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冰火两重天”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便利店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自2011年开出第一家便利店,7年里,全时便利店已经拥有了800家门店,其规模更是位列北京便利市场的首位,却还是难逃被收购的命运。全时便利店存在盲目扩张的情况。“盲目扩张,使得自身发展出现问题。另外,由于便利店出售的都是快销品,利润并不高,若盈利能力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关店的现象。”
激烈的竞争下,北京的便利店市场已从“蓝海”变成“红海”,甚至有朝向“死海”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便利店风口已过。便利店的增长依然迅猛。2017年中国便利店销售额达到1900亿元,增速23%;门店数增至10.6万家,增长13%,这一数字在2016年仅为3.7%。
2017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情况
便利店业态增长强劲,但过去两年里,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与便利店的合作大多停留在移动支付以及会员营销方面。直到近来,才渐渐出现了“互联网+便利店”的风向。
实体便利店难道要站队新零售才能“活”?
从喜士多与阿里的结盟便可以看出,拥抱新零售,是便利店和资本的双向选择。喜士多全国门店超过1000家,其中广州约115家。据喜士多加盟部工作人员透露,市内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比例几乎各占一半。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加盟体量,跟加盟政策密不可分。无冕财经了解到,与市内众多加盟的便利店采用毛利分成模式的便利店不同,喜士多规定100%的毛利归投资者,每个月只收取1500元的管理费。
与北京的全时便利店对比便知:同样是通过铺店实现盈利,全时在七年里拓展了800多家店,相比之下,喜士多的铺店显得十分稳健。大约半数的便利店企业净利润率小于4%,而净利4%以上企业、净利润为负(即亏损)企业各占25%左右。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实际上,国内有投资价值,且价格合适的便利店连锁体系,选择并不多。从门店的规模以及在全国的布局来看,喜士多都是合适的标的。”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研究中心主任文志宏向无冕财经分析,阿里入股喜士多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线下便利店这个零售业态是阿里必须进入的板块。
近两年来,跟随着“便利店+新零售”的风向,资本纷纷出手,开启了线下便利店的争夺。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7月9日,便利店市场中共有71起融资事件,据不完全统计,有近100亿元的资金涌入到便利店行业。
新零售的浪潮下,像7-11这样的传统便利店巨头也在调整和改变。今年2月,7-11在台湾开设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欲通过无人零售延续其创新性。新零售对便利店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新零售为便利店带来的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其实,便利店的创新有很多种,如便利蜂的‘便利店+’智能化战略,或是无人便利店等,都是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的。新零售时代智能设备的应用也为便利店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和条件。”除此之外,便利店目前所遭受着运营成本上升,盈利难等问题,也是它们考虑站队新零售的重要因素。去年便利店的运营成本快速上升,数据显示,便利店房租成本上升了18%,人工成本上升了12%,水电成本上升了6.9%。
“便利店+新零售”已然成为未来的趋势,但如今看来,新零售也并非决定便利店“活”下去的根本,而是让它活得更好的理由。
相关研究报告
便利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