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期间,上海依据精准评估与调研,率先提出了“9073”养老服务模式——3%的老年人接受机构养老服务;7%的老年人可得到有政府福利政策支持的社区养老服务;90%的老年人以自助或家庭成员照顾为主居家养老。在这一模式中,家庭、社区、机构“一个都不能少”,共同构成了上海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9073”模式的确定,不仅定下了上海养老公共资源配置的比重和相应的投放路径,也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格局提供了借鉴。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养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每次都是按照3%的比例来测定养老床位需求的。因此,到2020年底,我们全市要建成16万张养老床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的养老服务除了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床位外,就已经开始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独居的老人提供如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将上述的每项服务、每个保障都具体化地浸透在了该模式的各个环节。与此同时,上海也将养老服务看作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来推行,而不再是把它当作一项补缺型、兜底型的功能。
为此,2003年,上海便率先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体系,作为是否给予老年人养老补贴、补贴多少的依据。2014年,确保政府所提供的养老服务与老年人梯度化的养老需求有效对接、公平匹配。此外,随着上海“421家庭(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结构日益凸显,老人对养老床位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诉求越发明确。为此,上海探索了“长者照护之家”和“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两种社区“嵌入式”的养老服务。
长者照护之家,一般在300~500平方米,主要是将社区内的闲置资源改造为小型住养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短期住养照料、大病出院后康复护理等服务。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般为1000平方米左右,是集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护理站或卫生站等为一体的“枢纽式”为老服务综合体,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全托、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一站式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