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产业升级不能全靠倒逼,有堵有疏才能让中小企业成为中国经济的坚强基石。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与中国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困境。面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有关方面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味澄清,却是澄而不清。背后的实质是,认为中国经济结构改革滞后是中小企业拖后腿的结果,中国要从外向型投资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转变,必须让中小企业支付代价。
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有关方面并不承认。
6月23日,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表示,今年前五个月,广东民营经济单位数继续保持增长,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尽管广东一些中小企业目前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问题,但并没有出现“倒闭潮”。温州同样如此,5、6月间,温州接连有三家中小民企倒闭,企业主出逃。温州当地银监局等部门的官员出面否认中小企业陷入倒闭潮,而中国银监会调查组初步认为,“倒闭潮”的说法“立不住”。
即便是否认中小企业倒闭潮的人,也无法否认中小企业成本高企、生存困难的现实。一些印证中小企业欣欣向荣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比如,根据广东省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与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相关的数据有四个增加:一、一季度广东省民营经济单位数同比增长了3.5%,私营企业数增长了14.7%;二、1至5月,广东中小企业完成的增加值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而且增加值比全省的平均水平超出11%;三、中小企业投资进出口增加;四是中小企业税收增加。
中小企业数量未减,并不说明中小企业生存境遇改善,税收数量增加,反而说明在困境下成本并未减少。与印证中小企业生存境遇改善数据相印证的是,银监会曾经表示,50%以上的贷款流向了中小企业,2008年上半年,国内最大的工商银行近七成的贷款流向了中小企业。这样的数据如果被采信,中国就没有中小企业贷款难,银监会也不用在今年6月急急忙忙为中小企业贷款难救火了。不容忽视的是,7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并首次在中小企业划型中增加“微型企业”这一类别。与2003年版本相比,中小企业的新标准人数下降,营业指标上升。我国的中小企业标准水位较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看齐,这让大多数深受转型之苦的中小企业被鲜亮的光环所遮蔽。
中小企业倒闭潮即使现在没有出现,下半年也会出现。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招工难、订单减少、税费高等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今年6月27日,从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上传出的消息称《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报告》调查显示,约有75%的中小企业存在不同程度融资需求难以解决,资金缺口约5700亿元。
无须多说,具有竞争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捍卫经济发展的干城,中小企业对制造业最发达的德国维持竞争力功不可没。德国现有中小企业雇员数占就业总人数的78%,投资占德国总投资的46%,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75%,所交纳的税额占全部税额的70%。与普通所说大型企业具有研究能力的认识相反,有研究显示,中小企业的创新力远高于大型企业,从微软到facebook,都是年轻人在微型企业中创新成功,与市场、虚拟金融对接的成果。
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仅停留在计划书中——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却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市场化的融资机构,许多担保机构热衷于追逐高利贷,对中小企业心不在焉;中小企业受到金融危机重创,2009年6月,德国国会通过名为《减负法》的法案,2009年和2010年,营业额低于一定数值的中小型企业可不预交营业税,而是等到客户付了款后再缴纳。而我国对中小企业减负雷声大雨点小,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由于担心税收下滑,一些地方政府加强的对中小企业的税收监管,以至激发出严重的抗议。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离不开小而美的中小企业的支撑,对中小企业不需要产业扶持,只要给予公平的待遇;不需要给予贷款优惠,只要让支持中小企业的民间资金合法化;不需要给予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只需要改变降低国企成本的歧视政策。
对中小企业困境视而不见,用可疑的数据粉饰太平,用倒逼法迫使中小企业倒闭,无助于改变制度难题,不是经济转型的捷径,而是颠覆经济基础的最糟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