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诗云,“酒逢知己千杯少”。然而当“酒逢对手”的时候又将产生怎样的“火花”呢?在经历了声势浩大而又惨重的并购热潮之后,有人认为,啤酒(银麦啤酒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行业的“圈地运动”已经结束,今后国内将形成华润、青岛以及燕京三足鼎立的局面。
不过,近日华润发布的中报却打破了之前人们的认识。据悉,在华润的主要板块零售、啤酒、食品以及饮品中只有啤酒业务的溢利贡献上升。数据显示,雪花上半年的占有率达到了22%,截止6月底在内地经营有80多间啤酒厂,年产能超过1600万千升。
与华润这份闪亮的业绩相比,啤酒业巨头青岛啤酒的中报则略显落寞,数字显示,上半年青岛啤酒的增长速度略有降低,营业利润率为31.82%,同比下跌达到2.68%。而另一家全国性啤酒生产厂商燕京啤酒的业绩也似乎有降低的趋势。据悉,其啤酒产品的毛利率为42.51%,同比下滑0.76%。
作为消费了全球超过四分之一啤酒的中国,早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啤酒消费市场了。但是,这个庞大的市场却也面临着利润微薄的窘境,由于前段时间的并购热潮和竞购大战,成本上升和价格的跌落使得啤酒行业毛利微乎其微。
而就整个亚洲而言,低利润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据悉,2010年亚太地区在全球啤酒销量和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5%和26%,但其利润仅占17%。
另一方面,由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影响啤酒的消费量,近些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不断放缓,我国人均GDP的增长速度也有放缓的趋势,千讯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未来我国的啤酒销量仍然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是增长的速度可能会减缓。”
而市场数据也的确证实了这一预测。据悉,2012年上半年,国内啤酒市场增长速度略有降低,上半年全国共完成啤酒产量2399万千升,同比增长4 .85%,而2011年的增速高达11.4%。
即使利润越来越微薄,增长空间和速度也越来越少,但中国市场的整体占有量仍然不可小觑,目前,全球啤酒消费量有30%来自于中国。况且,由于欧美啤酒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仍然遭到很多洋啤酒企业的觊觎。
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的企业销售总量排名中,洋品牌百威英博第一次以集团的身份跻身啤酒销售行列四强,名列第三位。这对于一直占据榜单前几名的中国啤酒品牌来说不得不是一个警醒。
“面对未来可能会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啤酒企业应该进一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加快产业的重新整合步伐。”千讯咨询分析师这样说道。确实,从2010年主要啤酒消费国前三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看,美国、日本、巴西、西班牙、墨西哥及加拿大集中度皆在70%以上。而我国三大传统巨头华润雪花、青岛啤酒以及燕京啤酒的总市场占有率仍然没有达到50%。所以,市场集中整合的步伐仍旧需要加快。
另一方面,处于阵营二三线的品牌诸如珠江啤酒、金威啤酒等业绩仍然处于下滑趋势,所以啤酒行业的兼并仍然有着巨大的空间和吸引力。目前,燕京啤酒、百威英博以及华润雪花等多个国内啤酒巨头已经有意收购金威啤酒。而业内人士认为,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也有利于啤酒产业和公司的发展。
不过,随着东南亚中产阶级群体的日益壮大,这一地区的啤酒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张。数据表明,按饮用量计算,去年越南是亚洲增长最快的啤酒市场。这充分表明了未来这一地区在啤酒消费量上的实力和增长趋势。千讯咨询行业分析师认为,要在行业集中化过程中获得成功首先应打造高质量的品牌,提升自己的资本实力以实现规模化扩张,并对众多旗下品牌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才能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