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2013年—2015年,全国新收知识产权一审案件从10万件增长到12.34万件,预测2020年,将上升到19.3万件,增长率9.29%。其中,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大幅增长。当前,全球经贸格局面临深刻变化,以知识产权为焦点的全球竞争更趋激烈,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也面临着变革,知识产权博弈成为影响国际竞争格局的关键要素。
先后经历四起海内外的知识产权诉讼,涉及商业秘密及专利方面。两起打赢、两起和解。全球知识产权规则是公平的,我们要掌握并有效运用这些规则,为自身所用。在世界经济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有效激励创新和国际通行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创新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也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运用效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产权工作如何作为?面对日益多样化的贸易保护壁垒,中国企业想要走出去,知识产权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专利布局的同时需考虑市场
针对企业技术布局,曹凯将国内企业同全球上百家同行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华为超过99.99%的同行,大疆超过99.91%的同行,微芯生物超过93.4%的同行。从2010年起,中国专利申请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关键研究,是近年来专利申请频繁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国专利申请每年约在400万件,华为公司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
我国的知识产权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发明专利在专利总量中占比只有20%左右,且后期存在的流失率达到61%,远高于日本和美国的15%。很多企业在开发了技术之后,在进入市场阶段会败下阵来,其实是遇到了比技术更高的壁垒,换言之,企业在生产之初对市场技术需求的判断就已经发生了偏差。
融入国际需应对多方挑战
科技创新迎来全球化,知识产权保护更应是全球化的,可以说,知识产权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引进的方式获得不了关键技术。我国企业应通过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在“走出去”时提前开展知识产权布局,提高自身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避免被他人技术“卡脖子”。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全球技术商业化和产业化迎来巨大发展,众多新技术涌现,很多领域面临突破,其重要的推动力正是全球化的合作过程。知识产权是一种战略性的资源,不应该仅仅从法律层面进行理解。而相对于专利,商标品牌在我国知识产权体系中的地位则更显弱化。
截至今年5月,我国有效商标已经达到1970多万件,但是我国并不是一个品牌强国。2018年世界500强品牌中,中国拥有38个,美国拥有223个。在各类知识产权中,品牌对经济的贡献是最大的。专家介绍,美国的知识产权体系聚焦专利、商标和版权,欧盟则是在专利、商标、版权、设计和地理标志上共同发力。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商标品牌正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彰显国家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好的品牌能够有效吸引资金、人才、市场等各方面的资源要素。但是,品牌建设的周期长,投入也大,需要专门的管理人才去打造和经营,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显然是不够的,品牌保护意识也不强。
仅有知识产权法庭还不够
近年来,我国各级法院陆续设立了知识产权法庭。技术查明、专家辅助、司法鉴定等辅助手段则为法院提供技术上的支持。2017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10件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9件原告撤诉,另外1件判决败诉。10起案件,没有一例判决胜诉。问题出在哪里?
国内许多企业的法治意识并不强烈,一些中小企业从控制成本出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单薄,即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也是消极应讼。但是在国外,一旦出现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不仅仅是罚款,还会有很多惩罚性措施。应对新的挑战,首先要做到严格有效的保护,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在此基础上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才能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对于创新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企业和创新主体应积极了解并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让其成为开拓全球市场的助力而非阻力。
国际贸易基本上是十指紧锁,环环相扣的关系。中国应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更大程度融入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则,让外国投资者进一步认可中国市场。
相关研究报告
知识产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知识产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知识产权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