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转变,缺的不再是数量,而是质量。可以说,此时调整新能源补贴政策,也是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出清低端产能的需要。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光伏发电,目前都存在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一些依赖补贴生存的高成本、低品质产品,理应交给市场竞争去优胜劣汰。同时,通过减少补贴依赖,促使企业通过降本增效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倒逼产业技术进步,遏制企业非理性扩张。
更为重要的是,调整产业政策目的在提升发展质量。最近一年多以来,金融政策将转向抑泡沫、去杠杆与防风险,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都将是中国高质量经济的新动能。因此,针对产业政策的财政补贴,需要更多地用在“刀刃”上。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能源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此次取消了续航里程150公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降低了续航150~300公里车型补贴,但提高了续航300公里以上车型的补贴。虽然政策调整对整个行业而言会带来短期阵痛,但让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资金优势的企业在“后补贴时代”胜出,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未来让行业发展从政策驱动过渡到消费驱动,对国有品牌的全球竞争力提升大有裨益。光伏行业补贴政策调整也并非“一刀切”,而是对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进行优化,采取分类调控,目的也是让行业回归理性,更加注重质量,以适应新的发展阶段。
实际上,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是国际上的一种普遍做法,即使是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产业政策也从未退出历史舞台。新能源行业对于中国而言,意义仍然重大,只不过目前的重点不再是数量,而是随着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