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正如温家宝总理3月份在“两会”上指出的一样,“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年初南方遭遇50年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5月份汶川发生大地震,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表明今年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当前,全国及江西经济都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对于未来经济走势,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都十分关心。为此,本文在深入分析江西经济周期运行特征、发展环境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对未来五年江西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判断,最后就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江西经济运行周期特征分析
(一)经济周期特征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是商品经济所必然经历的现象。西方经济学家根据一个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将周期划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三种类型。一般来说,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研究的经济周期是平均每8-10年发生一次的中周期,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周期反映了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经济周期可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前者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即有些年份为负增长;后者是指发展速度有时快、有时慢,而经济发展水平总是在上升。1978年以来,江西经济始终呈增长趋势,没有古典型波动。分析增长型周期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一种是用增长率高低变化来衡量,另一种是用偏离长期趋势的百分比来衡量。由于后一种方法的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结论的直观性不强,因此我们选用前一种方法。
经济周期通常是以总产出来界定,就业、需求、外贸、价格、财政和金融等方面的波动则作为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反映总产出的综合指标是生产总值。因此,我们以生产总值增长率来(即经济增长率)反映经济周期。1978年以来,全省经济增长率走势如下图(图略):
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江西经济周期运行的几点特征:
一是经济周期大约为10年。1978年以来,江西经济增长大约可以划分为3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是从1981年开始,至1990年结束,时期长度为10年,1984年经济增长率达到这一轮周期的顶峰。第二个周期是从1991年开始,至1999年结束,时期长度为9年,1992年经济增长率达到这一轮周期的顶峰。第三个周期从2000年开始,至今仍处于这一周期中,已持续了8年,2003年进入顶部区域。从前两次周期时期看,时长为10年左右,这与中周期平均每8-10年发生一次的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是经济周期的低谷显著抬高。从周期过程看,第一个周期开始之前的低谷(即1980年)经济增长率为4.2%,第二个周期开始之前的低谷(即1990年)经济增长率为4.5%,第三个周期开始之前的低谷(即1999年)经济增长率为7.3%,呈现出一个低谷比一个低谷高的走势。
三是经济周期运行的稳定性增强。不仅经济周期的低谷抬高,而且高峰也有所降低,特别是2000年以后,江西经济运行的特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前三年为上升期,然后是一个以前从未出现过的高位增长平台,从2003年至2007年,增长速度始终位于12.4%―13.2%,变动幅度不到1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在我国经历了“非典”疫情、严重外部失衡冲击等众多因素的考验,但江西经济仍保持了稳定增长,已经比较彻底地从大起大落的波动中摆脱出来,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大大减弱,稳定性显著增强。
(二)经济周期运行的原因分析
经济周期运行是由其客观规律决定的,但各次经济周期的形成机理都不一样,不是简单的重复。在各个波动时期,微观经济运行机制和宏观调控体系的变化对当时的经济周期有决定性的影响。探讨江西经济周期运行的内在原因,需要置于全国经济政策的大背景中来考察。
1、第一个经济周期(1981-1990年):主要由信贷膨胀和消费行为突变引起的
经过1981年的调整,我国经济迅速地恢复了增长,农业的发展进入了建国以来的黄金时期,农业产出连年大幅度增加,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基础。随着企业体制、财政体制、计划体制等多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呈逐年上升之势。
然而,由于改革措施不很完善,在1984年第四季度,出现了投资和消费的双膨胀。导致的主要原因:到1984年,我国银行实行“差额包干制”,允许专业银行“多存多贷”,银行体制决定了各级地方分行往往与地方政府和当地企业具有共同的利益,形成了基层推动信贷和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当年国家银行贷款余额增长32.8%;1984年和1985年开始“扩大企业自主权”和企业工资管理体制改革,结果导致了工资和奖金的大幅度增长,1985年四季度,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46%,此外,由于“支出”自主权也已下放了,各种公款消费和非生产性支出也大幅度增长,直接导致了当时的消费膨胀。
针对1984年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我国政府于1985年采取了适度紧缩“银根”的措施。从江西看,直接导致经济增长率由1985年的14.8%快速回落到1986年的6.7%。之后,国家迫于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生产下滑、经济效益下降的形势,于1986年二季度实施了“双松”的政策,即松动银根、扩大财政支出。这一时期,全国经济又再次出现总供求矛盾加剧和物价水平上涨过快的问题。1989年,居民消费需求急剧增加,出现了席卷全国的抢购风潮,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高达27.8%,是改革开放以后最高的一年。与之相应,江西经济增长率也随之开始回升,1988年提高到11.4%,但仍处于这一经济周期之内。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988、1989年,中央决定进行治理整顿,实行压缩投资和控制信贷规模的政策。1990年,江西经济增长率也滑落至4.5%的低谷。
2、第二个经济周期(1991-1999年):国家金融调控体系失效导致的经济波动
针对1989年四季度出现严重的市场疲软问题,产成品库存大幅度增加,经济增长速度迅速下滑等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放松银根的措施。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新的活力,促使各地区发展经济的热情再次高涨。这一年,江西经济增长率由1991年8.9%迅速提高到14.8%,达到这一周期的峰值。1993年全国经济过热是以金融体制的深刻变化为背景的,主要是因为政府放松了对直接融资的管制、专业银行的自身利益显著强化、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金融体制的这些变化使得以控制贷款规模为核心的调控措施难以起到有效控制货币投放的作用,造成了金融调控体系的失效,引发了一种新类型的经济过热。
为了消除经济过热和规范金融秩序,1993年6月国家采取了以整顿金融秩序为核心的调整措施。这一措施比较有效地控制了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经济逐渐降温。1994年,江西经济增长率降至8.4%,但1996、1997年,在全国经济增长率回落的情况下,江西投资热情仍很高,经济增长率分别回升到11.2%、11.7%。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九江特大洪灾等不利因素影响,江西经济增长率又快速回落到7.6%,1999年到达7.3%的低谷。
3、第三个经济周期(2000年-至今):调控能力增强,稳定性提高
从1999年到2001年,虽然我国经济在底部徘徊,但投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02年,投资增速进一步走高,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4月份发生了席卷全国的“非典”疫情,但仅对经济产生了暂时的不利影响,6月份以后,经济再次呈现自我加速的势头。2003-2004年,全国信贷投放加快,投资增长快速提高,原材料价格、粮食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均呈增大趋势,煤油电运高度紧张,经济过热特征显现。针对这一情况,中央采取强硬的调控措施,停止建设用地审批半年,严格控制贷款规模,但2005年和2006年全国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国际环境出现了较大变化,原油价格再次大涨,美元再次大幅贬值。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2007年全国经济的走高,经济增长率达11.9%,创出了本轮经济波动以来的新高,总体经济状况再次呈现偏热特征,2007年四季度,国家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严重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的巨大冲击,加之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放缓等不利影响,经济增长逐季回落,从9、10月份开始,国家加大放松经济政策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过快下滑风险。总的来看,由于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增强,2003-2007年全国经济增长率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且波幅不到2个百分点,充分表明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提高。
从江西情况看,2001年全省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增速逐步提高,2003年全省经济增长率由2000年的8.1%提高到13.0%。随着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江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也显著提高,自2003年以来,全省经济增长率已连续5年保持在12.4%―13.2%的区域运行,变动幅度不到1个百分点。目前,全省经济仍处于这一轮经济周期之内。
二、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
(一)国际经济形势
1、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世界金融危机。自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五大投行先后倒闭三家,另外两家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由投资银行改制为银行控股公司,美国“两房”被迫接管。次贷危机导致美国股市大幅下挫,道琼斯从14140高点跌至7449点,跌幅近50%,优先级的房地产贷款、消费贷款、市政债券、企业债券等一系列金融资产价值大幅缩水。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影响日益加深,对世界金融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各股票市场一路狂跌,全球信贷市场恐慌升至历史高位。为此,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救市措施,除了美联储向市场注入资金外,9月15日和16日,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各大央行短短两天累计注资超过3000亿美元,主要途径包括回购和拍卖等。10月8日,美联储、欧洲央行和四家其他国家的央行联手降息,这一史无前例的举措旨在缓解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冲击。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尽管发达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挽救措施,但收效仍不明显,次贷危机的影响比人们预期的时间要长。
2、世界经济放缓日趋明显。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向实体经济快速蔓延,经济危机阴影笼罩着各大经济体,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已成定局。从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来看,经济衰退迹象尤为明显。美国商务部公布初步数据显示,美国第三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降0.3%,今年前两个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0.9%和2.8%,这显示出美国经济正在陷入衰退的边缘。9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仅43.5,创下2001年10月以来最低纪录;美国劳工部10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失业率为6.1%,与上月持平,为2003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1-9月美国共减少就业人数76万,失业率的上升直接导致了消费支出的收缩和进口量的减少。而随着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不断蔓延,全球其他经济体经济增速也开始明显放缓,法国、德国、英国、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纷纷调降本国GDP增长预估。欧元区15国2季度GDP同比增长1.5%,环比下降0.2%,出现自1995年有纪录以来首次负增长。日本2季度GDP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2.4%,出现一年来的首次萎缩。可见美国经济放缓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影响之大。
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和世界经济放缓迹象日趋明显下,世界主要经济组织多次下调今明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把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由1月份预计的4.1%调整到了9月份的3.9%;世界银行把世界经济增长率由1月份预计的3.3%调整到了6月份的2.7%;英国共识公司把世界经济增长率由2月份预计的3.2%调整到了9月份的2.9%。11月11日,世界银行大幅下调对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仅为1%,大大低于6月份3%的预期。其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由6.4%下调至4.5%,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则由2%下调至负0.1%。最近,联合国发布报告指出,2009年世界经济将比今年明显减速,增长率可能不会超过1%,明显低于今年约2.5%的增长速度,更大大低于过去4年中3.5%至4%之间的增速,报告还预测,发达国家经济明年将出现0.5%的负增长,其中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将分别出现1%和0.7%的负增长,日本经济也将出现0.3%的负增长。
3、全球消费者信心遭受较大打击。据德国消费调研公司(GFK)调查显示,德国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仅为1.5,大大低于市场预期,这是今年以来连续第4个月下降,创2003年6月以来最低值。欧元区9月份的经济信心指数由上月的88.5降至87.7,这是2001年末以来最低水平;日本9月份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为31.2,为1982年以来最低。
(二)全国经济形势及政策变化
1、全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基本面良好。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恶化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前三季度全国经济增长9.9%,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但经济发展基本面依然良好。从生产看,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预计将创造新的历史记录,连续5年增产。工业生产增速有所放缓,企业利润保持增长。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同比回落4.8个百分点;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685亿元,同比增长19.4%。从内需看,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加快,前11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9%,同比加快5.5个百分点。从对外经济看,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外资增速提高,海关出口增长19.3%,同比回落6.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4.2%,同比加快10.5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当前全国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显现,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与去年相比会有所放缓。
2、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放缓明显,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2008年,由于全球经济减速、外部需求收缩、上游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许多沿海省市出口受阻,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前三季度,江苏、浙江、广东三省经济增速分别为13.1%、10.6%和10.4%,同比分别回落1.9个、4.1个和4.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受资源、劳动力、贷款利率、管理费用等成本提高因素影响,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生产压力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挥师西进,形成了新一轮的大规模产业转移。
3、“保增长”已成为首要任务,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份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放缓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家不断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首先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后又相继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单边收取证券交易印花税、鼓励国有企业回购股票,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购房契税税率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但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深入和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出台政策措施的力度也越来越大。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包括大力推进铁路、高速公路、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大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旅游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扩大社会福利和救助覆盖范围。11月27日起,央行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基点,其中贷款利率降幅创出11 年来最高水平。在采取应对措施时,中央明确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凸显中央“保增长”的决心。
三、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有利影响:
1、世界经济重心再次出现转移和“洗牌”征兆有利于江西加快发展。由于总有发展中国家的“觉醒”,发展经济的要求特别强烈,挤压发达国家,使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夺性发展方式受阻;发达国家发展阶段越高,速度必然减慢,更需要向外扩张。于是,对自然和人力资源需求大增,出现争夺,当前出现的经济波动等问题,就应是世界经济格局继续变化的反应,造成阵痛,也带来机遇。目前,世界经济重心又出现一次重新“洗牌”征兆,己出现一些新的觉醒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大国。江西作为比邻长珠闽三角洲的唯一省份,获得机遇将大大增加。
2、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洗牌”有利于江西。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出现发展渐缓的势头,出现由第二产业为主向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的变化,二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寻找机会的苗头,这些都引起国内经济格局的变化。江西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外向度较低,相对而言,受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放缓的冲击较小。前三季度,江西经济增长13.0%,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与全国经济、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形成鲜明了对比,表明江西不仅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克服了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且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特别是江西还具有劳动力数量和成本、资源环境等比较优势。因此,东部地区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对江西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3、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有利于江西投资和消费快速增长。在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下,江西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投资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前11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436.9亿元,增长48.7%,同比提高19.1个百分点,增幅创2004年来同期新高。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6.8亿元,增长23.7%,同比加快6.1个百分点,增幅创近1996年来同期新高。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江西投资和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不利影响:
1、对外贸易增速放缓。受出口退税调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美国次贷危机、世界经济放缓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江西对外贸易增幅高位回落,前11个月出口增长42.3%,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目前,江西已有部分为沿海出口企业配套生产的企业,因订单减少而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如九江金鹰集团,长期为广东纺织出口企业配套生产无纺布,去年产品供不应求,而现在已处于基本停产状态,企业在岗职工大幅度减少。
2、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利润增幅明显放缓,亏损额大幅上升。受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2004-2007年江西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累计上涨47.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9.0%,前者比后者高出8.5个百分点,今年前11个月又高出7.7个百分点,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大大增加。另外,贷款利率、管理费用、职工工资提高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大大压缩了企业利润。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仅增长20.3%,同比大幅度回落;亏损企业亏损额达65.7亿元,增长2.6倍。同时,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前11个月,工业短期贷款比年初仅增加29.4亿元,同比少增19.8亿元;衡量企业资金充裕状况的企业存款仅增加227.3亿元,同比少增85.4亿元。据三季度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企业流动资金、企业融资分别为83.0和78.4,同比分别回落12.8和6.6个百分点,均处于不景气区间。当前,虽然国际原材料价格又出现了大幅下跌,但外部需求也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新的挑战。
3、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明显回落。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经济放缓等不利因素影响,企业家对未来经济信心转淡。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120.6,比二季度回落9.7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7.9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123.6,比二季度回落5.3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4.1个百分点。
4、房地产市场产销均明显下滑。在国家宏观调控、房价高位运行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江西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持续下降。前11个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099.2万平方米,下降29.5%,与去年同期30.5%的增幅形成明显反差;商品房销售额237.7亿元,下降22.0%。在商品房销售量下降、市场观望气氛较浓的情况下,竣工面积下滑。1-11月,商品房竣工面积697.5万平方米,下降16.0%。三季度,房地产业景气指数为107.5,同比回落32.1个百分点。
四、未来五年江西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受经济周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等多种不利因素叠加作用,预计2008-2009年江西经济增长率会有所回调,2010-2012年经济增长率可能回升,但总的来看,未来五年江西经济较快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工业主导地位将继续增强,投资保持较强拉力。
1、整体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虽然受经济周期和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预计2008-2009年江西经济增长率会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这是因为国际国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跨入1000-3000美元,经济发展将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期。如:20世纪60―70年代处于经济起飞期的韩国、新加坡连续15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经济连续10年以上保持高速增长,即使在受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1998年、1999年经济增长率最低也均在10%以上。2005年,江西人均GDP就已突破1000美元大关,目前全省经济正处于1000-3000美元的重要发展阶段,而且当前国家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比1998年更为及时、更为有力。据此,我们可以判断经济增长率不会大幅下调,未来五年全省经济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2、工业主导地位继续增强。改革开放至2000年,江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绝大部分都在25―30%之间波动,在国民经济中没有形成稳定的主导作用。自2001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来,江西工业经济迅猛发展。2001-2007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2%,占GDP的比重突破40%,达41.4%,比2000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96个百分点。尽管目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江西工业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2%,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但未来五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工业主导地位将继续增强,这是因为当前江西工业已进入中期阶段,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将获得进一步释放,特别是近期,江西对工业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未来五年工业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有望超过50%。
3、投资保持较强拉力。新世纪以来,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江西明显加大了投资力度,2001-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939亿元,是改革开放至2000年的3.5倍,年均增幅达30.8%。当前,全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提出包括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建设的十项扩大内需政策措施,预计到2010年底,实现这些措施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国家后期将会进一步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在国家促进内需政策的有力支撑下,加之江西各地抓项目的热情高涨,未来五年全省投资将保持快速增长。
4、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人均GDP1000-3000美元是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新世纪以来,江西居民消费中,对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的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而对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比重有所上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2000年的43.0%和54.5%下降到2007年的40.9%和49.8%。未来五年,在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率波动等因素影响下,消费需求增幅会有所变化,但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消费重心将继续向“住”、“行”和文化教育娱乐等方面转移,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文化教育、旅游等现代消费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高档食品的消费能力将显著提高。
5、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达到70%左右时,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从江西城市化发展过程看,1978年城市化水平为16.8%,到1995年上升为23.8%,17年仅提高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41个百分点。1995年后步伐加快,到2000年上升到27.7%,5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年均上升了0.78个百分点。而从2000年的27.7%提高到2007年的39.8%,七年时间就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73个百分点。未来五年,城市化进程仍将保持快速推进的态势,城市化率将超过45%。
五、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力度
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复杂。尤其要关注全国宏观经济增速下行趋势对江西工业生产以及投资、消费、就业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大福波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对江西出口的影响,以及各种价格、景气指数、金融信贷等重要指标的变化,注意研究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江西生产和投资资金供给产生的影响。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到未雨绸缪,努力将不利影响减到最小化,努力保持江西经济平稳运行的好势头。
(二)抓住经济调整期,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一段时期,是江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要按照“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的动态调整原则,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从而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一是要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完善多元投资格局,积极创新投资方式,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鼓励社会和民间投资,充分发挥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市场应变和竞争能力;注意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更加有效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大力推进工业经济集约发展,切实增强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增强工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鼓励各类农产品生产的相对集中和规模化生产,形成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鼓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充分利用江西生态资源优势,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的力度,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满足长珠闽市民对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三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入WTO后,服务业的发展既面临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对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资投资的限制在逐步取消,江西的商品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通信业面临的挑战更为明显、更为直接,必须尽快提升这些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发挥长处,促进服务业大力发展。
(三)狠抓项目,保持投资快速增长
投资是引领江西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加快江西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一是要及时、准确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政策。把思想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按照“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的要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出台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要新增中央投资优先安排符合投向并可以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在建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并及时启动符合条件的新开工项目,以形成有效需求、有效拉动。二是要狠抓项目不动摇。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要尽快启动一批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型工程项目,加大力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项目建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林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高新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增强投入,最大限度减少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的冲击,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三是优化环境,提高各方面参与投资的积极性。要加强对市场自主投资的鼓励和引导,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加强商务配套机构和设施建设,注重降低综合商务成本,加强对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对好项目、大项目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坚决纠正不讲诚信的行为,努力营造让项目业主投资放心、运作省心、办事顺心、生活舒心的投资发展环境。加强优化投资环境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形像大使”的氛围,营造干部围绕项目服务,能人围绕项目创业的良好环境,促进投资有序增长。
(四)夯实消费基础,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与投资和出口相比,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是要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在产业发展上尽快调整、对接,用政策和改革的杠杆扩大内需。同时尽快落实国家暂免征收存款利息税、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粮农补贴、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和住房贷款利率等措施,增强消费者信心,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二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总水平。巩固农业增收,落实国家粮食等直补政策;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继续转移,加强多形式的技能培训;提高中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三是完善社会保障网,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