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中央列举了托育工作“碰壁”的原因:一是观念落后。虽有旺盛的社会需求,但托育服务的社会化尚未成为主流观念,仍被视为家庭问题,或是女性、祖辈的天然职责,有60%的父母为了保证工作选择“祖辈照顾”模式。政策空白。尚无规范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料和教育政策法规。
市场混乱。由于缺乏规范,托育机构不属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范围,民政部门也不予登记备案,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大量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处于无序经营状态,卫生和安全状况堪忧,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教育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供给不足。据江苏省妇联调查,有62.3%的受访者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的需求,但35.5%的受访者反映居住地附近没有托育机构。
目前市场存在小、乱、散的现象,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也没有规范性指导意见,这样就造成了设施标准的缺失、课程体系的不完善。从部分国外出台的政策来看,获得一个托育中心的执照,可能比拿一个大学执照还难,因为针对的是最弱势、年龄最小的群体,所以格外谨慎。
托育行业对人的要求特别高,即便是相同的设备,换人后可能无法做到同样好。育婴师、早教师都应加强培训。目前我们在高校基本没有开设这个专业,即便开设了也是近两年才有,很少,据不完全统计,可能还没达到1%。人的问题不解决,一个行业就没法大范围的复制或推广。
如2020年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达到10%,可带动托育服务业产值近900亿,带动约100万人就业;若2035年入托率提升至30%,产值将约2000亿,可带动约200万人就业。不过,无论是民主党派提案,还是受访专家,都认为应首先明确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