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自己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发现,他们正在面临钱荒和成本上升的夹击。宏观调控政策面临的两难没有缓解,反而矫枉过正的风险又突出起来。
上一轮货币紧缩政策最后一次上调准备金发生在2008年的6月,随后世界经济形势剧变,雷曼兄弟倒闭,金融危机爆发,货币政策一百八十度大逆转,不到三个月时间连续五次调金和调息。2011年6月,同样也是上调一次准备金。很多人预期这并不是货币政策紧缩的终点,还会有加息政策鱼贯而出。
事实上,如今的国际经济环境,并不比2008年奥运前的经济环境好到什么地方,而且当时只是公司危机,如今是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比如说欧洲债务危机持续燃烧。伦敦经济学家表示,欧债危机演变成欧洲版雷曼事件的几率不断升高。此前,标准普尔信评大砍希腊信评,由原本的B降级至CCC,将希腊的信评打入全球最低评级。在信用债务时代,金融危机的爆发,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债务信用的丧失所致。如今,债务危机引爆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并非戏言。
美国政府快要破产了,消息称,美国国债或将成为美联储实行宽松政策的新工具。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均警告称,如果8月2日的最后期限到来之前未能调高债务上限,可能会带来破坏性的经济后果。事实上,长期性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的情景,就反应了美国经济并不乐观,所以,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再次横空出世并非虚言。这对于世界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来实体经济就过剩,消费力相对不足,但是,作为万物成本的资源和能源品,却一路高歌,给全球经济又带来了新的价格危机。
就我国国内经济而言,虽然我们远离上一轮金融危机的地震震中,但是,美国释放的流动性,也使得我们压力重重。比如说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物价上涨、资产价格上涨、成本上涨的问题,还有土地市场的萧条导致的地方政府窘境,信贷紧缩导致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高利贷肆虐成灾的问题,如此等等。
仅仅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种风险:一个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引发土地市场的萧条,很可能使得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放大,从而导致财政吃紧。我们很关注这一块,原因在于,地方财政吃紧,很容易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地方经济和企业生存环境可能因此恶化。另一个例子是,虽然我们没有过多的运用加息的办法,解决局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是,上调准备金同样导致资金匮乏,实际使用利率上升,民间高利贷最高100万,一年后要还178万元,这样的高的资金使用成本,实际上都要转嫁到价格体系之中。央视最近也在多次关注紧缩货币政策导致的中小企业倒闭潮,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央视调查的重点,当然这些地方也是全国经济的风标和晴雨表。在我们的调查和研究中,也发现,这些地方的企业,很多都已经关门闭户。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2008年那种不开工是死开工死的更快的局面,正在迅速蔓延。
经济放缓可能导致更多的社会矛盾爆发,特别是中小企业本来就是农民工和一些白领的就业主要渠道,如果这些企业大量倒闭,就影响了很多抵抗风险能力有限的群体的利益,从而形成震源。
更重要的是,当前很多政策可能在实施效果上是互相矛盾的,比如说保障房建设的扩大与信贷政策的紧缩,这可能导致资金来源匮乏的问题,特别是在土地出让金下滑的情况下,具体的开工建设情况更令人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