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受“煤改电”、一般工商业电价下调政策以及春夏季连创高温纪录、冬季寒潮天气等因素影响,电力需求旺盛,电力生产加快,全年发电6.8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8%,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为2014年以来最高增速。同时,电源结构不断优化,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8.7%、16.6%和19.6%。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6.8万亿千瓦时发电量中,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0%左右。粗略计算,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相当于俄罗斯、日本全年用电量总和,或者德、法、英、意四国用电量总和。不过,新能源一直存在“弃光”、“弃风”现象。风电、光伏的利用小时数受限于资源条件,而可利用电量还考验消纳能力。
据了解,2018年,风电利用率高于88%,光伏发电利用率高于95%。风电、光伏全年发电量600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接近9%。2020年,风电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达到95%左右),弃光率低于5%,全国水能利用率95%以上,核电实现安全保障性消纳。在降成本方面,据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分析称:“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规模持续扩大,技术进步不断加快,发电成本大幅下降。”2017年投产的风电、光伏电站平均建设成本比2012年分别降低了20%和45%。
目前,在资源条件优良、建设成本低、投资和市场条件好的地区,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已达到燃煤标杆上网电价水平,具备了不需要国家补贴平价上网的条件。“十四五”初期风电、光伏发电将逐步全面实现平价。无补贴平价上网,一方面助推发电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推动风电、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一方面进一步降低用电端电价,提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湖北、河南、安徽、福建、四川、新疆等省(市、区)提出,从化解煤炭产能、退出落后煤电机组、清洁取暖、建设天然气管网相关设施、发展清洁电源等能源的生产、运输、消费等多个方面,推动能源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