泰州,为34.2%。从各地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看,浙江除宁波、湖州、舟山以外的4个城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江苏8个城市除南通、镇江外,第三产业比重均比上年有所增加。从增加幅度看,上海、苏州均比上年增加了1.8个百分点,并列16城市之首。
四、无锡产业结构在长三角中的比较
2008年无锡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由1.4∶58.5∶40.1调整为1.4∶57.6∶41.0,在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中,无锡第一产业比重仅高于上海,低于其他14个城市;第二产业比重接近60%,低于苏州、绍兴、镇江、嘉兴、常州、泰州,居第7位;第三产业比重低于上海(53.7%)、南京(50.0%)、杭州(46.3%)、舟山(43.8%),居第5位,比上年前移1位。
总的来说,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优化,在发展中提高。
2008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产业结构
城市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上海市 |
0.8 |
45.5 |
53.7 |
南京市 |
2.5 |
47.5 |
50.0 |
无锡市 |
1.4 |
57.6 |
41.0 |
常州市 |
3.1 |
58.9 |
38.0 |
苏州市 |
1.6 |
62.0 |
36.4 |
南通市 |
7.9 |
57.0 |
35.1 |
扬州市 |
7.5 |
57.0 |
35.5 |
镇江市 |
3.6 |
59.9 |
36.5 |
泰州市 |
7.8 |
58.0 |
34.2 |
杭州市 |
3.7 |
50.0 |
46.3 |
宁波市 |
4.2 |
55.4 |
40.4 |
嘉兴市 |
5.8 |
59.8 |
34.4 |
湖州市 |
8.0 |
57.3 |
34.7 |
绍兴市 |
5.2 |
59.8 |
35.0 |
舟山市 |
10.0 |
46.2 |
43.8 |
台州市 |
6.8 |
52.8 |
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