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08年初市委、市政府对全民创业工作的提出和部署,一年来,武汉市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以创业促进和谐,全市全民创业取得初步成效,民营经济、非公经济及中小企业有了新的拓展。
一、激活主体,全民创业格局凸现
2008年,全市小额担保贷款新增金额25000万元,创业培训人数11500人,增长125.5%,至年底,全市全民创业基地面积达122.86万平方米。随着创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创业主体成长不断加快,就业人员持续稳步增加,创业目标实现预期情况较好。全市个体工商户新增7.04万户,比同期增长6.8%;新增企业2.16万户,增长17.1%,新增企业比预期新增1万户多1.16万户,超预期目标116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6户,是上年的3.7倍,比预期新增310户多156户,超预期目标50.3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数14.00万人,比上年多增0.2万人,比预期新增13.2万人多0.8万人,超预期目标6.1个百分点;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万人,比上年减少0.9万人,但比预期5万人多0.5万人,超预期目标10个百分点。
随着武汉市全民创业的推进和投资环境改善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武汉市逐渐成为国内外新的投资热点、产业转移重要地区,招商引资活力更加增强。据初步预计,2008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市引进内资337.48亿元,增长35.4%,超过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个百分点。
二、改善民生,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活动,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为市民个人创业创造了条件,为居民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预计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12.44元,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6349元,增长18.2%,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创12年新高,高于生产总值增幅分别为1.3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分配进一步向居民倾斜,有力提高了社会和谐程度。分析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因素,工资性收入仍是居民家庭收入构成和增长的主体,而经营性收入增幅居各项收入之首,主要是个私经营者的经营收入较快增长。据测算,全年人均经营性收入增幅将达2.1倍。武汉市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农民工资性收入和二、三产业经营收入较快增长。据统计,2008年转移农业劳动力将达6.3万人,继续保持增长,农民人均工资收入将增长26.2%,二、三产业经营收入增长20.7%。年末,全市居民储蓄余额2390亿元,比年初净增441亿元,增长22.6%。
三、促进发展,经济增长活力不断增强
2008年,在复杂多变国际国内形势和雨雪冰冻等特大自然灾害突发的困难局面下,武汉市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结构和质量改善,内需和外需扩大,活力不断增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初步预计,武汉市生产总值(GDP)将完成3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从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3.7:46.1:50.2,与上年比,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3和0.1个百分点;从所有制经济结构看,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预计1857.0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46.9%,增长15.4%,增幅高于全市GDP0.3个百分点;从质量效益看,全年全市财政收入预计787.6亿元,增长24.2%,财政收入增幅高于GDP9.1个百分点;从内外需情况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2252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1850亿元,增长21.8%,增幅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创12年新高;出口总额预计68.00亿美元,增长43.1%,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武汉市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不放松,努力做大做强全市经济的结果,但也是武汉市积极推进全民创业,推进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企业成长工程,有效缓解大环境不利影响的积极成果。
四、优化结构,非公经济及中小企业呈现良性发展
初步预计,2008年,武汉市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将分别完成增加值1857.07亿元和1870.23亿元,分别增长15.4%和15.6%。从武汉市非公经济及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情况看,显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总量扩大,占全市比重稳中有升。2008年,武汉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预计比上年增加394.23亿元,全部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47.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46.9%,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预计1599.53亿元,比上年增加337.39亿元,全部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40.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武汉市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增加值均接近占全市GDP半壁江山,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是优化结构,非公经济及中小企业呈现良性发展。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内部产业结构看,由上年中小企业以二产业为主体、民营经济以三产业为主体,演变为均以三产业为主体的特征,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2008年,中小企业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为0.9:48.6:50.5,与上年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4.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2:33.1:59.7,与上年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6个百分点。
三是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快速,对全市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增强。从增幅看,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民营经济增加值增幅分别高于全市GDP0.5、0.3和0.3个百分点;从对全市GDP增加额的贡献率看,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的增加额对全市GDP增加额的贡献达48.2%,民营经济对全市GDP增加额的贡献达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