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白洋淀规划》)。这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顶层设计。该规划共9章27节,对白洋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等进行了全面规划。
为抓好《白洋淀规划》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的通知》,专门进行安排部署。充分认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水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白洋淀不仅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亦是雄安新区蓝绿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中则指出,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强化白洋淀生态整体修复和环境系统治理,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逐步恢复淀区面积,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确保淀区水质达标,逐步恢复“华北之肺”功能,远景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2017年雄安新区问世前,在气候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白洋淀湖淀加速消亡,污染严重。
在流域降水量下降、湖淀蒸发量居高不下以及人类用水量增长的作用下,白洋淀曾多次干淀,输水救淀已成常态。从上游至淀区,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染,使得白洋淀成了当地的“集污湖”。而近年来,白洋淀水质有所好转。河北省环境厅近日发布2018年11月份河北省水质月报显示,白洋淀水质为Ⅳ类,轻度污染。今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还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据安排白洋淀及其上游河道可获补水1亿立方米。
不过,这离《白洋淀规划》的目标还很远。明确治理目标:到2022年,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进展,生态系统质量初步恢复;到2035年,白洋淀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淀区生态环境根本改善,良性生态系统基本恢复。到本世纪中叶,淀区水质功能稳定达标,淀区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白洋淀生态修复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