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茶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比起拥抱资本,打造品牌形象、走高端化道路,正成为越来越多茶企的新目标。上市仅两年余的小罐茶销售额已突破20亿。小罐茶的崭露头角,让业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对于现阶段的竹叶青来说,稳健发展、把高端品牌做得更深入人心是最重要的。”国内茶叶市场结构正在深化调整,消费群体趋于理性、注重优质,品牌意识不断提升。2018年,国内茶叶年消费量达到191.2万吨,增幅5.17%;内销额2661亿元,增长10.64%;市场均价年增长5.21%。
在中国茶业“有品类无品牌”现状下,高端茶能否成为突破口?面对标准不一、产地分散与地域阻隔等难题,这星星“高端之火”最终又能否形成燎原之势,带动整个茶行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理性看待资本市场
虽是“普洱茶第一股”,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七彩云南分别营收2.09亿元、1.83亿元和7169.76万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024.68万元、3665.72万元和768.94万元,呈现逐年下滑态势。其它早一步登陆资本市场的茶企,日子也不算好过。2017财年(2017年3月底-2018年3月底),公司营收8167万港元,同比减少34.3%,亏损3390万港元,亏损额比上一年扩大了4.53%;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龙润茶实现营收5664.4万港元,虽然收入同比增长了25.15%,但亏损1971.21万港元,相比2017年同期的1342.1万港元亏损继续扩大。
近五年收入一直徘徊在15亿上下。据其财报,自2014年起,天福历年营收分别为16.89亿元、15.18亿元、14.85亿元和15.7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26%。2014年~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的茶企数量平均达5.75家/年,但去年已锐减至仅有山东朵云清农业1家。茶企的态度转淡,除新三板融资能力较弱、吸引力低外,盈利能力弱、上市加重企业负担等亦是重要原因。
“中国茶企太传统了,盈利能力跟上市要求有一定距离。”有别于高科技企业一般30%-40%的盈利率,茶叶企业要做到20%的盈利都很难。由于茶业属于传统种植业,品类繁多、品牌小而分散,难以形成稳定的业绩基础,增值空间不大,收益回报有限,再加上种植业属于大农业范畴,风险和不确定性高,因此很难得到中国资本的青睐。
近年从铁观音拓展至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普洱、花茶等多个品类,以及茶具、茶食品等。“尽管销售规模做大了,但产品盈利能力没有单一品类时那么大。”此前曾有意登陆新三板,将暂缓或先观察一段时间。两年前竹叶青也一度想谋求上市,但在了解资本市场的生态后,他的看法有所改变。
“好的企业股价不一定高,而且上市后就身不由己了,你不想走,股东和社会舆论会推着你走,但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一直往上走。”唐先洪表示,目前公司现金充足,盈利空间也比别的茶企高,“先把规模做起来,市值更高、融资额度更多,未来在布局整个行业的时候才可以更多地从全局长远去考虑。”
中国茶叶标准起步于1986年,至今六大茶类从产品质量到加工过程,标准体系全部覆盖。但依然有不少人认为,国内茶叶没有标准。“没有让大众知道,没有把生产领域的标准转化成为消费者的语言,这是茶业自身的问题。”
相关研究报告
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