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南京市上下推进思想解放,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浓烈氛围,民营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提升和跨跃。
一、发展的基本现状
1、民营规模持续扩大
据工商部门资料,1—9月,全市新登记私营企业1.43万个、个体工商户7.66万户,新增注册资本273.56亿元。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已达10.21万个,个体工商户20.99万个,累计注册资本3045.6亿元,比去年底2565.71亿元又扩大18.7%。
民营经济体制分布继续向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至9月末,全市私营企业占民营企业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90.3%发展到94.6%。个体工商户占民营经济户数由上年同期的60.4%增加到66.0%。
民营经济户数的行业分布继续以批发零售业为首。9月末,民营批发零售企业、个体户数占全部民营、个体数的比重已达55.5%,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个体批发零售占全市个体数的63.9%,提高2.1个百分点。
2、民营经济跑赢全市
据初步测算,1-9月,全市民营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为1012.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2%,增幅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0.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跑赢全市经济。
民营占GDP比重36.4%,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和上半年相比,一产民营占比持平,二、三产业占比略有上升。各行业民营占比增减不一,其中民营工业由于国有控股效益大幅下滑,其占比上升0.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民营占比有所提高,建筑、房地产民营占比微幅下降。
1-9月份,全市民营工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模式,有效化解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主要效益指标均好于全市平均水平(见下表)。
1-3季度规模以上民营及国有控股工业主要指标表
单位:亿元,%
主要指标 |
全市 |
增幅 |
|
#民营 |
增幅 |
#国有控股 |
增幅 |
单位数 |
2133 |
- |
1320 |
- |
184 |
- |
工业总产值 |
4935.31 |
19.7 |
1377.52 |
28.3 |
1807.16 |
17.9 |
主营业务收入 |
4886.17 |
17.8 |
1352.50 |
28.1 |
1861.55 |
15.2 |
利润 |
149.00 |
-44.1 |
70.23 |
-31.4 |
14.71 |
-87.1 |
利税 |
327.75 |
-25.6 |
121.06 |
-16.7 |
116.90 |
-47.8 |
亏损 |
81.72 |
214.8 |
7.08 |
84.3 |
64.30 |
425.9 |
3、税收增幅高于全市
1—9月,全市民营税收243.2亿元,增长29.1%,高于全市税收增幅6.8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税收78.63亿元,同比增长30.2%。
民营税收占产业税收的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为40.1%。其中,增值税占比提高3.2个百分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占比分别减少3.3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民营税收大幅增长的有:批发零售业51.3%,较全市批发零售业税收增幅高11.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68.6%,较全市该行业税收增幅高出37.9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税收增幅高达三倍,而该行业全市税收为47.2%。
4、民间投资日趋强劲
固定资产民间投资增幅持续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民间投资884.69亿元,增长32.2%,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11.4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投资512.92亿元,增长41.5%,高于民间投资增幅9.3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继续提高。1—9月民间投资占比48.1%,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27.9%,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
二、发展的突出问题
1、政策门槛有待放松
2005年2月25日,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正式公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文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十多年来,南京民营经济的产业布局依然不尽人意,新增民营注册登记仍然集聚在批发零售、工业制造、居民服务等传统行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等大部分尚处公有制经济垄断和半垄断状态。至今年9月,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民营159家,教育业民营仅89家,卫生社保及社会福利590家等,竞争面有待扩大,经营领域有待拓展。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民营经济进入门槛很高。
2、竞争能力有待提升
民营经济的创业发展初期,多数都是农民、手工业者,劳动密集、技术资金含量低。发展到目前,不少民营企业仍从事附加值低、能耗高的行业,专业化、协作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待提高,科技含量、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综合竞争力不强。如2006年全省百强民营企业坐席南京仅占11席,而苏、锡、常、南通分别占25、24、14、14席,2007年江苏省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名录中,南京也仅占13席。
3、信贷融资有待拓展
近年来,在人行及相关部门努力下,民营企业贷款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是一遇经济调整,信贷收缩,民营企业的融资将受到较大压缩。从全省2007贷款统计来看,民营企业贷款增速低于全省贷款增速近6个百分点。其中既有民营企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因素,以及外部社会信用环境、相关服务配套等。
从商业银行角度看,贷款环节、准入条件严格,没有专对民营的信贷标准,民营中小企业达标难;商业银行贷款回收个人责任制的风险机制设计,制约了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大小贷款客户管理费基本一样,民企贷款额度小收益低,银行对经营情况、业主能力无精力足够了解,一旦逃债维权风险很大;商业银行县级支行“边缘化”,撤并网点,上收权限,集中资金投向重点项目等,影响民营经济的集聚区—县域信贷的投放。
此外,办理抵押贷款环节的工本费、评估费、登记费等相关费用过高,担保机构少、能力低费用高,社会信用环境落后,征信体系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等也是制约民营融资的重要因素。
4、民营科技有待发展
民营科技企业大都规模较小,企业的主要资产表现在其掌握的技术和拥有的人才方面。南京科技人员总量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大量人才集中于高校科研院所,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南京民营科技企业在区位环境、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空间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吸引方面都显不足,特别是中小企业不但难以招引高层次人才,就是企业内部中端实用型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人才缺乏,招不来,留不住已成为民营科技企业的短腿。
据对全市2007年底286家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的统计,其中99家民营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活动,相对76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要少得多(见下表)。
2007年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
类型 |
企业数(个) |
科技活动占比(%) |
#有科技
活动 |
#有R&D
活动 |
#有新产
品开发 |
#有科技
机构 |
#有科技项目 |
大中型 |
286 |
52.4 |
39.2 |
48.6 |
37.4 |
51.4 |
其中: |
|
|
|
|
|
|
民 营 |
99 |
48.5 |
39.4 |
47.5 |
38.4 |
47.5 |
国有控股 |
76 |
75 |
57.9 |
69.7 |
53.9 |
73.7 |
民营企业的科技型人才相对于国有企业也少很多。上述99家民企中,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的8.5%;而76家国企中,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8.9%,是民营的2倍多。大中型民企尚且如此,小型民营企业的科技人才、科技活动就少之又少了。
5、抵御能力有待考验
面对世界经济动荡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不会独善其身,南京的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此次金融次贷危机已经开始影响到南京实体经济:工业利润、税金下滑2-4成,其中民营下滑2-3成;房地产税收由高增长逐月下降至-1.75%;民营销售占比下降5-6个百分点。
此外,生态制约、资源制约也是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瓶颈”。随着水环境、大气环境日益堪忧,生态环境容量已不容延续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配置更趋张,能源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同时民营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支撑薄弱,产业、规划调整,易地重建等都会影响到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的几点建议
1、坚定发展信心
坚定信心是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在摸爬滚打中成长成熟起来的南京民营企业,应当依然坚持自身特点:开拓、创新、坚韧、吃苦、灵活,靠信心稳定市场预期,靠信心度过难关。当前的经济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国家拿出4万亿刺激内需,大幅度降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等,说明政府有能力逐步遏制经济下滑态势。
在企业普遍裁员降薪寒流下,以苏宁、苏果为代表的部分企业“逆市”招人、加薪,瞅准时机大规模扩张门店,就是对市场有信心,对企业中长期发展依然保持良好的预期。
2、转向新农村建设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一次机遇。目前不少中小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亟待转型,而新农村改革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农村的建设、农民的消费都还有发展空间。
近期国家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新农村建设也加大了扶持力度,如何利用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快速调整经营战略,支持和创造性地贯彻这些政策,也是各级管理部门应当考虑的重要工作。
3、走技术创新之路
这些年推动民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有三条:体制变革、对外开放、人口红利。体制变革带来生产力的释放,对外开放带来资金供给及其有力推动,人口红利高带来劳动力的便宜。但是目前这三大动力支撑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下降,体制变革的收益递减而成本上升,外来资金推动作用也在下降,劳动力投入的成本在上升,工资收入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的状况在改变。这些优势的消退,在客观上决定了产出成本的上升和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必须考虑、探索原来已经起作用但作用不足够大的技术要素作用,在技术改进和自主创新上寻找出路。
4、加速企业现代化改造
民营企业中很大比例是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包括集体企业改制后,相当部分也是家族制管理,家族制的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应当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考虑如何实现家族企业的现代化,尽快从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以人为本、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模式,从数量型、外延型的规模扩张模式转向质量型、内涵型、纵向深化发展模式。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如实提供经营数据,自觉遵守新劳动合同法,维护员工合法利益。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实施科学的人才战略,重视人力资本投入。通过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