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对促进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靠消费扩大内需不仅能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对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安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本文运用ELES模型,对安徽城镇居民十年来消费结构的变化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以期通过模型分析来揭示安徽城镇居民十年来总体消费结构规律,消费的结构变动趋势以及消费价格等方面的信息,从中找出拉动安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突破口,并根据数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供省领导及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
一、模型的意义与结果
ELES模型是由经济学家C.Liuch于1973年在著名计量经济学家R.Stone首先提出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基础上扩展而成的。假设将人们的消费支出具体划分成m类,则各自商品的消费支出利用截面数据可以用模型表示成:
Vi=ai+biY (1)
其中Vi是第 i类商品的需求量和消费支出,ai为一个参变量, bi为边际消费倾向, Y为收入水平。
模型的经济意义十分明确,即人们对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都是由“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两部分组成,基本需求与收入无关,只是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而非基本需求却取决于满足所有基本需求后的“剩余收入”和消费者的偏好。运用ELES模型所得的结果如下表1、2所示。
表1 1996-1997年ELES模型系数与收入弹性
|
食品 |
衣着 |
家庭
用品 |
医疗
保健 |
交通
通讯 |
文教
娱乐 |
居住 |
杂项 |
合计 |
模型参数(ai) |
857.848 |
-27.974 |
-170.2 |
-19.81 |
-14.791 |
14.7598 |
115.562 |
-49.298 |
706.052 |
边际消费向(bi) |
0.23123 |
0.10496 |
0.0933 |
0.023 |
0.04846 |
0.06817 |
0.03648 |
0.04024 |
0.646 |
基本需求(V0) |
1319.22 |
181.455 |
15.962 |
26.62 |
81.9014 |
150.775 |
188.34 |
30.997 |
1995.26 |
收入弹性 |
0.54294 |
1.03831 |
1.92 |
1.2591 |
0.97615 |
0.9375 |
0.60494 |
1.36528 |
―― |
表2 2006-2007年ELES模型系数与收入弹性
|
食品 |
衣着 |
家庭
用品 |
医疗
保健 |
交通
通讯 |
文教
娱乐 |
居住 |
杂项 |
合计 |
模型参数(ai) |
1802.35 |
224.796 |
-24.026 |
112.435 |
131.083 |
333.31 |
-77.849 |
-57.353 |
2444.75 |
边际消费向(bi) |
0.12721 |
0.05838 |
0.03932 |
0.03637 |
0.06202 |
0.0618 |
0.08328 |
0.03011 |
0.498 |
基本需求(V0) |
2422.46 |
509.356 |
167.637 |
289.743 |
433.432 |
634.557 |
328.102 |
89.4147 |
4874.7 |
收入弹性 |
0.41734 |
0.69828 |
1.04065 |
0.77594 |
0.7845 |
0.64381 |
1.14554 |
1.24653 |
―― |
二、安徽城镇居民基本消费需求
1、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安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4599元上升到2007年的11474元,消费水平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从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各类商品基本消费支出之和由1995元增加到了4875元,增长2.4倍;总消费支出由3665(∑Vi)上升到7913,约十年前的2.16倍。
2、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它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从上表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安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97年的52.4%下降到39.7%,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日趋下降。这表明城镇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使消费观念逐渐从基本满足生活的温饱状态向小康状态转变,开始追求生活质量。
3、消费倾向边际递减。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率。从上面两个表中对比可知,十年前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之和为0.65,即居民每增加1元的收入有0.65元用于消费。现在居民的消费倾向下降到0.5,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提高,呈现边际消费递减规律,即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
4、消费需求空间很大。需求的收入弹性(简称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发生变化的程度大小,即收入变化1%所引起的需求变化的百分数,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这一类商品增长幅度快于收入增长幅度,收入弹性高的商品,其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会上升;收入弹性小于1,说明这一类商品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低于收入增长幅度,需求收入弹性低的商品,占总消费的比重也会下降。从以上两表中可以看出,八类商品的收入弹性均为正值,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各类商品的需求量都会提高,商品收入弹性方面需求变化较大,十年前弹性收入大于1的是衣着类、家庭用品类和医疗保健类,现在是居住和杂项,说明安徽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于个性化和享受型方向发展,消费空间存在很大可挖掘的潜力。
三、安徽城镇居民分类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在安徽城镇居民的分类消费结构变动中,总体可以划分为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是以生存资料为主的食品、衣着、家庭用品类消费支出呈现的共同特点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其绝对值有所增加,但其边际倾向和收入弹性都降低。第一,食品类消费质量提高,消费总支出增加,占所有支出消费中的第一位,边际消费倾向虽有降低但仍居第一位。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品消费仍旧居消费的榜首,通过模型可得食品总消费支出由十年前的1909元上升到3154元,但其边际消费倾向0.23下降到0.13。恩格尔系数明显降低,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在食品保证外,开始追求生活质量,所以在食品支出的比例上低于其他支出比例,因此恩格尔系数下降明显。第二,衣着类消费比重下降,边际消费倾向降低。从表中可以计算出,城镇居民的衣着类消费支出由十年前占总消费支出的15%下降到现在的11%,且其边际消费倾向也由0.1下降到0.06,收入弹性接近于1,所以,衣着作为一种生活方面的基本消费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消费需求比重在不断下降。第三,家庭用品类收入弹性大大降低,由1.92下降到1.04。十年前,家庭用品类的消费弹性最高,接近于2,可见十年前家庭用品类消费对产品的价格非常敏感,居民对家庭用品类的需求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随着近年来居民收入提高和家庭用品类产品市场的发展完善,其竞争日益激烈,价格呈合理化趋势,居民对家庭用品类的消费日益得到满足,趋向于合理化方向发展,所以其收入弹性大大降低,接近于1。
二是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的医疗、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总量和边际消费倾向呈增加趋势。第一,医疗保险类消费的总消费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都明显增加,收入弹性降低。从表中可以计算出医疗保险的绝对支出是十年前的3.74倍,边际消费倾向由0.023上升到0.036,说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其消费意识不断上升,对健康保险类的需求大大增加。收入弹性降低说明在医疗方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比十年前降低,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十年来在医疗方面的改革得到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医疗保险等竞争的加剧使得其产品的定价比十年前具有合理性。第二,交通通讯工具发展迅猛,居民在交通通讯方面的绝对消费支出约是十年前的2.6倍,比重由6.7%上升到 10.2%。第三,文教娱乐类消费总量约比十年前翻一番,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持平,收入弹性由0.94下降到0.64,仅次于食品的收入弹性,说明近年来城镇居民越来越重视文教娱乐,且对目前的价格水平并不敏感。第四,居住类变化明显,从模型中数据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其收入弹性由0.6上升到1.15,边际消费倾向由0.04上升到0.08,表明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居住类消费支出较大幅的上升,居住类的绝对消费量增加,居民越来越重视在住房装饰等方面的消费,该类消费还存在较大的可挖掘的空间。最后,杂项主要是指居民个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总体来看安徽城镇居民在个性化方面的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很小,消费品个性化方面的发展对安徽消费刺激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分析,近十年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品更新换代的节奏加快,居民基本消费趋势是持续的消费升级,消费日益多样化,层次性明显,从总体上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的转变。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意识进一步提高,可以预测,未来安徽城镇居民的消费将更注重于生活质量方面和个性消费方面,生存资料消费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享受型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体现追求生活质量的特征,各种高档消费品、住房、汽车的有效需求上升,对服务消费的需求和质量要求大大提高。一些名牌、环保、节能、精神文化产品将成为消费的热点,智能化、健美化、方便化、个性化、绿色化将成为安徽城镇居民消费的未来时尚。
四、政策建议
1、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消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消费水平发展的“瓶颈”。因此,大规模基础建设公共开支,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工具,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纳更多城镇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同时,要严厉打击不法商人,规范消费市场,实行诚信经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确保居民消费放心,鼓励消费,废除限制消费的政策、措施,提高消费的积极性。
2、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收入是决定消费的第一因素,只有不断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消费;要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十年来,安徽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绝对值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个别困难户的可支配收入还不能满足基本消费需求。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全面深入,要不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促进安徽经济健康、快速、稳定发展,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才能有效促进居民消费支出。
3、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丰富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安徽的城镇居民对文教娱乐方面的需求已经不是文教产品的定价问题,而是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而制约居民的消费。2007年全省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仅为31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90元,比中部其他省份少17-215元,居中部六省末尾,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健全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劳动者素质偏低,抽样调查显示,2007年安徽从业人口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占3.7%,小学、初中占74.7%,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3年,不及初中水平。因此要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为青少年提供充足的、优质的、不同层次的教育,为全体人民提供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机会。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继续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群策群力共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全社会形成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强大合力。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意识。近年来安徽城镇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还很高,接近0.5,这一方面因为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不到位,有钱不敢花,存在一种传统的养老意识;另一方面教育储蓄也占较大比重。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要完善社会养老、医疗、教育保障体系,让居民有钱放心花;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改变居民传统保守的消费意识,不断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
5、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等服务性和享受型消费,开拓新型消费领域。目前安徽城镇居民杂项服务即居民的个性消费服务占消费的份额最小,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居民在个性消费品方面随着收入的增加其消费增长速度大于收入增长的速度。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旅游将会成为消费的热点,加快旅游消费品个性化等方面的发展对刺激安徽消费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可以加大在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配套服务,拓展居民的消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