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科学发展集体经济 继续推进企业转型

2008-12-16 03:07阅读:193

作者 : 千讯   来源 /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字号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企业,是财产归群众集体所有、劳动群众共同劳动、实行按劳分配为主、适当分红为辅、提取一定公共积累的企业。集体企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集体企业,仅包括登记注册类型为集体企业的单位,文中称为纯集体企业。广义的集体企业,包括登记注册类型为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集体联营企业的三种企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了摸清福建省集体企业的现状与问题,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和省经贸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二轻集体联社、供销社以及全省各地的部分集体企业展开调研,并结合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形成调研报告。本文详细分析了集体企业发展历程、分布情况和主要特点,剖析了集体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新形势下继续推进集体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集体企业的发展历程
 
  从建国初到现在,集体企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不平凡征程,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安置人员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集体企业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到1978年,曲折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倡导合作化运动,农村出现了互助组、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等集体经济组织,城市出现了街道工厂、服务社等集体企业。“一五”计划时期,集体经济得到初步发展。1957年福建省集体工业实现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64亿元,占全部工业19.1%。到50年代末,在经济的发展方式上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左”的倾向,加快割“资本主义尾巴”,搞大跃进,在农村提倡“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在城市加快了对“私”改造,集体企业职工退股,取消了个人所有,资产“归大堆”,套用国营企业模式,变成了“二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生产受到冲击,市场供应趋于紧张;三年恢复时期,党和国家采取措施,发展手工业,集体企业的生产迅速恢复;“文革”期间,集体企业的发展又再度出现停滞。这个阶段集体企业的发展在曲折中前进。1978年,全省乡以上集体工业企业6209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6.56亿元,占乡及乡以上工业的25.8%。1957-1978年间,集体工业的年平均增速11.5%,比全部工业快1.2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19781992年,快速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这一时期集体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城镇集体企业迅速发展。80年代以搞活企业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1984年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二轻集体所有制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闽政[198444号),部分集体企业开始实行“五自”改革,即企业自己管、盈亏自己负、干部自己选、工人自己招、工资自己定,企业的自主权逐步扩大,集体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省家具公司、福州东顺鞋业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和皮革、塑料、手工艺等主要产品。1991年全省街道办的集体工业有148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42亿元,比1986年增长1.2倍;城镇合作经营工业437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7.67亿元,比1986年增长5.6倍。另一个分支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使许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开始创办乡镇集体企业,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乡镇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显现。1991年全省乡办工业有560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9.92亿元,比1986年增长1.7倍;农村合作经营工业2.05万户,实现工业总产值69.67亿元,比1986年增长2.4倍。
 
  第三阶段:19922002年,改革调整时期。1992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是集体工业从快速发展过渡到调整提高的十年,这十年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1992-1997年,集体工业继续快速发展, 1997年全省乡级乡以上集体工业总产值达316.47亿元,占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5.2%,1990-1997年间集体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为21%。1997年后,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步伐的加快,部分集体企业规模小、体制不灵活、设备落后、技术水平差、负担重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集体工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这时适逢党的十五大召开,十五大提出,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要发展“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这为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福建省的集体企业改革也在政策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推开。2002年,规模以上集体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4.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1%。
 
  第四阶段:2002年到现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时期。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 “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精神鼓舞下,福建省集体企业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以劳动者“两个联合”为主的新型集体经济日益发展;在坚持合作制原则的基础上,吸取了股份制集资做法,兼容合作制与股份制为特点的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单一投资主体、封闭型股权结构的集体经济越来越少。
 
  农村出现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实行规模经营的产业化组织,以及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城镇出现了国有、集体小企业职工出资或存量资产返回形式,确立职工个人股权,改制而成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由科技人员自筹资金,以科技成果转化所创建的民营科技股份合作企业;破产企业自救,由职工骨干出资组建的持股企业;由集体经济联合组织、社区及经营者创办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还有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主辅分离,由职工安置费、改变劳动关系职工经济补偿费和征地农民工补偿费兴办的集体企业;安置知青、富余人员而创办的职工持股公司;下岗职工创办的合作社,等等。通过改革,集体企业机制更加灵活,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有1412家,比2002年增加110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1.8 亿元,比2002年增长2.2倍。
 
  总之,建国以来,福建省的集体经济是在不断发展之中,与国有经济一起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当前集体企业现状及特点
 
  (一)集体企业分布情况
 
  集体企业点多面广,虽然近几年福建省集体企业的单位数有所减少,但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部分。2007年纯集体企业法人单位数有1.1万家,股份合作企业2759家,集体联营企业431家,三种类型集体企业共计1.42万家,占全部法人企业单位数的8.9%。
 
2007年分登记注册类型法人企业单位数一览表
                                                      单位数:个
全省合计
159564
国有企业
5601
集体企业
11044
股份合作企业
2759
联营企业
1027
其中:集体联营企业
431
股份有限公司
2512
私营企业
102608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8920
外商投资企业
5740
 
  1.集体企业区域分布情况。福州、泉州、漳州企业数最多,分别为339729341691家,占全省的23.9%、20.6%和11.9%,南平、三明、龙岩次之,分别为137613591071家,占全省的9.7%9.5%、7.5%,厦门、宁德、莆田相对较少,分别为976766664家,分别占6.9%、5.4%和4.7%。
 
2007年集体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集体企业合计
纯集体企业(个)
股份合作企业(个)
集体联营企业(个)
绝对数
比重(%)
全省合计
14234
100.0
11044
2759
431
福州市
3397
23.9
2958
338
101
厦门市
976
6.9
706
224
46
莆田市
664
4.7
440
198
26
三明市
1359
9.5
1188
133
38
泉州市
2934
20.6
1719
1136
79
漳州市
1691
11.9
1287
359
45
南平市
1376
9.7
1202
138
36
龙岩市
1071
7.5
941
91
39
宁德市
766
5.4
603
142
21
 
  2.集体企业行业分布情况。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集体企业单位数最多,全省有5454家,占38.3%;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2816家,占19.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292家,占9.1%;建筑业477家,占3.6%;采矿业466家,占3.3%,农、林、牧、渔业721家,占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22家,占3%。工业是集体企业的主导行业,工业集体企业6212家,占全部工业50.7%。在工业内部,集体企业单位数较集中的行业是电力生产业1000家,占全部集体法人企业单位数的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68家,占6.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396家,占2.8%;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58家,占2.5%;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343家,占2.4%;塑料制品业326家,占2.3%。
 
2007年集体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集体企业合计
绝对数(个)
比重(%)
全省合计
14234
100.0
农、林、牧、渔业
721
5.1
采矿业
466
3.3
制造业
5454
38.3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292
9.1
建筑业
477
3.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22
3.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3
0.2
批发和零售业
2816
19.8
住宿和餐饮业
376
2.6
金融业
302
2.1
房地产业
471
3.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93
4.2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05
1.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98
0.7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65
1.9
其他
243
1.7
 
  (二)近年来集体企业的变化特征
 
  近年来,通过改组改制,集体企业的发展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表现为:
 
  1.企业单位逐步减少。2007年规模以上有集体工业企业744家,比2002年减少352家;建筑纯集体企业114家,比2003年减少212家。周宁县二轻系统共有企业12家,但在几年前已全部解体,全系统现已无资产;霞浦县二轻系统现有企业33家,目前正常运行4家,长期停产7家,其他22家企业已解体;尤溪县二轻系统曾有17家企业,目前只剩3家。新罗区二轻系统原有工业企业15家,截止200712月全系统累计已有9家企业依法解散(破产)9家解散破产企业共安置职工346名,安置退休人员279名,现存的6家企业现已全部停产。
 
  2.总量占比逐步降低。据测算,2007年全省集体经济约实现增加值280亿元,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007年规模以上集体工业实现增加值107.0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3%,比2002年下降0.5个百分点;拥有资产总额172.9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1.7%,比2002年下降2.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42.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比2002年下降1.7个百分点。集体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8亿元,占建筑业增加值5.9%,比2002年下降了18.6个百分点。2007年集体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1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比2002年下降1.4个百分点。
 
  3.从业人员逐步减少。据统计,2007年末全省城镇企业中纯集体企业从业人员的15.62万人,比2002年减少8.7万人,占全部城镇企业从业人员数4.5%,比2002年下降6.5个百分点。2007年全省城镇企业中纯集体企业在岗职工14.8万人,比2002年减少8.39万人,占全部城镇企业从业人员的4.5%,比2002年下降6个百分点。
 
2002-2007年全省城镇企业从业人员一览表
                                                      单位:万人
 年份
全省城镇企业从业人员年末人数
其中:纯集体企业从业人员年末人数
全省城镇企业在岗职工年末人数
其中:纯集体企业在岗职工年末人数
2002
228.31
24.32
220.38
23.19
2003
247.1
21.92
238.72
20.72
2004
278.98
19.57
269.41
18.62
2005
301.29
16.64
291.08
15.89
2006
327.51
15.7
315.43
14.92
2007
348.88
15.62
331.11
14.8
 
  4.经济效益逐步提高。2007年与2002年相比,规模以上集体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6.25个百分点,增加值率提高5.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提高14.48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提高15.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4.9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加快1.37次。与全省平均水平比, 2007年规模以上集体企业亏损面为7.53%,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低3.73个百分点;增加值率31.7%,比全省高3.7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7.6%,比全省高11.3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28.1%,比全省高11.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26%,比全省高1.2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3.85次,比全省快1.27次;资产负债率为43.7%,比全省低11.9个百分点。
 
  三、当前集体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竞争力不强
 
  1.规模普遍偏小。2007年福建省规模以上集体工业企业有744家,其中,大型企业1家,中型企业26家,小型企业717家,占企业总数的96.4%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集体工业企业户均工业总产值为4379亿元,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少3868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3.1%。
 
  2.科技含量偏低。集体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劳动生产率不高,2007年全省集体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6997/人,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96.8%,相当于国有工业38.5%。在制造业中,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最大的三个行业是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25.04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4.07亿元、造纸及纸制品业17.44亿元。这几个行业科技含量都不高。
 
  3.部分企业经营不佳。现在部分二轻、供销系统的传统企业经营不佳,有的停产半停产,有的靠厂房零星出租的收入维持。霞浦县二轻系统现有企业33家,目前正常运行4家,长期停产7家,其他22企业已解体。如2007年福鼎二轻系统的8家停产集体企业资产现值有3750万元,但厂房设备等出租的租金收入仅有30.5万元,不足资产现值的1%。漳浦城关供销社成立于50年代初,属商业类集体所有制企业,鼎盛时期的职工总数达100多名,拥有购销站三个,门市网点40个(含村级代销店),但由于体制、历史等客观原因,供销社经营状况日趋萎缩,举步维艰,多数职工离岗,下岗自谋生路。现在的供销企业仅能以原有场地、门面出租为主要经济收入,现企业职工40名,其中在职职工8名。
 
  (二)企业改制难点多
 
  1.企业资产变现难。部分参与破产改制的企业由于建厂历史久,有的购买厂房地皮的地契、政府土地批文遗失了,有的企业土地使用权、建筑物产权等原始资料不全或根本没有,导致转让难度大。福鼎水产公司有32块土地,其中有19个地块都是这种情况,占总数的60%;该公司有个水产批发零售部的店面,位于桐山街道溪岗巷21号,房契被火灾烧毁,叫当地的村委补个证明,但该村委要价10万元才愿意补个证明,可是该店面估价也才10万元。已倒闭的霞浦县电子仪器厂厂区已被列为县城改造规划或绿化用地,资产无法盘活,十多年来,职工无业可就,生活陷入困境。
 
  2.改制费用偏高。福鼎锁厂拍卖资产价值1300万元后,要向国土部门缴纳标的物30%的土地出让金390万元,向拍卖行支付1%的手续费13万元,还需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尽管政府有返还构成地方财政收入的部分土地出让金,但福鼎锁厂最后拿到手仅有拍卖标的物价值的68%
 
  3.历史包袱解除难。新罗区二轻总公司反映区二轻联社历年来共为区二轻企业提供264.7万元债务担保,而目前被担保的企业多已解散,剩余的企业也早已停产,已无偿债能力,这些债务要二轻总公司负担,但二轻公司也无还债能力。
 
  4.职工安置费用筹集难。部分集体企业处于困境,资产负债率高,有效资产少,可变现能力弱,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职工安置补偿金。泉州市属45家城镇集体企业中,有7家企业几乎无资产。龙岩市纸箱厂原为新罗区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相对较好,但近7年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截止20085月,企业亏损额已达383.99万元。虽然通过零配件和废旧钢材的拍卖等,企业外债已基本还清,仅靠每月1.9万元的厂房出租收入来维持职工的2.5万元社保、医保支出。但企业若要改制,职工安置资金无处筹措。新罗区塑料厂欠工行本金80元,欠利息150万元,再加上欠相关部门的资金,合计欠款达300多万元。该企业没有设备、土地等资产可以筹措到资金偿还外债,职工安置费没法得到解决。
 
  (三)企业职工问题多
 
  1.职工工资低。长期以来,集体企业职工工资一直低于全省职工工资平均水平。2007年全省集体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578元,比全省城镇企业平均水平少2244元,比国有企业低10539元,比股份有限公司低10730元,仅相当于全省工资水平的89%,国有企业的63.8%,股份有限公司的63.4%。
 
  2.离岗职工困难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集体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大批职工离岗失业。2007年城厢区集体企业职工数为256人,其中在岗32人,下岗224人,下岗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87.5%。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生活普遍艰难。2007年莆田市集体企业离岗职工人均生活费2743元,月均不足229元。由于集体企业职工普遍素质较低、技能单一,离岗后重新就业机会少,社会就业压力非常大。2007年城厢区集体企业职工中,40岁以上的有204人,占全部集体企业职工数的80%;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3人,占全部集体企业职工数的1.2%;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2人,占全部集体企业职工数的1.2%
 
  3.职工保障不到位。职工保障不到位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1)养老、医疗保险均未参加。一是企业效益不佳,无力办理保险。诏安县港安毛织工艺制衣厂成立于1990年,现有职工110人,目前企业只有12个管理人员购买社保、医保、失业保险,其余员工均没有享受医疗、养老、失业保险。涵江区蚊香厂、木器二厂、城厢区彩印包装厂等企业长期处于倒闭状态,造成企业职工的社保、医保、失业保险没有保障;福鼎二轻系统的集体企业未能参加社保的职工有1005人,其中退休职工有386人,分别占总数的57.8%53.0%;周宁县鞋厂停产关闭达15年,有职工63人,清产时全部资产已抵押给银行,职工的社保问题至今无法得到解决;福鼎锁厂2003年进行改制,20077月土地使用权拍卖成功,全厂有职工305人,原已自费参保职工130人,尚有175名职工未参保。二是部分城镇集体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统筹前,企业就已改制,部分改制分流人员因手续不完整,至今尚未办理养老、医疗等参保手续。
 
  (2)养老保险参加,但医疗保险未参加。企业反映医疗保险进入门槛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时,企业职工需一次性缴交年限资金,并按2.51的赡养比缴交退休职工医疗保险,即一个企业中2.5个在职职工可以缴交1个退休职工的医保,如果退休职工多,超过这个比例则需补缴一定费用,如连江县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全部参保就须补缴1213.34万元;参保后企业每月要负担数额不小的保险费,连江县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参保后每月企业负担保险费总额就达到8.29万元。目前,大部分县(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已无力承担补缴费用,每月保险费企业也很难负担,因此,大部分县(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至今未参加医疗保险。
 
  (3)养老、医疗保险均参加,但医保卡经常被停卡。泉州反映在一次性缴交医保费而进入医保门槛后,还必须接受“动态管理”,即赡养比是必须动态保证的,即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比若超过2.5,又须补缴或提高月缴基数,2007年泉州补缴的基数为22300/人。这对赡养比严重倒挂的集体企业来说,加重负担。据不完全统计,至20078月,泉州17家企业21次被停卡使用,有个别职工因停卡而无法报销住院医疗费。目前泉州市政府虽同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集体企业在三年内缓交医保“动态管理”费,但未根本解决问题。
 
  四、继续推进集体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一)坚持深化企业改革,着力转变企业体制机制
 
  1.继续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当前,集体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改革改制,要加快企业改革进度,妥善安置职工,促进企业发展。在改革改制中,要坚持把明晰产权放在首位,依据“谁投资,谁所有”与“谁积累,谁受益”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产权主体。资产的所有者界定为企业劳动群众集体,则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确立集体资产的管理者、经营者和出资人代表。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工会,职工持股会都可作为出资人代表,代行投资主体职能。对集体资产进行量化,实现产权主体人格化。依据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资产状况,把劳动积累形成的资产合理量化给职工,并与职工的岗位责任、工作年限、贡献大小挂钩。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把“共同共有,人人没有”转变为“按份共有”。在资产量化时,对在企业离休、退休、下岗和内退人员的相关利益必须给予保障。要按照“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建立新型合作制企业。要鼓励“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的组织形式,完善职工持股制度,努力探索股份合作制和公司制及混合所有制等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2.着力转变企业体制和机制,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是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部分集体企业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仍不完善,没有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企业缺乏发展活力。必须引导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
 
  3.注重抓好配套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深化企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的成果要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加以体现。要通过深化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加强企业的各项基础管理,强化各个环节的责任制。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完善劳动合同制,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新型劳动关系,坚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注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二)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调整产业结构。集体经济规模小、产业层次不高,容易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在增加消费需求市场上有独特的优势,能满足和丰富城市和农村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在农业服务流通环节、社区服务便民利民、都市工业技术服务、零部件配套等方面,小型集体企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一般集体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鼓励有专业手工艺技术的企业,继续发展传统手工业,支持乡镇集体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2.加强自主创新。要注重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通过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相结合、自主创牌与加工配套相结合、自主发展与联合重组相结合等方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3.抓好节能减排。目前不少集体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资源耗费大,环境保护措施差。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第一,要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设备,更新产品结构,要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改造;第二,控制污染物排放,推行清洁生产;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产品综合利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妥善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1.抓好再就业扶持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改制企业职工的遗留问题,抓好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切实关心困难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在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开展再就业培训、完善再就业服务政策、保障改制企业职工就业相对稳定、支持失业职工自谋职业、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并健全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2.妥善安置职工。一是比照国企的并轨政策妥善安置集体企业离岗职工,对因长期停产而离岗的集体企业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后应给予经济补偿,费用由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承担。二是在目前低保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补助标准,对长期因关停无经营活动,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且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厂办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建议在目前低保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妥善解决这部分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三是在就业培训、经营场所、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等方面大力扶持集体企业的离岗职工再就业。
 
  3.妥善解决职工医疗保障问题。一是对特别困难的企业,考虑降低一定缴费比例缴费。二是多渠道解决缴费参保问题。由于未参保人员多,所需资金数额大,要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采取“财政贴一点、企业缴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筹集体资金。三是对破产、改制企业的退休人员和已经实施破产无企业主体的原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要从破产企业的财产或净资产依法处置所得、土地使用权所得中,按照退休人员实际医疗费用水平和平均余命筹集,并实行单独管理。
 
  (四)坚持加强指导,营造企业发展良好氛围
 
  1.加强政策指导,出台规章制度。政策法规滞后,企业改革配套政策跟不上,这都是当前集体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建议福建省根据集体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集体企业的管理和指导部门,制定深化集体经济改革的指导性意见,明晰改革方向、目标和途径,推动集体企业改革进程。各地政府应把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统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政策措施,促进集体经济与各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
 
  2.加快联社改革,发挥桥梁作用。要发挥各级集体联社组织的作用,搭建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在新的历史时期,城镇集体联社、基层供销社要进一步深化自身改革,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转变工作方式,勇于创新,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指导和服务集体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3.引导信贷投向,支持企业发展。银行要在合理把握风险的基础上,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建立信贷支持企业的长效机制,支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改造项目,支持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地方性银行要结合当地和自身特点,立足于县域和社区金融服务,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确保稳健经营的同时,充分运用自筹资金加强对当地集体企业的信贷支持。大力推动金融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并创新企业贸易融资手段和企业信贷产品。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