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每年国内乳品消费规模在持续上升,乳制品行业蓬勃发展,但作为行业核心环节的上游养殖业,生存却十分艰难。全国范围内的“倒奶杀牛”事件频发,亏损、关停依然是养殖业的生存常态。2008年到2017年,是中国奶业发展最困难的时期,这个困难体现在消费信心、国家压力和升级改造三方面。”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加启认为,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乳制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反观进口乳制品市场,过去十年增长迅速。2017年我国进口的乳制品达247万吨,折合成原奶1485万吨,占国内产量的40.6%。2018年一季度进口乳制品同比仍增加12%,国内市场新增部分几乎全被进口奶占据。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标准的缺失。一方面,现行国标允许很多乳制品添加“复原乳”,导致大批进口大包奶粉倾销,冲击国内市场;另一方面,行业标准的缺失致使国产奶与进口奶日趋同质化。
现在奶业有两种心态,一种是过度依赖政府,唉声叹气,说现在压力这么大政府也不支持。第二种是过度崇洋媚外,主动放弃,觉得我们现在的成本比国外高,没有办法所以就主动放弃。产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政府顶多是提供政策保障,关键还在于市场本身。
缺失标准就意味着缺失方向,在全球自由贸易的今天,本土有限的资源应发挥出最大价值。令人欣喜的是,刚出台不久的《奶业振兴意见》除了明确奶业发展目标任务和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外,还着重强调了健全法规标准体系,提出包括修订提高生鲜乳、巴氏鲜奶等国家标准,建立生鲜乳质量分级体系和工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