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CPI同比上涨6.4%,创下35个月以来的新高点。6.4%,与一年期居民存款3.5%比较高出2.9个百分点,负利率比5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按照本次加息后计算),负利率水平在加剧,即:一年期存款100万元,按照名义利率可以获得3.5万元利息收入,而按照实际利率却要缩水2.9万元。6.4%,高于全年控制目标4%的2.4个百分点,比5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
6.4%,多多少少出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多数机构和人士预测6月份CPI为6.2%-6.3%。助推物价创新高的主要因素是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26个百分点。其中一头猪又成为“带头大哥”。仅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7个百分点。在食品类价格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2.3%,鲜蛋价格上涨23.3%,水产品价格上涨13.9%,粮食价格上涨12.4%。一个特点是,食品类、烟酒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八大类价格出现了齐上涨的态势。食品类价格涨幅最低的是鲜菜价格上涨7.3%,最高的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2.3%。这说明6月份涨价的都是与人民群众生活生存密切相关的商品,对百姓维持最基本生存生活带来压力。
6月份CPI同比上涨6.4%警示我们通胀已经到了异常严重的程度,同时,另一边经济又出现减速迹象。这两种相互矛盾的经济现象交织在一起,给中国应对这种复杂经济局面提出了巨大挑战。必须拿出超常的智慧和胆识来直面和应对这种空前挑战。
首先,必须克服6月份通胀已经到顶的模糊认识。从国内看,猪肉价格持续走高,扮演物价上涨“带头大哥”角色还要演一阵子,日化产品价格已经开始上涨,一些洋奶粉已经涨价,劳动力价格还有继续走高势头,房租仍一直维持在高位,蔬菜价格已经显露反弹迹象。外储继续增加可能性依然很大,央票到期、商业银行放贷压力等预示着市场流动性总体依然过剩。对物价冲击不可小视。从国际看,石油经过短暂下调后,又开始新一轮走高,世界粮食价格维持高位没有回头迹象。国内外因素决定了未来通胀走势依然将在高位运行。现在说6月份CPI同比上涨6.4%已经到顶还言之过早。
其次,货币政策不能有丝毫松懈,调控方式应该以价格工具的利率为主,有必要继续加息。如果不扭转负利率状况,那么,资本资金追求高利润、高回报的天性就决定了现行利率不但不能吸引社会游资进入银行笼子里,而且负利率必然使得现有储蓄存款从银行流出到社会寻求高投资回报甚至炒作各类商品包括农副产品等。而6月份的负利率比5月份又扩大0.9个百分点,负利率不但没有缩小而且还在扩大,没有理由不继续加息。同时,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历史最高位,继续使用的空间越来越小。
最后,去年以来已经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今年提高6次,已经5次加息,但出现这样一个事实:一边货币政策密集出台,另一边通胀率却越来越高。这说明应对通胀顽症货币政策单兵突破、单打独奏是不行的,况且还将对经济造成伤害。这就需要财税政策之剑及时出鞘。一方面目前物价居高不下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高税收、高收费、国企高利润的刚性成本难以下降,因为种植生产、运输流通、市场零售等环节利润已经非常之薄。物价继续下降的空间只要依靠降低税费和石油等垄断集团掠走的利润成本。另一方面高税收、高收费、国企高利润已经使得中国经济运行负担过重,实体经济遭到残酷盘剥,利润率非常之低,生产力积极性空前低落。应对这种高通胀与经济低迷交织在一起的滞胀现象最好良方是:财政税收工具应该尽快出台,大幅度减税、降费,国有垄断企业大幅度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